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obin P. Cubitt & Shaun P. Hargreaves Heap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46(2):135-157
A two perio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s analysed in which agents foresee how the second period outcome is determined by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which they make in the first period. These decisions concern the acquisition of human and physical capital.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a minimum wage in the second period. It shows that, in equilibrium, this policy increases both types of investment. There is a range of values of the minimum wage at which the increases in investment are obtained without any reduction in period 2 employment. This is welfare-improving for a range of parameter values. Under very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e minimum wage achieves a Pareto efficient outcome.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对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使资本结构更合理,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又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效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研究了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资本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公司可以根据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不断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Firm Location and the Cre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uman Capita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y of location choice that draws on insights from the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investment flexibility (real option) literature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hoice of locating within rather than away from industry clusters is influenced by the extent to which training costs are borne by firms versus employees. In addition, the uncertainty about future productivity shocks and the ability of firms to modify the scale of their operations also influence location choice.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locating in clusters is preferred when training costs are borne by workers and when firm-specific productivity shocks can potentially be large. However, there is an incentive for firms to choose isolated locations when significant training costs are borne by firms. 相似文献
4.
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后,本文发现,我国国有部门的工资优势中有80%以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这说明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中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并不均匀,它随着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降低,与此对应的是工资溢价随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升高。从工资差异看,在工资分布的高端——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密集区,工资差异完全体现为人力资本的差异,而在工资分布的低端——低技能劳动力的密集区,工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也即溢价。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有部门"共享式"的工资决定模式。这种模式倾向于在压低高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的同时,抬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所以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应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的报酬机制,以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贸易的发展都会促进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的进步,增加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工资差距.在商品贸易中,制成品出口比例的增加会改变我国的产品需求结构,使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消费升级,也促进了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引起了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了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6.
试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人力资本概念重新阐述的基础上 ,对人力资本的特性及其对经济的重要性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 ,并从企业的角度探讨了人力资本的积累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的制约、制衡与平衡——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到利益相关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5)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公司经历了一个由物质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再到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在公司治理方面,与其说是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逻辑下的单边治理模式,发展为现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逻辑下的共同治理模式,倒不如说是,从单一的物质资本主导下的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制约,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主导下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相互制衡,再到利益相关者共同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平衡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简论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及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结构治理作用的发挥.通过改革前后资本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等方面。因此,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大区域人力资本投资,并采取相应的增强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人力资本产权"分歧的化解及其与智力资本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理论,本质上是“虚拟资本”问题,是对这些过去被看作是费用或成本的东西进行“资本化定价”。我国经济学界“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分歧,关键在于没有从虚拟资本这个角度来思考“人力资本”这类问题。特别是由于在研究企业产权理论时,没有引进另一类虚拟资本——“智力资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人力资本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是企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所以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是合情合理的。在实践中,人力资本股权化是对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 总被引:126,自引:1,他引:126
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主要指CEO薪酬水平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薪酬数额的差别。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差距和公司未来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检验 ,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大薪酬差距可以提升公司绩效。该结果支持薪酬激励的锦标赛理论而不是行为理论。本文还发现 ,影响我国公司薪酬差距的主要因素不是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因素和企业自身经营运作上的特点 ,而是公司治理结构。本文认为 ,我国上市公司应适当提高薪酬差距以维持足够的锦标赛激励能量 ,而提高薪酬差距的主要出路在于进行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最低工资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是其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博弈论的方法,从企业雇员培训和工人自身人力资本投资两个角度对最低工资提高于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提高会增加中等技术水平工人的入力资本积累,同时可能减少低技能水平工人的人力资本积累。最后,提出相关建议,认为政府应提高对低技能工人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企业慈善行为影响人力资源获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员工角度出发,提出了企业慈善行为影响人力资源获取的三维度理论模型,将这种影响归纳为声誉、价值与文化、发展这三个因子,并且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个理论模型。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学生对价值与文化因子的敏感程度显著高于在职人士,而在职人士更看重企业慈善行为展现出的声誉形象;学生由于企业慈善行为对它的领导层产生信任和对它的文化氛围产生好感;企业慈善行为能够给基层员工带来比中层员工更高的个人声誉满足;处于最高职务级别和收入水平最高的管理者愿意为企业慈善放弃最大幅度的薪酬。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沿着科斯的思路 ,把企业理解为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企业用权威关系替代价格机制 ,而权威关系能够减少交易费用的原因在于“组织粘性”的存在。企业是一种有粘性的契约 ,而市场是一种无粘性的契约。企业的组织粘性把关键员工和企业联在一起 ,并使企业在引入企业家才能时有更低的临界交易效率。企业的边界由交易费用和组织粘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理论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物质资本、知识因素和人力资本,而且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具有主导性的决定因素,其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竞争优势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wages, unemployment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in the UK. The theoretical model
suggests that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factors,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ele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wages, un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ut on the capital shortage hypothesis. It is argued that
capital scrapping in response to the two oil price shocks, combined with subsequent sluggish growth in capital,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ise of the NAIRU and the persistence of unemploymen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concerned with test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using quarterly data for the UK from 1966 until 1994. We us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wages,
unemployment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19.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截面数据回归分析法及时间序列数据协整分析法对中国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信任和民间组织与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力资本而影响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是我国社会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Risk and Capital Structure in the Regulated Fi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ole of capital structure in a regulated firm. We show that it affects the prices set by the regulator, the expected price being lower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debt finance. However, when debt is increased beyond a certain level, the benefit of lower expected prices is offset by their increased variability. We also study the socially preferred capital structure. This is such that consumers carry some risk, in the form of higher prices in adverse econo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