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斯密难题"即亚当·斯密在其两部著作中提到的关于人性中"利己"与"利他"的不同观点而引发的经济学界的争论。斯密认为"经济人"是自私自利的,都在理性的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道德人"则是除了自利的一面外,还有利他的一面。"经济人"在利己的同时也会增进社会福利,因此,"经济人"与"道德人"在社会层面的基本行为逻辑是相统一的,而二者的最终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且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达尔文和弗洛伊德本能理论表明,一方面,行为目的分为利他目的、利己目的、害他目的和害己目的四大类型;另一方面,行为手段也分为利他手段、利己手段、害他手段和善己手段四大类型.因此,行为目的与行为手段结合起表,便形成16种行为:人类一切行为尽在其中,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3.
李晓静 《商》2014,(26):106-106
"合宜性"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中可谓是贯穿始终的,斯密从人性的考察入手,以"同情"为起点,并借助公正的旁观者理论来论述合宜性。斯密在该书中对合宜思想做了系统而独到的阐释,奠定了他具有开创意义的伦理思想框架。当然在论述合宜性的过程中,斯密也对利己与利他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而合宜正是在利己心与利他心之间实现某种平衡的"公正心",而这种公正心也是当前社会进行道德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老庄不但都认为人生目的只能利己是人的本性,而且认为道德的真正目的也只在利己为我、全性保真,所以在道德准则上便不能不否定无私,而肯定利己为目的。因此,老庄属于利己主义论者。但是,老子认为,利他是达到利己目的的手段,所以反对单纯利己,而把"目的利己,手段利他"奉为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唯一准则;而庄子则认为,只有既不损人又不利人的单纯利己才是达到利己目的的手段,所以不但反对无私利他,而且反对"目的利己,手段利他",并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唯一准则。因此,老子属于合理利己主义论者,庄子属于个人主义论者。  相似文献   

5.
于亚东 《商场现代化》2012,(23):159-160
进化主义能够解释人的利己行为,而人的道德表现还有或者说主要体现在利他的行为,道德直觉进化主义是这样的一种特殊的道德理论。而且道德进化直觉主义里的一个概念"基础态度",和孔子的"仁"的概念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蒋显晶 《市场周刊》2005,(15):50-51
无论是传统的人事组织原则,还是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因事设岗”、“以岗择人”已成为设计组织架构,确定岗位职责、明确用人标准的主线,“因人设岗”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往往是“机构庞杂”、“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等现象的罪责。因此,在越来越倡导“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增效不增员”等理念的今天,“因人设岗”越发成了人力资源领域的禁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事务操作,几乎很少有人触及。  相似文献   

7.
刘辉 《上海商业》2008,(5):26-27
服务,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满意又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要求和与标准,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是服务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挑战。作为租户,SWATCH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素贞认为,美罗大厦在办公楼物业服务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的"经济人"是自利的,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为目标,而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则认为人必须具备同情心,要关心别人的利益,是利他的,"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一个"斯密难题"。文章认为经济学分析的人是生活在具体时代中的,分析人是不能够脱离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且人的本性也是由具体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是内生性的,是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进行行为决策的动机会由利己主义向利他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假设始终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但人们对"经济人"的现实性却一直持怀疑和批评态度。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量的经济生活中存在利他行为。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把人类经济行为的利己和利他统一到一个新的行为模式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可以对人类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以《国富论》闻名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将他的经济理论架构在人的物质属性——利己性上,但他耗费毕生精力思考而成的却是《道德情操论》。他想告诉世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  相似文献   

11.
庞东升 《电子商务》2014,(5):21+52-21,52
本文就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工作中如何吸引和保持顾客,特别对通过改善用户体验、产品质量管理、在线客服质量、让客户获取价值实现共赢局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通过高质量的产品、高水平的客服与提升客户价值来提高客户满意度、二次购买率,降低客户流失率,增进网络客户"粘度"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利他行为从利己的"功利"动机考察,主要是交换互惠和需要的驱动,从利他的"善"的动机考察,分为道德和同情心。探析其行为动机,不影响大学生利他行为结果的利他性和最终对其人道主义情怀的赞扬,更助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矿工们的死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治权威的死亡。我们并非没有制度,但现在哪怕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出再完备的制度,也已经不被管理对象包括制定者发自内心地尊重和遵守,因为这种制度因事因地因人而使用,它们缺乏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基于利己人性的自利经济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基于利己利他双重人性的道德经济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道德经济人范式,对于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营销者说英菲尼迪目标消费者是相对年轻的客户群体,是新媒体的重度使用者。所以2013年在资源上和预算上,都针对新媒体方面进行了重新的分配,可以让我们的新媒体营销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去实现更多的创意。2013年,英菲尼迪开始进一步强化国际品牌形象,不断深化英菲尼迪的品牌核心价值——"激情澎拜,精准细腻,敢想敢为"。在打造品牌的同时,也不断开拓新媒体平台的"品牌社区"和"大数据营销"。  相似文献   

16.
张博 《中国电子商务》2014,(17):169-169
房地产网络营销的产生和发展是以房地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群体与日俱增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基础的。本文通过对房地产网络营销特点及存在问题就行分析,为进一步推广房地产网络营销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购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购需要良好的快递业务进行支撑,然而快递企业的服务远远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量,这也给快递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快递企业追求的目标,而服务质量的提升还要从与客户接触最近的末端送货做起,而客户作为消费群体,便利店也是客户经常光顾的地方,所以文章以便利店和快递共同合作为出发点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而提高快递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网络营销策略:消费者行为黑箱与客户满意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宝  杨晓冬 《商业研究》2003,(9):164-166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营销提供了商业平台,同时也要求网络营销采取面向客户关系、网络营销成本与风险管理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营销策略。在分析网络营销特性基础上,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模式和购买过程以及消费者行为黑箱分析,提出了相应网络营销策略。最后指出,网络营销应结合传统营销策略、虚实结合、差异营销,“一对一”客户交流等措施,以提升网络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了一场资本的冬天,许多当年叫嚣"网络营销"的战阵已经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了,但这并不表示"网络营销"作为一个伴随新技术而来的新商业手段,也已经走到了尽头.恰恰相反,"网络营销"在2001年里,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这只消看看网络广告的不断上升的统计数字就可见一斑.认识和掌握"网络营销"这一新时代里的新手段,就成为许多企业和创业者的必修"功课",因为网络营销已无可争辩地成为21世纪的营销趋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强调经济主体总是追求其目标价值的最大化,且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可以是利己或利他的。据此,本文从道德选择视角,建立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模型,将参与者行为动机的利己或利他程度表示为一个极性百分数,以使其具有较宽泛的选择域,然后探讨了不同极性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相应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将该模型应用于企业经理激励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鉴于经理需求特征、极性类型和风险态度的综合性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