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角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电网企业应当优先收购农村分布式光伏和生物质能发电量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在农村地区优先支持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接入电网,电网企业等应当优先收购其发电量。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电网企业完善农村电网。加强农村电网技术、运行和电力交易方式创新,支持新能源电力就近交易,为农村公益性和生活用能以及乡村振兴相关产业提供低成本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后,北京市电力公司积极贯彻“支持、欢迎、服务”六字工作方针.以最快速度出台了《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的实施细则》,为家庭光伏发电客户并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作为家庭光伏发电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北京市第二个家庭光伏并网客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常务理事徐晓东在2013年4月16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简讯     
南方电网出台意见支持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国家电网全面启动电能替代工作;中广核六大核电基地同时举办“公众开放体验日”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目标要求,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促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各地新能源平衡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效率,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适当降低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  相似文献   

5.
动向     
国务院:原则通过分布式光伏补贴 据《证券时报》报道,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透露,《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已于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到原则性通过,该意见首次明确了分布式光伏补贴年限为20年,但针对具体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目前还没有敲定。  相似文献   

6.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发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光伏发电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阐述了光伏装备制造业及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当前我国光伏发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动向     
国务院:提高中部能源基地发展水平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发展电力、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方面,《意见》明确要加快大型火电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水电站,支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因地制宜推广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稳步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和农村水电扩容增效等项目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国家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发展,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于下发《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将2015年光伏建设规模上调至17.8GW;6月,国家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实施"领跑者"计划。光伏市场迎来指数级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万亿级规模,到2050年,光电装机量将达到22亿千瓦,年发电量5万亿千瓦,占国内发电34%,将成为主要能源来源。作为全球分布式新能源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酝酿时间长达半年多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日前正式公布。根据意见,2013~2015年,我国将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吉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吉瓦以上。截至2012年,中国光伏装机总容量不到8吉瓦,这意味着要实现2015年35吉瓦的目标,三年内装机将增长3倍以上。意见同时强调要严控新上单纯扩大产能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能源转型中的重要角色,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始终呈现出亮点与痛点并存的状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技术创新,我国近十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稳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双弃"问题棘手难办,新能源长期依赖补贴等现象已是沉疴痼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公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  相似文献   

11.
正光伏扶贫利用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发电收益用于扶贫,让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有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产性收入,是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伏发电扶贫,一举两得,既扶了贫,又发展了新能源,要加大支持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电网运行,发展光伏农业"。  相似文献   

12.
正"十四五"开局伊始,全国两会刚刚闭幕,风光发电行业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风光势头:3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目前风电光伏行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精准施策,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能源发展吹来骀荡春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业》2014,(10):92-92
光热发电2030年后将规模化应用 国际能源署总干事Mariavander·Hoeven9月29日在巴黎举办的2014《太阳能发电路线图》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光伏和光热发电两种技术有时存在竞争关系,但事实上这两种技术是相互联系依存的。 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都是已被证明的太阳能技术,截至2013年底,全球已装机光伏发电达到135吉瓦,目前仍以每天约100兆瓦的速度增加,这主要是受益于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5年大幅削减,全球各个光伏市场的崛起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显著增长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视点     
6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会,研究布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项目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并提出《分布武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方案拟定的示范项目度电补贴资金为不超过0.45元,千瓦时。在外销冈欧盟“舣反”遇阻的情况下,国内市场被寄予“救市”厚望。为此,国家层面频频出台政策,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被视作未来闺内光伏市场发展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5.
<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支撑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是中国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举措。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Distributed Renewable Generation,DRG)是基于风、光等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具有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多、环境负效应低、技术成熟度高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在我国,DRG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最具有规模化发展前景。2021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累积装机超过1亿千瓦。2022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的2/3,成为装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中国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电源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当前,我国光伏发电、天然气多联供发电、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已进入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电源项目,10个天然气分布式电源示范区;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建成100个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     
《中国机电工业》2014,(11):21-21
新能源特区 据《中国证券报》,由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院院士路甬祥牵头的国家级调研组近日完成一项报告,提议国家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一带建立“新能源特区”。报告提出,计划未来10到15年内,建成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风电、光伏及光热项目集群,暨国家级的新能源前沿技术示范项目基地,项目总规模达逾20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500万千瓦,风力发电1500万千瓦,太阳能光热发电500万千瓦),预计总投资达万亿元以上。目前,该报告已经完成并上报高层。  相似文献   

18.
2013年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一千呼万唤始出台的关系新能源发展纲领性文件,对于全面促进分布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新能源平价上网政策终于在小寒之际给期盼已久的业界吹来了一股和暖的春风。1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指出,随着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和技术快速进步,在资源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已基本具备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平价(不需要国家补贴)的条件。同时,从电价补贴、电量交易等多个方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太阳能光热发电将异军突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家发改委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已于6月1日起施行。在指导目录鼓励类新增的新能源门类中,太阳能光热发电被放在突出位置。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产业政策方面大力推进光热发电及与其有关的设备制造。从"光伏"到"光热"太阳能发电异军突起目前,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巨大,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煤、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发电以其绿色、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成为新能源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