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IPO溢价现象普遍地存在于各个国家的不同市场中,IPO溢价过高也是我国创业板市场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我国创业板IPO溢价现状,然后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构造代理变量衡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验证了投资者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创业板市场上,IPO溢价率受到换手率、投资者认知偏差、投资者信心程度和投资者所处环境的显著为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创业板干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板,标志着我国离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标又进了一步.正如其他板块,创业板也面临着IPO抑价的问题.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首日股价大幅上扬,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06%.本文试图从投资者情绪和非对称信息两个角度来对创业板IPO抑价问题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IPO抑价与投资者非理性以及非对称信息相关,特别是投资者非理性.IPO抑价率与首日换手率正相关,而与中签率负相关.表明行为金融学是是未来研究IPO抑价问题的方向.当然,投资者情绪以及非对称信息与新股供求关系以及发行机制密切相关.最后基于本文的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IPO发售机制研究进展:一个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IPO发售机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累计投标询价机制正日益取代固定价格与拍卖发售机制。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美国承销商霸权地位,还是三种IPO发售机制本身经济效率差异所致?本文首先基于微观经济效率差异性角度评述了IPO发售机制的研究进展,然后提出了IPO发售机制未来研究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IPO抑价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本文从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得出结论,认为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通过对中国创业板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因素进系统地考察,探求IPO抑价的真正原因,并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IPO溢价与中签率——理论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坤元 《上海金融》2012,(9):70-76,118
本文通过探讨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溢价问题,我们从博弈论的角度,借助第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模型对IPO首日溢价的微观机理进行考察,发现竞买者越多,也即中签率越低,那么IPO的溢价越低。我们进一步使用我国上市公司的IPO数据对理论的推导结果进行检验。我们控制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替换控制变量、检验子样本以及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验证了这一理论的结果。我们的研究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改善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下,未上市的企业通过IPO(Initial Public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可以使拟上市公司资产扩大,对企业未来发展注入资金。国际上IPO定价方式有三类:固定价格定价方式、累计投标询价制、拍卖机制。当前我国主要采用询价方式,但我国当前IPO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行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IPO抑价明显、机构投资者操纵新股询价等。  相似文献   

9.
IPO抑价是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异常现象。对于造成这种异象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本文基于行为金融视角,采用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IPO抑价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IPO高抑价源自于二级市场过高的首日交易价,二级市场投资者异质信念是造成我国IPO抑价程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科创板实施注册制后,机构投资者占比增多,但IPO高抑价现象仍然突出。基于2019—2021年科创板公司数据,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科创板IPO抑价的影响。结论显示:在科创板初期,买方报价的非市场性和二级市场投资热情高涨,机构投资者持股未能缓解科创板IPO抑价,而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IPO抑价影响差异较大,除了受IPO定价效率有限和二级市场投资热情影响外,还受其投研能力、定价能力和机构资金用途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估值分歧强化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科创板IPO抑价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IPO抑价之间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性,这应该与企业信息披露程度有关。建议从强化监管投资者询价行为、加强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规范IPO企业估值体系、合理提高机构投资者权益资金配置比重和提升投资者的投研能力等方面推进科创板IPO定价机制更趋向理性、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主要股票市场都存在IPO抑价的现象,现有理论多立足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该现象。中概股由于上市企业的经营场所、经营业务、主要客户群体等均位于国内,因此对于国外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将更加显著。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除进行良好的信息披露之外,还可以依靠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背书。本文从风险投资者与IPO抑价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风险投资者特征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美式累计订单询价发售机制中,如何分配新发行的股票是一个关键问题.从国外新股发行的具体实践来看,主承销商在分配股票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通过分配股票收集有关新股定价方面的信息;将股票分配给能够长期持有的投资者以稳定新股价格;将行情好与不好时的IPO股票搭配分配以更好地分销股票;从自身牟利角度分配IPO股票等.本文对我国的新股发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2005年开始实施询价制以来,我国A股IPO抑价率也高居不下,其中机构投资者对高抑价率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目前我国询价制中对询价诸多细节的规定,使我国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影响力高于承销商的定价影响力,这种由行政规制获得的权利,抑止了机构投资者发挥其自身专业判断、评估与定价力量来影响IPO定价的市场力量,而滋长了机构投资者以低定价来获取二级市场潜在巨大利益的动机,尤其是我国机构投资者家数少难以形成市场竞争时,更容易产生合谋对IPO低定价局面,从而产生IPO高抑价率现象。  相似文献   

14.
摘要:文章结合有关[PO折价的几种理论与我国IPO的实情,对中国上市公司IPO折价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IPO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是造成IPO折价根本原因。另外,政府、机构投资者及新股发行制度,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行为是推动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减少我国IPO折价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创业板市场热潮消退,甚至部分股票跌破发行价的现状,本文从创业板IPO抑价率的角度,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逐步分析法,考察了创业板IPO抑价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期创业板IPO抑价率的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集体的信心缺失,可以说这是市场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结论做出结构分析和相关政策建议探讨,这将对规划和促进创业板市场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综合运用价值相关性理论和投资者情绪理论,以2007-2011年持有PE公司股权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PE公司IPO核准公告的信息含量和IPO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IPO核准公告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而且与IPO公允价值显著正相关。同时,投资者情绪对IPO核准公告和IPO公允价值之价值相关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机构投资者对IPO核准公告信息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全面引入国际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规范之经济后果评估,以及投资者情绪和机构投资者在传递市场有效信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成功登陆,开创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方式,但IPO融资问题值得思考。超募是指在IPO新股公开发行后,上市公司的实际募集资金明显超过IPO预计募集资金的现象,可算是我国股市IPO过程的一个独特之处。本文基于这一认识,首先讨论了创业板超募融资的内涵及相关原理,具体分析了创业板IPO超募融资的现状和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环境的基本特点,从规范完善创业板IPO股票发行制度、加强监管、优化上市公司治理和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四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程杨 《会计师》2014,(12):3-4
本文对我国IPO第七次重启后的A股首日超额收益率进行了研究,从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两个方面解释了我国A股IPO首日超额收益的现象。并构建了IPO首日超额收益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回归研究发现,公司内在价值和投资者情绪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0~2014年6月美股IPO企业为样本,考察其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及背后的驱动因素。大量未盈利企业IPO,一方面受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牛市中市场乐观情绪的驱动;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而言,投资者多维度评价企业降低了利润指标的短期重要性,并对研发等投资未来所致的亏损予以正面对待。未盈利公司能够上市,发行上市规则对盈利不设限仅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其他支持机制还包括:投资者的专业化以及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健全的外部监管与约束,多元化的退市标准的市场净化和压力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程杨 《会计师》2014,(6X):3-4
本文对我国IPO第七次重启后的A股首日超额收益率进行了研究,从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两个方面解释了我国A股IPO首日超额收益的现象。并构建了IPO首日超额收益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回归研究发现,公司内在价值和投资者情绪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