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2—2018年福建省农户营造林生产数据,实证检验了林地确权与农户营造林积极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1)林地确权形成的分户经营显著促进了农户对林业生产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2)林地确权政策对不同禀赋农户营造林积极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无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和有流入林地的农户而言,林业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其分户经营程度成正向关系。同样面对分户经营比例提升,林地平均经营期限大于30年的农户更愿意投入资本要素,而经营期限小于30年的农户在劳动力要素投入方面更积极。因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措施要在林地确权基础上,保证农户林地产权的完整性、可分性和交易性,维系林地产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推动林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确权颁证收官之际,本文基于江西省的农户问卷,从农户主观感知、行为与意愿响应两个维度对新一轮确权颁证的政策绩效进行调查与研究。应用统计描述性方法对农户感知和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验证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新一轮确权颁证有着较高的熟悉度、认可度和满意度,且农地确权给农户带来了多个维度的福利改善感知,但后续改善空间较大。研究还发现,农地确权引发了农户多个维度的行为和意愿响应。农地确权提升了农户保护耕地质量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升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但确权对农户的劳动力投入行为和化肥农药投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新一轮确权颁证运行绩效良好,基本达到了政策预期目标,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因而,后续要稳步推进农地确权颁证工作,有效释放确权颁证的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行为转化路径视角,研究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三组抽样数据(有意愿有行为、无意愿无行为、有意愿无行为)以"有无意愿"、"有无行为"和"意愿转化行为"三个维度探究农户转出林地产权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得出:家庭经济资本、农户对林地经营态度、初始状态的主营林种与外部环境对农户转出林地产权的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户自愿转出林地行为受到初始资源禀赋、对资源的利用行为与态度及其所处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于有意愿的农户来讲,是否参与转出行为与家庭经济资本关联性不大,但受到资源禀赋、外部环境及其林地经营行为与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林权制度改革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集体林区推行新一轮林权改革政策,以期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等措施提高林农的积极性、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本文以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林区农户的各项权利指标,运用OLS和SUR方法分析各项权利的确权状况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确权促进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增长,没有发现放宽采伐限额可能减少森林蓄积的证据,从而保证流转权能有效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辽宁省西北地区的199份林农调查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林业经营特征、政策因素4个方面分析林业合作社林农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林农参与意愿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是否确权、种植年限、种植林种;影响林农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有是否确权、是否打工、种植林种、林业政策、林业收入占比;交叉分析显示有意愿参与林业合作社的林农中最终仅有32%的农户实现了参与行为;造成林农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农对林业合作社的认知缺乏、林农所在村庄没有林业合作社、林农对林业合作社需求有限。  相似文献   

6.
基于401户福建省毛竹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毛竹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是否以毛竹种植为主业、毛竹种植面积、林地使用年限、毛竹种植直接年收入、是否是示范户、是否有农技人员指导等7个变量对农户毛竹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林地是否有林权证、是否加入合作社等5个变量对农户毛竹经营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如何使林农提高森林经营积极性是我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福建省邵武市作为研究区域,首先阐述该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资源情况;其次从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数据、Probi t分析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等角度介绍研究方法;再次运用构建的模型和一手数据分析农户森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家庭富裕程度、是否有人在外地务工、林地面积等对于农户森林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促进林农提高森林资源经营意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产权安全理论为指导,探究农地确权及相应的政策执行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效应,以期提高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绩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和Logit模型。研究结果: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实施后农户新证书持有状态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无显著影响;确权实施或执行过程中是否公示、确权满意度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有显著影响;农户对相关农地产权政策的认知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建议在农地治理中加强农地确权颁证的规范管理,扩大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地政策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农地产权安全感知,达到激励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辽宁省8个县305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产权制度安排对农户造林投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林地产权的不同安排会影响农户造林投入.同时,农户非农就业比例、经营土地面积、是否接受过林业社会化服务和年龄都影响农户参与造林活动,而木材价格、非农就业比例和是否自有资金也会影响农户造林投入.文章认为,政府应保持林地政策稳定连续并在林权流转和林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激励农户造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措施。在推行了土地股份改革的地区,由于土地长期由集体统筹经营,确权工作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基于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农户入户调查数据,对此类地区确权工作面临的难点、农民的确权意愿、确权之后农民继续参与股份合作经济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农民确权意愿较高,但承包地流失面积大、土地承包合同和证书到户率低、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可能会阻碍确权工作顺利推进。确权还可能对现有股份经济的持续经营带来冲击。建议在此类地区采取灵活多样的确权方式,并出台相应措施应对后确权时期股份经济可能遭遇的解体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农地流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对其政策效果的评价。本文利用山东省农户数据对一些学者提出的土地确权会强化农户土地的禀赋效应进而抑制土地流转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显示,土地确权强化了农户的土地产权强度,从短期看它对农户土地流出意愿的影响尚不明确,但长期影响应该是正向的。土地确权抑制农户土地流转的观点不仅在理论逻辑上存在悖论,而且统计推断显示禀赋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流转市场发育度和土地确权带来的安全效应显著影响着当地农户出现禀赋效应的概率,市场越深化农户越不容易出现禀赋效应,确权后土地产权强度提高越显著的农户流出土地的意愿越强。同时,安全效应还提高了土地流入农户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意愿,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浙江省3个县24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林地规模下农户的投入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地块规模的扩大,单位面积林地总投入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林地规模影响农户林地投入进行的分林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对经济林及竹林地块投入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年是否造林对经济林及竹林投入均具有正向影响;林业生产是否存在资金困难对竹林投入具有负向影响;林地距主干道的距离对经济林投入有负向影响;林业收入占比对经济林投入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福建省10县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确权发证对于农户林业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证的林地占比对于农户林业投入有正向影响,且平均意义上来说,有林权证的林地面积的占农户林地面积的比重每增加1%,农户亩均投入增加1.51元,得出如果全面落实农户林地的林权证,农户投入将增加近一半的结论,提出了要落实林权到户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新一轮农地确权背景下我国部分农村仍旧坚守农地调整传统,与国家地权稳定的政策目标反向而行,探讨农户农地调整意愿影响因素对农地确权政策在调地村庄真正落实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基于农户分化视角,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情理因素和法理因素对农户农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结果](1)无论是否控制农户资源禀赋特征,情理因素均对农户调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未控制农户资源禀赋特征时,法理因素显著负向影响农户调地意愿,而控制农户资源禀赋特征后,法理因素对其调地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3)法理因素在情理因素与农户调地意愿之间起着负向调节作用。(4)情理与法理对不同类型农户调地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为进一步减少农地调整频次,促进农地确权最终取代农地调整,推进农地调整减频替代,在强化法理对调地意愿抑制作用的同时也要弱化情理对其激励作用,针对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差别化调地意愿降低策略,进一步深化以地权稳定为目标的农地确权。  相似文献   

15.
应用SPSS软件和二元Logit模型来揭示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户经营目标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最大,同时,受户主的主要职业、家庭的收入来源与人均山地面积、农户的人际关系和所处地理环境、对政府政策的认知以及对经营风险的判断等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9省份、1772个农户、跨度10年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检验了林地面积变动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从非农就业、林种结构、林地规模和收入水平的异质性视角对上述效应加以分析。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控制了选择性偏差以后,估计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相比于控制组,林地面积增加使得农户资本投入强度提高了约26%~31%,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但是劳动力投入强度的增加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种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户的非农就业行为密切相关。从异质性角度看,上述处理效应在统计上仅对务农为主、拥有小规模林地和商品林为主的农户成立。这凸显出生态公益林的投资激励问题并没有因集体林改而得到有效解决。受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约束,林地面积增加对用材林为主的农户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投资激励效果。对于家庭收入水平,林地面积增加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影响呈现出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上述结论为后续配套改革措施的政策着眼点和目标指向性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林地确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它是集体林改深入推进的前提,更是林农实现林地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的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从农户的角度探讨林地确权对农户林业收入、林业生产投资、配套政策需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林改工作的稳步推进,将林改的价值深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市47个村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黑龙江省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人口规模、户均经营土地面积、种植业收入比重以及农户对涉农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土地转出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非农就业比例、土地转出租金、农户村庄到县区距离以及农户是否享受农业直补对土地转出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功能是保障农村农地生产运作的重要屏障。"个体参与"模式下的农户经营响应决定着农田防护林建设成效,生态效益是否持续性产出取决于农户的经营行为。文章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新疆1106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构建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遵循着计划行为理论"认知-意愿-行为"的逻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构成了农户认知,对行为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2)农户行为意愿受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主观规范影响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最小;(3)农户行为受认知的影响不显著,行为意愿在农户认知与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4)外部环境中的组织支持在农户行为意愿与行为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组织的支持力度成为农户参与经营的关注性因素;(5)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对其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邻里亲友的良性示范以及自身拥有充足的能力等因素有助于其响应农田防护林经营。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府应当宣传号召农户参与农田防护林经营,提升个体生态认知水平,树立典型模范与优化政策环境来规制农户经营行为;设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培育农户营林技能以及发展复合型林产业来推进农户响应农田防护林经营。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农户对林木具有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这一重大举措,对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以福建省邵武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林改前后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了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各林种、年龄、优势树种、起源和权属的森林面积和蓄积结构,以及林地生产力等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