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股东表决权个别代理的内涵 1、个别代理的涵义.股东表决权个别代理,是指股东将其表决权授予个别主体(自然人和法人),以股东本人的名义,向公司为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代理效果归属股东本人的代理.个别代理包括一般表决权个别代理和委托征集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中股权转让限制的主要缺陷是没有规定由公司出面指定异议股东购买股权。未满足法律限制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是效力待定的协议。  相似文献   

3.
<正>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具有控股权或股东的委托表决权,以获得对董事会的控制权,进而达到更换管理者或修改公司发展战略目的而相互竞争的市场。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说,公司董事会是一种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而接管则是外部公司控制权市场。因此,公司控制权在一定条件下会在内外部市场机制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起到自动约束公司经理人员,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投票权征集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源 《中国审计》2003,(20):80-81
上市公司投票权征集,又称股东委托书征求,是指征集者为了取得在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优势,而以公开的方式请求股东委托征集者或其指定的第三人出席股东大会并代为投票的民事行为。中小股东为了在股东大会享有更多的话语权或淘汰不适任的现任管理者,或者现任管理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管理地位和经营政策,均可能采取公开征集投票权的行动。投机者也可能发动恶意征集,为私利而取得公司控制权,从而损害公司及股东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投票权征集的作用就像一把双刃剑。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投票权征集制度和规则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投票权征…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随着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不断提高,不少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为有效地行使股东表决权,将自己的股票交给其认可的表决权受托人,由他代理行使表决权,股东向董事会领取表决权信托证书,作为领取股息和享受其他经济权益的凭证,表决权信托制度由此产生,并在20世纪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该制度对于完善股东表决机制、维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对表决权信托制度未做规定,应通法立法形式尽快确立表决权信托制度.本文拟就股东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肖舒文 《河北企业》2023,(11):155-157
我国的公司担保制度在《公司法》《合同法》以及《担保法》的相关规定中都有所涉及,认定公司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也应视具体情形具体分析认定,应结合公司法体系以及相关条款的立法目的来平衡各方商事主体的利益,不能想当然根据《民法典》或《公司法》某一条款就认定为有效抑或是无效。以净雅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诉临沂海诺置业有限公司、王某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为例,阐述目标公司为自身股权转让款提供担保的情况下该担保协议的效力问题,通过对案件中双方当事人之间所争论的重点问题,根据法庭审判结论深入分析,围绕特殊情况下公司担保的效力性问题、在此担保协议下公司股东是否构成抽逃出资,股东是否借以担保的名义实施抽逃出资以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等进行分析,浅谈对最高法就本案裁定的理由及法律依据的保留看法。  相似文献   

7.
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由格力集团变更为珠海明骏后,公司变为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文章以董明珠团队控制权在第一大股东变更后的变化及如何实现制度化控制为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国有大股东格力集团控股下,董明珠团队通过为股东创造优秀的业绩进而获得了股东支持并取得了董事会实质控制权,但这种控制是非制度化的,并不稳定.第一大股东变更后,董明珠团队通过珠海明骏的投资关系和协议约定得以对珠海明骏产生重大影响并获得部分董事决定权,由此董明珠通过制度化方式增强了对格力电器的控制.研究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进而得到股东支持是增强控制权的基础,而通过合伙企业持股架构和董事的协议约定则是实现制度化控制的关键方式.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控制权协议转让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一直是上市公司并购的基本形式,要约收购仅是辅助手段。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由于现行法在定价和审批等方面的限制,协议转让受到严格限制,导致股改后我国控制权市场面临空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丧失,公司并购裹足不前。未来应当对现行规则进行改革,建立起以协议转让和证券商报价制度为特征的控制权协议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房屋登记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为一些特殊群体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的业务也越来越频繁.这类特殊群体是指在行为能力上受到限制的群体,<民法通则>规定了影响民事行为能力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年龄,10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至18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精神状态,我国法律规定,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司控制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矛盾运动的纽结,体现股东之间权利配置上的竞争性合作关系。它不仅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有效降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负面效应。公司控制权的发展存在独立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使得股东之间权利配置失衡。在我国政企关系的历史路径背景下,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滥用和保障公司控制权独立性是我国法律规制的重点。法律规制应与公司自治的基本理念相适应,以表决权的制度构造和对国有股权的监管为主要内容配置股东权利。  相似文献   

11.
李晨 《上海企业》2010,(12):98-99
李晨律师:您好!我是某公司的股东及法定代表人,公司共有八名股东。今年11月初,公司其他七名股东在没有通知我参加的情况下擅自召开股东会议,形成了所谓"选举股东陈某(另一股东)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的决议。我公司章程规定,更换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董事须经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实体企业南玻集团为例,介绍了南玻集团创始人股东与外来资本宝能系代表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之间控制权争夺的来龙去脉,研究得出:企业股权太分散、创始人持股比例过低,以及目前我国单一的同股同权股权制度是导致公司控制权争夺的主要原因,相应地从企业内部完善公司章程、签订一致行动协议、完善外部法律保护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创始人控制权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公司运行中,股东会决议是体现公司意志,实现股东权益的重要形式。由于股东会决议是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采用资本多数决原则,因此决议并非所有股东的共同意志,这就使持股比例较低的股东处于不利地位。加之,以往有关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等不尽完备,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即使股东会决议在程序和内容方面存在瑕疵,损害公司或股东合法权益,其亦无法影响决议的形成和实施。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因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一、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资金借贷之限制 在有些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常可见到公司控股大股东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导致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有的控股股东甚至成了上市公司的最大债务人。由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在控股股东手里,控股股东动用上市公司的钱只是一句话的事这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控制在控股股东手里,控股股江动用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的权益,也违反了相关法规及《上市公司章程引导》规定。《公司法》第60条第1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第214条第2款规定:董事、经理挪用公司资金或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的,责令退还公司的资金,由公司给予处分,将其所得收入归公司所有,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上市公司章程导引》也作了相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禹丽 《中外企业家》2009,(22):204-205
我国现有的立法没有对于醉酒者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限制作出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因醉酒者缔约引发的合同纠纷时有发生。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合理内容,对醉酒者的缔约能力与合同效力作出具体规定。在比较分析西方各国对醉酒人缔约能力规定的基础上,在中国现行的民法体系框架内,针对醉酒中慢性醉酒和急性醉酒不同特征,对醉酒者的缔约能力做不同的设计,建立和完善醉酒者缔约能力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仲裁作为诉讼外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一种重要法律制度,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作用.本文从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原则,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程序,仲裁协议效力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公司目前的控制权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公司治理特征及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引出对股权结构的分析,研究股权集中度、国家持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外资股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以公司规模变量、协议转让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目标公司是否拥有配股资格为控制变量相应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要降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第一大股东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积极引入法人股、外资股,增加社会公众股,降低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私有收益及其在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通过"郎顾之争"和"父子之争"两个案例,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了控制权私有收益源自委托代理中的两类矛盾--经理人与股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不同的目标函数.然后在介绍笔者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指出后股权分置时代尚未解决的几个待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看待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外部股东对大股东制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如何强化对其监管;后股权分置时代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特征与攫取方式有何变化;由股权稀释可能带来的内外资"控制权"之争以及对国家经济安全是否会形成一种新的威胁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现代公司条件下,股东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与业务执行活动,而往往是通过行使对股东(大)会决议事项的表决权来达到对最终控制公司事务的目的.根据我国<公司法>第4条的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而这些权利的实现是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对股东表决权的行使,对股东(大)会需要决议的事项,股东按其持有的出资比例或股份行使其表决权,自由地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企业并购、重大资产重组、对外投资等交易日趋复杂,相应的会计处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公司转让部分表决权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在对投资交易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时,应关注交易实质,判断是否控制被投资方;对授予表决权和委托经营予以重点考虑,授予表决权和委托经营有相似之处,均是通过协议获得被投资方(被托管方)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企业应当披露对其他主体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重大判断和假设,以及这些判断和假设变更的情况;在认定非经常性损益时,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