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会兰 《新智慧》2007,(12):35-36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对于属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其减值损失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对于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如预付账款等),其减值损失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本文侧重于探讨具有金融资产性质的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3.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项非常规交易,它往往容易成为会计主体操纵利润的工具。而应收账款,由于其特有的性质,致使它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2001年1月1日财政部重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制度》。但是,两者对非货币交易业务上的规定存在差异,特别是对涉及应收账款这一资产的界定较模糊,笔者对此作以下分析。一、换入应收账款的性质模糊1.应收款项的资产置换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按照《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应属于货币性资产的范畴。但是当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并涉及应收款项时,是将应收款项视为补价进行处理,还是作为例外事项特殊处理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一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或多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应当将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但具体并没有明确资产置换所涉及的应收款项是否属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也并未对此进行单独规范。这就造成了在实务处理上的随意性。2.补价界定的模糊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收到的补价小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应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对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由于应收款项净值的准确程度受坏账损失的直接影响,企业应视自身情况,合理地选择坏账准备的计提与核算方式并进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相比变化很大。对商业银行而言,《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废止,具体有公允价值的引入使用,金融资产的重新分类和计量,金融衍生工具的表内核算,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冲回,采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新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商业银行会计计价原则及财务报表结构。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明确规定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范围,即: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三类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已经发生减值的,则应计提减值准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郑倩 《新智慧》2007,(11):32-33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人可以自己拥有的金融资产偿还债务,进行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金融资产的确认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  相似文献   

8.
资产减值是基于谨慎原则对历史成本进行的一种矫正。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一般资产,对于银行等金融企业来说,其资产绝大多数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形较复杂,当确定为减值时,如何计提各种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怎样进行会计处理及计提的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如何,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将资产减值作为准则予以公布,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新准则对企业如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计提资产范围等做了详细规定,为企业准确计量资产价值提供了依据。文章论述了新准则相对于原《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新准则中存在的不足,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剖析,从坏账准备、跌价准备、减值准备等方面总结企业会计处理原则,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陈敏 《新智慧》2006,(7):17-18
目前我国涉及资产减值核算的会计法规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本就其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简要的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新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但在资产减值处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相关资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难以确定等。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内容,及时制定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这四类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各有异同,对初学者而言,不易理解,容易混淆,尤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甚.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范围、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会计理论理解和会计实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刚 《新智慧》2007,(9):28-29
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图表和举例分析的方式全面解析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账务处理方法。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15.
新资产减值准则(征求意见稿)与现行资产减值规定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征求意见稿)是在现行资产减值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种种弊端的形势下出台的,在回收金额、计提时间、资产组、商誉减值测试等方面对现行资产减值规定作了修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资产减值准备金提取的现状,结合财政部刚出台的《资产减值》准则,探讨了新准则的特点,并研究了新准则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段颖红 《新智慧》2006,(4):35-36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以下简称《准则》)、《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都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大部分会计人员还不是很清楚。笔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发表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刘秀英 《新智慧》2004,(8B):36-37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简称《准则》)颁布后,不少专家对固定资产减值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但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实务性处理却少有述及,而《制度》、《准则》对此也仅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和解释,所以至今在操作层面上仍缺乏相对系统、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并对实务处理形成了直接影响。为此,笔主要就其相关的几个问题发表一点拙见,以求引玉。  相似文献   

19.
金融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处理因分类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就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对所得税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龙子午 《新智慧》2004,(3B):34-35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定期对其全部资产的减值进行测定,当一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对减值损失加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除保留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