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 ,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应成为西部开发中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甘肃省要选好突破口 ,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 ,要因地制宜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政府也应建立权威性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 ,努力发展多渠道的市场信息服务 ,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山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确保粮食稳步增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是振兴山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没有粮食的稳定增长,就没有农业的全面丰收,也就没有其他经济的迅速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即“抓钱”与“稳粮”的关系,必须明确以下四个问题: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的目的在于扩大农业再生产领域和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国家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在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放开后,广大农民自觉地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对劳动力使用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上山采矿,下河淘金,进城办店,出外打工,劳动力的价值大幅度增加。其次是对稻田的种植结构作了调  相似文献   

3.
运用C-D生产函数来测度西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西部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费用的增加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54%又源于农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是促进西部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目标的内容: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协调农村产业部门的配合比例,维护和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的工作目标:产值结构分析指标,资源利用状况分析指标,经济效益分析指标,满足社会需要分析指标,生态效益分析指标;指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生产的对象,自然生态环境,经济资源条件,对外贸易结构;并提出了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农村产业一体化政策,促进农村产业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贫困地区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力素质偏低,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而脆弱是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快制度创新,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着力提高人口素质,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应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农村就业结构合理化不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技术创新为动因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市应抓住我国产业结构总体调整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以提高地区竞争力,延伸以原材料为依托的产业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并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府主导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当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经济转型中的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农民有效增收机制的建立,既要有农村发展的内部增长,还要在二元结构经济调整中建构内部机制与外部机构相结合的模式。文章通过西部省份的断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增长机制的运行机理,研究表明,政府主导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应当成为农民增收的长期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燕 《企业家天地》2010,(1):206-206
陇南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至今农村人口有240多万,占总人口的90%以上,目前仍有3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和60多万低收入人口。因此,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在推动陇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把握五点,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陇南农村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遵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认识到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力,并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调整方向,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清末时期,面对传统农业的困境和西方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商部(农工商部)作为新设的专门管理全国实业的中央机构,采取了调查农情,重视垦荒种植,改良棉业,提倡蚕桑,振兴茶业,讲求农学,劝设农事试验场,劝办农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清末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1—2009年的西部12个省(市、区)的22家农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财税补贴政策对西部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税补贴政策对西部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较深,且覆盖面较广。但所得税优惠政策并未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导致该项政策缺乏效率;财政补贴收入政策对企业成长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具有持续性,同时该项政策造成政府的隐性担保的存在,提高了企业的举债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及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在正处于"从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总体进入"意味着还没有全部进入,这时,必须大力推进"三农"完成从原有阶段向新阶段的转换.在这个发展新阶段,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个体经营的农户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很难承担起这一重任,各级政府理所当然地是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主体.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以及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三农发展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三农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且深刻的变化,其中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尤为关键。吉林省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仍有不足,具体矛盾表现在由总量不足转变为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并且结构性矛盾正在逐步凸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最有利推手。吉林省在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暂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政界、学术界、新闻界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及一些地区的典型经验,认为中国“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文章就农民的增收以化解“三农”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决定金融,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收入问题,农村金融得不到长效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从探讨收入作用于金融发展的机制,并结合中国农民收入的特征,来分析今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廉价的劳动力是英特尔投资成都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引发达国家及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