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地域特色,尤其是符合兼具经济欠发达和重要生态价值地区发展实际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文章以青海省为例,围绕国内主要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的不足,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包含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两个维度的绿色发展双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青海省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印证,认为双维度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更具可操作性和靶向性,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地绿色发展现状、政府推动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效应和努力程度,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后,对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和推动青海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都市郊区农业的生产经济、生态环境、文化休闲、社会与就业保障四大功能界定,分别从规模、效益、强度三个内涵属性方面各选取多项指标,构建了大都市郊区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近郊昌平区、远郊密云区为例,对其2010—2019年来农业多功能性发展进行了对比评价与潜力转化分析。近年来昌平区和密云区的农业多功能综合水平整体有所提升,农业绿色生产经济功能呈逐渐弱化态势,生态环境、文化休闲、社会与就业保障功能则不断上升。昌平区、密云区的农业多功能性潜力转化也呈现出阶段性差异和功能结构异质性特征。昌平区、密云区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采取多主体、多时空、多属性的多维发展策略,应对不同区域绿色发展下的市场需求与生态保护战略要求,强化不同功能属性,提升总体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视角,运用2019年我国内地省域数据,构建包含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评价方法,对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中最主要的影响维度;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整体处于中等成熟度,且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基于全新视角,提出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京津冀区域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源整合与利益协调乏力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涵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市场、旅游资源等维度的区域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并分别计算得出京津冀区域旅游两维度和三维度综合协调指数,进而分析了京津冀各地旅游协调性存在的问题,最终从政府统筹、旅游品牌建设、资源错位开发以及生态与经济耦合视角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是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矛盾的必选之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政策支持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对甘肃各市(州)的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东、陇东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最高,陇中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较高,河西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次之,甘南高原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条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是解决跨区域环境冲突难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基于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技术政策构成的现行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研究主体,七项对策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在管理政策方面,建议设立多部门多行业参与的跨区域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构建责权明晰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以节能减排和绿色GDP完善行政人员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管理法规建设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任务是完善资源环境配置机制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技术政策方面,以生态型替代生态破坏型的产业置换机制和制定区域性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查阅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生活满意四个维度,初步构建了包括12个具体指标的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各指标赋权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云南11个县(市、区)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云南11个县(市、区)中景谷县的区域绿色发展状况最好,贡山县的区域绿色发展状况稍差,其他9个县(市、区)绿色发展状况均较为平稳,评价结果总体符合实际,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适于对不同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从战术执行层面践行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保障与行动路径。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当前,创新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创新要素也在不断解构和演进。为应对西部地区的区域内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高素质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严峻挑战,需要从主体维度强化联合攻关、从资源维度重视信息化手段、从市场维度强化成果转化、从制度维度上补齐相关短板。这是对传统人、财、物和机制组合的体系建设加以外延和丰富,也是在新的国际语境和国家战略部署下对技术创新要素认知体系进行的更新与拓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经济生态化、空间绿色化、生态资本化、资源集约化和生活健康化5个维度出发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2016年河南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水平偏低、提升速度较慢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资本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绿色城市发展的主要短板;豫北地区是全省绿色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区域。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城市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城乡融合与建设成效正相关,产业结构、城镇化、信息化、创新水平、环境规制、经济水平、开放发展表现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现实路径之一,科学评价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对于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能力等三个维度构建绿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20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省绿色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总体一般,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产业竞争力较强,而欠发达地区绿色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聚类分析进一步显示我国区域绿色产业竞争力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在影响因素方面,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提出要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产业流动,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指标,用来测度、评估和指导绿色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研究、编制和测算了一套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指标体系。从社会和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绿色转型驱动三个维度给出了中国省级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大部分省级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特征,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时,绿色经济发展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5个方面构建生态经济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3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指标客观赋权,从评价者对生态经济评价趋优考虑的角度,构建趋优融合下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江西省各地市的生态经济综合指数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各区域不同维度下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类:Ⅰ类城市:南昌市、景德镇市和萍乡市;Ⅱ类城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和赣州市;Ⅲ类城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和上饶市,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存在众多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探寻这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对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了具有丰富生态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在构建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关系,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发展,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生态环境整体仍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是城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对小尺度空间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从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四个方面建立小尺度空间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市11个市辖区为例,对城市小尺度空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及特征分析,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引导发展正效应。结果显示:2016年南京市溧水、高淳和江宁3个市辖区的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前三位,而栖霞、雨花台和六合3个市辖区的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后三位,这与南京市的产业结构布局以及各辖区的自然禀赋有关;各分项指数评估结果中,主城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得分较高,而郊区在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方面得分较高,总体评价结果与南京市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政策领域为产业生态化政策、消费绿色化政策、资源节约化政策、生态经济化政策、生态科技创新政策、生态制度创新政策等,按照符合阶段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相对统一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等原则,提出了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等24条建议实施的重点政策。在专家调查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对重点政策做出了政策优先序评价,认为中国现阶段既重要,又紧迫,且有效的重点政策是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制订产业梯度转移的环境管制政策、综合的政绩考核政策、自然资源产权改革政策、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政策,强化绿色消费的宣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居民绿色消费鼓励政策、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开征环境税等。  相似文献   

16.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体系的前提是客观正确的评价。本研究以生态足迹模型理论为基础,以区域小流域层次作为研究目标对象,对农业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同时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金华江中游为例,分析比对该流域内各类型土地间的生态足迹供需情况,进而解释和评价该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金华江中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无法支撑此流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流域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废弃物处理效率低,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对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后,本研究提出了以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导向,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自然生产力和控制区域人口来减低生态赤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煤炭产业“减煤”“绿色”“脱碳”发展已迫在眉睫,政策推动是促进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因素构建煤炭产业绿色低碳系统模型,通过设置产业政策、资源政策、技术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因子,对陕西省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情景模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现行政策下,陕西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但近两年来通过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了绿色低碳化程度;就单一政策情景模拟而言,技术政策效果最为明显,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尚能发挥较大的效果,资源政策效果相对较弱;单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但相对于政策组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理念,而能否构建完善的生态经济体系则是衡量地区自身竞争力、吸引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理论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反思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PRED战略模式。通过区域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创造自然与人类高度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达成社会生产过程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资源型省份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问题,论文以新疆为例,探究环境规制能否成为加快资源型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工业"三废"角度和新发展理念角度构建环境规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新疆环境规制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面板回归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从子系统来看,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抑制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促进创新发展的作用不显著;(3)从空间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溢出效应;(4)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北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南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