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中部崛起的背景和城市群发展的相关理论。接着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城市群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川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渝城市群是典型的双核城市群,在过去被称作成渝城市群,随着重庆升格为直辖市以后“,渝”所包括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原来重庆市主城的范围,为了名字对称,宜称“川渝城市群”。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城市群作为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空间,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则更为突出。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的流入,如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力度,以积累人力资本;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解决人力资本流动性问题;政府为人力资本集聚提供政策便利等,为人力资本集聚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探求中原城市群高新区发展模式,对促进中原城市群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中原城市群的地位和典型世界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城市群高新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中部城市群竞争中的国家区域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荣胜 《商业研究》2006,(5):129-131
正确认识中部崛起中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国家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扩大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是中部各省竞相打造城市群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局面可能诱发重复建设和非城市群地区的进一步边缘化。在中部应当采取“双层多极”网络的发展战略,国家应通过多元化的政策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培育成国家级的增长极,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尽快建设中部地区增长极之间以及通往沿海地带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东部产业向中部的转移,并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彭荣胜 《商业时代》2006,(21):88-89
选择与培育区域发展的城市群,是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重要保证。综合考虑中部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地理位置,应当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作为建设的重点,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促使它们迅速成长为中部地区的发展龙头。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变截距模型探讨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能力每提升一个单位,经济发展可提升1.235个单位,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又显示出一定的固定效应差异.因此,应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完善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软件投入,以便提升区域物流能力,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潘昭文 《北方经贸》2011,(10):42-43
城市群的构建应具有前瞻性,多位思考,同时体现出服务经济的原则,基于城市群的区域物流系统包括跨区域后勤支持模式,产业一体化模式,运输中转枢纽模式,第三方物流集成模式,拟发市场集疏模式和消费终端零销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竞合模式的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翔 《北方经贸》2010,(3):122-124
随着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的显现,导致了一些旅游地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为实现“多赢”与“共生”,为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旅游地之间进行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实现区域竞合要构建以政府推动、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竞合模式。应实施旅游产品错位开发战略、旅游品牌形象化战略、联合开拓旅游市场战略和旅游产业集群化战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化结构特征研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物流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城市群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物资产品在空间、时间、作业量等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为静态物流需求和动态物流需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由此在城市群区域内形成了由节点和线路构成的网络化物流需求空间分布形态,即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化结构.物流需求网络化是城市群物流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征.文章从点、线、网三个不同的层次出发,分析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节点城市关联量、节点城市吸引度、网络结构熵等网络结构测度指标,揭示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对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城市地域空间实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原城市群已成为中原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力经济体,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在中原地区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呈现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城市网络模型,建立滇中城市群网络基本形式:核心城市昆明,次核心城市曲靖、玉溪和楚雄;城市联系度上,昆明-玉溪的联系度最强,楚雄-曲靖的联系度最弱。整个城市群处于单核心城市集聚演化初级阶段,次核心城市交通对核心城市依赖性较强,不利于滇中城市群的网络化发展。根据滇中城市群网络空间格局,提出将昆明打造成为滇中城市群强有力的增长极;注重培育次核心城市的软实力;加快城市群交通网络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建立新型的政府合作机制等旨在增强滇中城市群网络化联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滇中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政府落后的合作已经成为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缓慢的本质原因。本文运用府际管理理论,提出了长株潭三市政府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武光  罗仕伟 《商业研究》2006,(23):172-175
从对三峡旅游文化的界定,明确了三峡旅游文化的内涵;分析旅游文化在库区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明库区旅游业与三峡旅游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基点———中心———目标的互动发展模式,及“进行两个分析、设计两个方面、构建一个系统”的实施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李艺放 《商》2012,(1):65-67
一个是东北亚的经济强国,一个是毗邻东南亚的经济落后地区;一个是自然资源贫乏走出口路线的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一个是有色金属矿、水能资源丰富走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代表;这就是韩国与北部湾,两个看似迥异的地区。然而,细细分析对比,这两个地区又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地都制定了依托区域经济优势扩大发展的策略;两地都着力于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立足于自身国情,依托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有韩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这一成就对于北部湾地区来说,可以提供有关发展对外经济,做好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与借鉴,本文正是基于此点,将对韩国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望以此为北部湾地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一定程度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已经归纳进国家的发展战略当中,其所承担的战略使用是对美国旧金山、纽约、日本东京三大湾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会成为引导世界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发展思想理念以及大湾区经济结构中引导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重要纽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主要是通过下面几点的努力,去实现经济发展局面战略性的突破;第一是突破了两制的限制,强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第二是经济环珠江口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第三是使用"一国两制"的特点,去形成面向全世界的经济竞争;第四是强化提高国际化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必须要迎合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新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社会才能辐射到全世界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是以城乡二次元为主的社会经济结构。这就造就了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地区,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作为旅游城市的近郊农村,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经济发展的深挖掘,形成独特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喆 《中国市场》2011,(32):158-159
城市群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分布状态。发挥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是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而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其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度环杭州湾城市群各城市的城市流指标,划分了城市级别;以城市群协同发展为目标,对各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探讨在循环经济指导下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发展模式。"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也可理解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其体现形式可形象概括为生态经济。我们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模式,即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推进城市群的健康快速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