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费者沉淀投资、垄断与政府管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企业处于完全竞争行业中,市场供求价格机制会实现帕累托最优,无需任何中介组织和政府管制;如果企业处于自然或人为垄断的市场条件下,政府管制就十分必要,此时往往将管制目标确定为社会福利最大化.当消费者购买产品进行沉淀成本投资,消费者无法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垄断企业就与消费者产生了双边谈判,进而会引起敲竹杠行为,大大降低消费者剩余,即便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也会带来收入不公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制目标就需要由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向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否则,不仅不会实现管制目标,而且还会恶化消费者剩余,从而使消费者合理合法地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因而,针对垄断市场,尤其是自然垄断(主要是公用事业部门)市场所进行改革以及重新认识消费者—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政府不规范管制行为对竞争冲突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政府管制行为,深化自然垄断产业管制体制改革,对竞争冲突进行有效管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垄断、竞争与管制、中国铁路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产烽组织理论中的SCP基本框架对中国铁路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进行证分析有很有效。中国铁路行业相当高的行业集中度、规模经济性以及进入退出障碍表明中国铁路行业是一个高度垄断的产业;其政企合一、运输质量低下,运价不合理等为弊端亟待解决,从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来看,中国铁路改革空间很大,兼顾竞争与管制,从政企分离,非自然垄断与自垄断业务相分离的原则出发,网络分离是中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家》2004,(6):F003-F003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了民营化改革,把原有单一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并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放松进人管制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进人自然垄断产业,形成了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的格局。其结果提高了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效率。但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改革及改革后如何对市场进人、价格、质量等方面实行有效管制,不仅存在理论上的分歧,而  相似文献   

5.
政府管制与房价持续上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房价持续上升的原因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资本进入限制。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旺盛。拉高了房价,房地产公司的利润丰厚。问题是房地产公司为什么能一直保持丰厚的利润?其原因就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资本进入限制所造成的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本文比较了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的家庭装修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同的市场结构,不同的发展结果。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房地产市场的激励竞争才能解决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问题.所以在强化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不要抑制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英 《财经科学》2005,(2):111-117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力产业的垄断与政府管制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电力产业面临严重的垄断问题,垄断造成了多方面负面的经济影响,也极大地阻碍了电力产业自身的发展。传统上政府对电力产业的计划控制是形成电力行政垄断的主要原因。电力产业的政府管制体制已经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新的管制机构、管制目标和职能的重新定位等,但还需要在电价管制、市场结构管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信产业中的垄断经营和政府管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产业壁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沉没成本,差别化经营等。对中国电信产业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电信的主要产业壁垒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不合理的政府管制,政府管制使得电信价格在电信成本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刚性。分析中国电信垄断经营和政府管制的市场绩效,探讨了不合理管制背后的原因,提出一些促进电信改革,矫正政府管制行为的实现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晓武 《经济论坛》2005,(21):10-11
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为了达到促进市场竞争、维护市场公平、提高市场效率的目标,经常要对市场进行行政干预。干预的主要手段就是反垄断法规和管制政策。反垄断法规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减少操纵价格、限制产量、恶意兼并或垂直一体化等反竞争行为给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在反垄断法规的实践运用中,是否拥有市场力量往往是判定企业垄断行为的关键。市场力量(或日垄断力量)是指企业具有制订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从而获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房价持续上升的原因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资本进入限制.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旺盛,拉高了房价,房地产公司的利润丰厚.问题是房地产公司为什么能一直保持丰厚的利润?其原因就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资本进入限制所造成的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本文比较了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的家庭装修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同的市场结构,不同的发展结果.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房地产市场的激励竞争才能解决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问题,所以在强化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不要抑制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竞争与所有制改革是目前自然垄断行业规制改革的主要趋势.但原有的理论和经验都是针对发达国家而言,对于转轨国家如何协调经济转轨与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却没有现成的理论与经验.所以,本文从转轨国家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可能性以及所有制改革模式的选择入手,研究在加入策略性激励机制后竞争与所有制模式的不同组合对自然垄断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转轨国家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进程取决于转轨国家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改革的初始条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竞争模式比完全私有化的社会福利水平要高,也更适合于转轨国家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所有制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共品供给的政府效率解及其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任何一个集体中,因任何一种公共品的成本分摊与收益分享,都普遍存在着"搭便车"者的个人理性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集体非理性的结局———人人都无"车"可搭的"公共"悲剧,断言公共品供给是市场失败的领域,必须由政府替代。用斯密的市场秩序概念来处理所有的私人品,用霍布斯的主权国家概念来处理所有的公共品,也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制度安排的普遍选择。我认为,"搭便车"或经济人理性行为是合乎公理的经济学假设,但"搭便车"问题并不一定非由政府强制来解决不可。从理论上说,公共品的供给存在政府效率解,但政府效率解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职能与政府失灵也都是相对于其效率条件以及满足这些条件的程度而言的。  相似文献   

13.
媒体对政府审计的监督是否有利于保障财政资金的运行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在审计前期和中期,媒体对政府审计情况报道越多的地区,地方审计机关发现的违规资金越多,应上缴的财政资金越多。在审计后期,媒体对政府审计情况报道越多的地区,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越好,已上缴的财政资金越多。因此,审计部门应尊重新闻自由,重视媒体对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借助媒体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阻力。媒体应加大报道力度来改善政府审计效能,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进而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就需要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但是,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所说的那样“有效”。克服这种现象,有三种政策选择:(1)市场化改革;(2)宪法改革;(3)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明确电信垄断与竞争的分析视角 ,解读电信行业垄断与竞争的利弊 ,说明电信行业是竞争性垄断行业。竞争性垄断是在一种竞争的市场环境里形成并通过市场竞争电信行业维持下去的垄断。在竞争性垄断市场格局下 ,电信行业的竞争是有效率竞争  相似文献   

16.
运用短期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条件下环境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对企业征收环境税可以增进社会福利.而在垄断市场条件下,环境税的福利效应具有不确定性,这取决于垄断造成的扭曲程度.如果垄断造成的扭曲较小,环境税仍然可以提高社会福利.但无论是增进抑或降低社会福利,对垄断企业征收环境税都不可能实现最优化,因为环境税在矫正污染外部性的同时,垄断造成产量水平下降导致福利损失增加,所以只能追求一个次优的结果,次优环境税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标准环境税.  相似文献   

17.
专用性公共品与企业性质:一种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承坪 《财经研究》2006,32(8):40-52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观,即企业是为获取专用性公共品帕累托最优解的经济组织.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公共品和私人物品.受成本约束,政府通常只会提供通用性公共品,专用于企业的公共品通常只能由企业自身来提供.但是当收益不能在各合约当事人之间作线性分配时,由各合约当事人自主提供公共品会严格劣于帕累托最优量.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与企业自身提供的专用性公共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模型证明,随着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增加,当合作收益较大时,会导致企业规模趋于扩大;当合作收益较小时,企业规模趋于缩小,市场分工趋于发达.文章还对企业专用性公共品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央政府监管下的地方公债融资制度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地方公共品需求的扩大和财政收支压力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问题,而监督地方政府的民主机制建设落后,我国现阶段赋予地方政府独立举债权尚不现实,目前只能采取渐进式过渡性的办法--建立中央政府监管下的地方公债制度,以中央监管代替民主监督来解决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应上资金不足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监管下的地方公债制度构架及相关配套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森 《当代财经》2008,(2):29-36
由于受交易成本的制约,管辖范围小、涉及人数少的"小政府"作为降低公共产品供给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首先得以形成.而后,为降低受益范围超出小政府辖区的公共产品供给的交易成本,更高层次的政府得以出现.政府级次化降低了公共产品供给的横向交易成本却增加了纵向交易成本,当横向交易成本的减少额与纵向交易成本的增加额在边际上相等时,政府级次达到均衡.由此看来,基层政府具有"逻辑先在性",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来构建财政体制是值得商榷的.财政体制的构建从逻辑上讲应该是"自下而上"授权而不是"自上而下"分权.  相似文献   

20.
钱水祥  黄阳 《技术经济》2014,(4):99-106
将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治理和绩效整合到一个研究框架下,构建全新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我国长三角地区143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项目治理在跟踪审计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绩效审计与项目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