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农地入股公司的难点主要在国家政策与现行法律的限制,不能破坏农地由乡或村集体所有与本村村民对土地享有的优先承包权与优先受让权,是设计农地入股制度的政策底线。因此,需要从农地入股的程序、农地股的设计、入股后的风险防范及失地农民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只有坚持国家政策底线,尊重农民入股的权益,建立起完善的农地入股法律制度,才能确保农村土地入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2.
于2002年末,台湾《经济日报》陆续发表多篇社论,对当前台湾土地尤其是农地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沦,并呼吁台湾当局要反思和改善土地政策,合理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以下,就此作些介绍。 (一)配置不当引致负面影响 台湾土地总面积3.6万km~2,总  相似文献   

3.
袁静沛 《价值工程》2010,29(22):232-233
该文基于非农化视角对农地闲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土地退出滞后于劳动力非农化是造成农地闲置的主导原因。然后评估现有承包地流转政策对减少闲置农地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化农地经营权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农地经营权已成为一项独立的合法化权利,但仍存在性质不清和权利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导致“平等保护经营主体依流转合同取得的土地经营权”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制约了农地流转的实践效果。究其原因是,对农地经营权性质的过度关注与争论掩盖了农地经营权权利内容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也忽略了农地经营权的公益性与公法性。建议深化农地经营权改革,坚持基于国情,正视农地经营权的公共利益属性,重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整体性,重视改革优先序等原则。改革应在体现农地经营权的公益性与公法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农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农业投资的自主性、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与稳定以及抵押担保、再流转的自主性等,明确“三权”主体的义务,鼓励探索农地经营改革试点,稳妥深入推进农地经营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造成其对土地处置行为不同。基于长三角地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分化并未引起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意愿,反而抑制其土地退出行为,即分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放弃农地。第二,农户分化通过家庭收入和土地流转两个中介机制作用于农地退出决策。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家庭收入的变化,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农地退出意愿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农地以换取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土地流转的差异,土地流转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农地,土地流转程度越低的农户越倾向于持有土地。因此,若想优化农村“人地”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异质性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提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研讨课题。 农地整理是依据规划对已利用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改良和重新配置的活动。也是一种人们对土地的经济、技术投入能力增强,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精细化利用工作方式。当前,农地整理在全国蓬勃开展,已成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农地发展权的价格涵义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发展权的产生和创设是土地权利随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农地发展权的价格涵义和价值分析是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农地资源综合权利体系包括:农地使用权、农民生存权、农地发展权、农地粮食安全权和农地生态安全权,农地发展权即是一种通过规划手段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将农地转用的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产权手段。在中国,决定一个有潜力地块农地发展权的市场价值需要做两个评估:通过评估决定这块土地用作改变用途后的建设用地(生地)用途时的市场价值和决定这块土地用于现状农业用途的市场价值(农地征购价格),二者相减之差即为农地发展权价值。建设用地生地价格高出农地征购价格的增值部分即为从农地单纯改变用途转移到建设用地中的农地发展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发展,工、农争地等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就台湾在农用地与非农用地间竞争、转换问题的政策措施做简要介绍。 一、农地管制措施 台湾的农地管制措施有:1949年推行的“三七五减租”、1951年实施的“公地放领”及1952年的“耕者有其  相似文献   

9.
在法经济学上,土地经营权在资源节约方面的效率效能彰显了 《民法典》 绿色原则.一方面,"三权分置"理论使土地经营权得以成为物权并在制度构建上与绿色原则契合;另一方面,土地经营权大量吸收农地政策和土地流转司法经验,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提高了农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农地政策资源和司法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了以最小...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2010,4(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形势严峻,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诸许多由于土地权利模糊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农地发展权制度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土地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通过对农地发展权、农地发展权价格基本理论问题和价格评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为实现农用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科学的农用地征用补偿方案、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地流转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从流转交易主体的匹配、流转交易的过程以及流转实现的保障三方面对“互联网+农地流转”模式展开研究,肯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推动农地流转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互联网+农地流转”模式中存在的平台信息不全面、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农地流转的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农地资源,但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保障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本文从土地流转的必然性出发,对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合理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地市场(农业土地市场),是农村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市场建设中的瓶颈因素。农地市场的切割性是农地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在界定农地市场切割性概念基础上,论证了农地市场切割性的理论依据,然后运用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了地价空间立体结构的非平滑和断层性,建立了农地价格空间动态地价模型。 一、农地市场切割性的理论 农地市场的切割性,指农地市场的地域封闭性,即各个地区的农地市场由于地理的分隔,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内容的差异,使农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即相同面积、相同用途的…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不同区域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和意愿,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对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户抽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及意愿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农民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主流意愿,与现阶段国家主张维护“农地集体所有”的主张并不一致;农民对相关土地法律的熟悉程度很低;大多数农民认为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5.
郭永生  陈晓娣  常焕焕 《价值工程》2012,31(13):271-272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农地制度虽然经过六十年的巨大变迁,但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解决我国农地制度拟采取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构建农地认知对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基于2019年中国西部6省(市、区)1 673户农户家庭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地认知影响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及其差异化影响,同时采用相关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地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地流入行为的影响效应大于农地流出。由于各地政策力度和宣传方法不同,风险规避心理使得农户在流出方面存在差异化。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分别增强了农地认知对未确权组农地流出行为和确权组农地流入行为的正向影响,即农地确权在农地认知影响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因此,在继续完善农地确权政策的基础上,需要从加强多主体农地认知的宣传工作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分析不同区域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和意愿,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对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户抽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及意愿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农民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主流意愿,与现阶段国家主张维护农地集体所有的主张并不一致;农民对相关土地法律的熟悉程度很低;大多数农民认为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村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中,最复杂、最受关注的就是土地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人口的流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不断出现并逐步发展,在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农地产权不清晰、农地流转市场不成熟、农地流转经济基础不牢、农民狭隘保守思想观念等多种障碍性因素影响,山区农地流转量小势弱,仍处于自发、盲目、零星和不平衡、不稳定状态,农地“弃而不流”、“荒而不让”情况客观存在,农地撂荒较为普遍。正视山区农地流转的主客观现实,积极认真地研究对策及有序地推进农地流转,对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确权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地顺畅流转面临着障碍约束,确权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地产权缺陷,但不能从根本上打破农地流转供需双重不足的局面。因此,确权的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其执行力度,而且取决于农地流转的自由度。从提升流转自由度看,农地股份合作化、流转市场化不失为一种好的过渡期选择。  相似文献   

20.
苗绘  王金营 《会计之友》2021,(23):64-71
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地流转成为提高土地规模效益的关键,农地信托作为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备受关注.文章运用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剖析了我国既有土地信托模式发展困境,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农地信托土地证券化融资模式和推广建议,旨在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投资项目,推进我国"三农"发展.研究表明我国既有农地信托模式面临融资瓶颈,存在资金短缺、农地信托流转面积小、规模化效益低、信托机构发展农地信托动力不足等问题,而借鉴美国、日本的土地证券化融资做法有助于纾解以上难题.应创新构建中国农地集合信托土地证券化融资模式,开辟农地流转中土地证券化融资新路径,以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