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商业银行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其产品是资金使用权和金融服务,其在提供各种金融产品的同时,也承担着各种风险。尤其是当存在大量不良贷款时,银行体系的健康特质会受到破坏,使得银行体系极度脆弱,进而使金融主体对金融风波缺乏免疫力,这是不良  相似文献   

2.
聂庆平 《经济界》2001,(4):56-58,61
分析银行业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基本的切入点可从分析银行不良贷款(倒账风险)的成因入手。归纳讲,我国银行业形成了两类不良金融资产:经营性不良贷款和政策性不良贷款。银行在信息不完全、信贷赁估失误以及内部控制不严即导致的不良贷款是经营性不良贷款。政策性不良贷款是由于政府行为在信贷分配中过度介入,因政策性不合理所形成的信贷管理模式下,由于商业化的银企关系造成的不良贷款。另一类则是因膨胀性经济政策所累积的不良贷款,譬如房地产热、股票热、国债期货热中出现价格信号上的泡沫,促使银行资金流入这些领域,当泡沫消…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和资金需求增加,影子银行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中介,影子银行进行期限,信贷和流动性转换,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然而,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之外,高杠杆经营和存在严重期限不匹配,从而这种金融中介活动内在是脆弱的。亟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套利激励,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财经时事     
温家宝提出今年金融工作5大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指出,今年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继续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要加大贷款回收力度,积极催收不良贷款,坚决打击各种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要加强信贷管理和监督,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贷款质量,严格控制新的不良贷款。证券、保险企业也要采取得力措施,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第二,稳步推进金融改革。一是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二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三是继续推进证券、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第三,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要把加强金融监管作为…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在当前金融形式下,银行存在着各种经营风险,对风险的控制是银行的当务之急,文中从风险控制的内容,原则措施上详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进入2004年,金融改革明显提速。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银行体系的稳健与否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其新进展,然后运用1978-2000年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在1978-2000年之间有11年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1992年和1998年前后更为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不稳健的征兆,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率互换: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十几年里,现代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员特别是从事外汇业务的专业人员注意到对用于风险管理的金融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与国际上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与资本市场国际化相伴而生的金融工具的创新活动为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可能。作为80年代国际上三大金融创新之一的互换业务,从一开始就受到金融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与欢迎。对银行而言,它不仅可以作为经纪人而且可以作为互换交易的直接参与者参与互换市场业务,这有助于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或消除资金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从…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体系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创新而逐渐壮大,在激进的金融浪潮中,影子银行体系构建于虚拟经济之上,运用杠杆利率和几乎毫无束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创造了巨额财富。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影子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因而如何在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中完善金融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玉珍 《经济界》2008,(5):54-57
民间金融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取缔民间金融使其进一步转入更隐蔽的地下,还是通过设立民间金融机构使民间金融合法化?这是一个目前十分重要的课题。经过对民间金融的利弊分析,必须从制度、体系、战略的高度设计和制定我国的多层次银行体系,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多渠道和可能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飞速发展,给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高度的繁荣.由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贷款操作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内生的脆弱性,成为引发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教训给我国金融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我国金融业应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两者关系密切,金融业是房地产的血液,它推动着房地产的发展;反过来,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同样促进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发展。但是,如果房地产业的不健康发展,由房地产相关贷款所导致的大量银行坏帐,就可能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的崩溃,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机和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危机波及国家的整个银行体系崩溃,引起了大规模的金融恐慌,还引起了经济大波动。这些危机的共同点是:银行体系占金融系统的主导地位,并且银行持有大量坏帐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据资料表明,在东南亚危机前,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占其贷款总额的50%,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分别占33%、30%和20%,最后,大量的贷款成了坏帐。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不良贷款压力。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快产融结构的优化,并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刚好同时满足了银行和企业的需求,因此,很快受到银行和企业的青睐。本文首先说明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特点,然后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因素,最后详细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和风险防范措施,希望对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运用分析热力系统的熵理论分析中国金融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是各种金融组织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金融内部组织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并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它是由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调节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系统。金融生态恶化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早期学者认为金融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基础的恶化。莫斯卡认为金融脆弱性来自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本性。戴门德(1983)指出银行体系脆弱性主要源于存款者的流动性要求的不确定性及银行资产较之负债缺乏流动性。随着信息经济学及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诸多研究强调了投资者所能获取的信息及其预期对于解释金融市场行为的意义,并形成了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理论。亚洲金融危机使有关研究集中到诸如对外借款、不良贷款、金融自由化、汇率制度等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金融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不良贷款是银行危机的根。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不断扩张,相应的信用风险也显著升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银行是什么样的?也许在我们看得见的3~5年里,现有的银行网点可能就是一个咖啡吧,或者小型图书馆,或者网吧。这个场所里边有金融产品,例如手机银行,让客户体验;有客户经理去对相关的产品进行展示。但产品业务的实现都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张如梅 《福建财会》2001,(10):30-31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监控方面仍存在缺陷,以致许多信贷资金流向低效率的企业,迅速攀升的不良贷款让银行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东企业管理》2010,(6):65-66
传统的零售银行是以产品为中心,即先设计产品,后通过销售标准化的产品去发展客户。在这种产品体系下,银行业务仍是停留在“产品推动”这个层面,客户在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中处于较被动的地位;而私人银行模式意在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即银行将按照客户资金、个性、风险偏好等因素去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是监管不足环境下,银行表外业务的一种创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的推手是金融脱媒。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影子银行形成了多元化营运模式,对银行、信托、证券和政府融资等行业的业务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决定了其对商业银行以及金融体系影响的程度,在大量提供共享金融要素的同时,其金融脆弱性也凸显。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主要有存款、债券、基金、保险、纸黄金、外汇宝等。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理财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管理他们自己的资产组合。银行一直都是人们最信赖的伙伴,与此相对应,客户也成为银行的衣食父母。为了生存和发展,银行积极推出各种产品展开对优良客户的激烈争夺。财富的增加和金融产品的丰富,使个人和家庭对理财服务呈现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