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及时高效便捷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河南省农广校以省市县三级农广校为依托,大力推行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田间学校新载体推广应用模式,在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遴选建设了1577所农民田间学校,基本达到了产业和区域全覆盖,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新要求,扬州市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路径,打造了一批具有主导产业带动、明确功能定位的农民田间学校,为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三五"以来,扬州市先后对40家建设主体挂牌各级农民田间学校47个,其中部级1个、省级5个、市级12个、县级29个,特别是通过市县级田间学校的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为规范建设使用农民田间学校,发挥其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延伸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建设、规范化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对促进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一、制定背景中央农广校先后于2015年、2020年印发《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不同时期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为各地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湖北省农广校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基础”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以农民为中心办农民田间学校湖北省农广校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重在启发引导,按照农民生产实际需求开展现场教学的原则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立足实际确定具体培训内容,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100所省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  相似文献   

5.
<正>农民田间学校是各级农广播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业务的有效延伸,是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基础平台。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民田间学校17308个。农民田间学校在培养人才、集聚人才,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日,中央农广校调研组对云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农民田间学校在选用、管理、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南陵县农广校积极探索实践农民田间学校,把农民教育培训放在田间学校,既形式多样,又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技物结合,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背景2013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3] 7号);2015年,原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于12月下发《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农播体[2015] 108号),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所农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东省农广校烟台市分校(以下简称烟台农广校)积极开展"植根、壮苗、示范"三大工程联创,累计建设88处农民田间学校,其中,烟台市牟平区增富山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在2019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十大宣介"活动中,被推荐为"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为高质量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提供了烟台样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陕西省农广校把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为优化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基础支撑作用的重要手段和工作任务,在科学布局、打造提升、运行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形成了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学工作新格局,使农民田间学校在巩固拓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成效、带动产业脱贫和助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以来,洛阳市在全市优选特色农业产业龙头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借助农民田间学校的产业特色和龙头带动作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理论教学和田间实践实训实习,从而实现教育培训与产业生产的融合发展,达到产教融合、以教促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积极有序建立一线教育培训平台,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按照"以产业为平台,以经营主体为载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管理,为农广体系服务"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新途径、新模式和新举措,全面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省宣威市太坤调味品厂农民田间学校于2016年9月挂牌成立,在2019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十大宣介”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2022年被推介为首批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太坤调味品厂农民田间学校能够获得这些荣誉,  相似文献   

12.
<正>长沙市农民田间学校发展较早,影响较深,有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落实落地,也是打通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实现农民田间学校布局科学化2015年,长沙市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2018年底,长沙市共有省、市协同认定和管理的农民田间学校34所,其中浏阳市12所,宁乡市10所,望城区4所,长沙县8所。2021年,湖南省农广校在这个发展的基础上,对农民田间学校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省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先后经历了"启动建设阶段""推动建设阶段""规范建设阶段"和"分层建设阶段"四个阶段,基本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和区域全覆盖。为推动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发展,2017年,河南省农广校继续完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进一步优中选优,提质增效,打造品牌,下发了《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关于落实建设100所农民田间学校的通知》,明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笔者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专题甘肃省级示范培训班开班式后,实地走访甘肃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旺农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丰禾村田园综合体两所农民田间学校,与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和农广校座谈交流,就农民教育培训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情况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5.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强力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对农民教育培训进行五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1.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简便、易行、管用的方式,组织专家教授、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教师结合农时季节,进行田间培训。同时发挥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1月11日,全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实地考察了中牟县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田间学校,总结交流了各地农广校推动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田间学校的模式和经验,就进一步推进全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研讨。会议提出,农民培训的对象,需求和转化应用主要在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在合作社广泛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一社一校"实现对社员和产业的全覆盖,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中万农业是一家以果树种植、加工、园林绿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循环开发公司,于2014年挂牌农民田间学校,并于2018年担任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联盟理事长单位。近年来,在省农广校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积累了一些经验。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是保障教育培训质量的前提教材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必不可少的资料。教材质量高低,是影响培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中万农业农民田间学校建立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紧扣乡村人才振兴和农民职业化两个目标,坚持农民教育培训接地气,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将培训内容与地域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农民培训就地就近培训,强化现场实训、操作、实习体验,注重技能提升转化,逐步形成了以“农民田间学校为阵地,立足产业需求,突出乡土特色,发挥农民优势,运用信息载体,学历教育提升,培育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成长在生产一线”为特点的“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农民田间学校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学培训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成人教育课堂式教学,调动了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实现了教学过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市绍印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周绍印创办于2009年,集盐碱地土壤改良,大田农作物种植、中药材种植及植物病虫害防治、农机服务等业务于一体。2015年合作社依托静海区农广校成立农民田间学校,开始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2022年天津市绍印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被认定为天津市唯一一家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一颗诚心的坚守2009年,周绍印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在乐器厂、钢铁厂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