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分享与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股东控制企业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相应地,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可以分为共享收益和私有收益两大部分。为限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应当建立起激励相容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分享机制,增加大股东对共享收益的分享份额,同时,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大股东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等措施控制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大多数公司都采用集中所有权的股权结构,这一结构易使得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因此为抑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攫取,保护公司相关者,促进公司的积极发展,明确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因素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研究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因素研究的梳理,发现了影响控制权私利的三大因素,并对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复杂不透明的避税交易为公司高管的自利行为提供了机会。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扭曲程度较大,所握权力缺乏监督,当他们从显性薪酬契约中获得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较低时,可以通过避税交易寻租,此时国有上市公司避税程度较大;国有上市公司与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公司发生的异常关联交易、以及对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操纵是国企高管避税寻租的实现途径。但是,"四大"审计并不能对高管避税寻租产生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我国股改时期特点的测度模型,并选取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528宗股权转让交易作为样本,测度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规模,结果表明:控制权转让比例越大、公司财务状况越差,控制权私有收益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性资源,为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创造基础的理论阐述,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中资本投向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投向的资本投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攫取水平正相关。(2)就固定资产、股权并购、无形资产三种资本投向而言,股权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代价较低,但控制性股东占有被并购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比例也较低。(3)不同投向下的资本投资,在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同时并没有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而增加控制权共有收益,很大程度上是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模型在建立模型前,本文先给出一些假设:假设1:公司大股东掌握公司控制权。不考虑管理者持有控制权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银行并购后绩效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对银行并购绩效问题已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是有必要的。因为影响银行并购的因素十分多,所以银行并购后的绩效也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结果,市场对并购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对公司资源的控制权所带来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有其特殊性,这就使得对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度量时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的计量方法,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各种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改进的控制权转让溢价法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0.
超募融资是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的深切关注。以我国IPO超募融资为背景,结合管理层权力理论,本文探讨了IPO超募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以200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1)整体上,超募融资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获得更高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2)区分产权性质,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显著存在;(3)结合管理层权力分析,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有助于高管获取高额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但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4)市场对超募公司为高管发放超额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给予了负面的反应,而对于发放超额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没有显著反应。本文的发现拓展了超募融资、管理层权力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为超募融资效率的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司并购绩效与并购动机研究综述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并购绩效方面的研究综述并购行为是否会创造价值,并购的动因是否真正驱动并购企业提高经营绩效?投资者能否在并购公告日获得非正常收益?并购是否会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总结起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途径有两条:一是采用  相似文献   

12.
许多企业界人士提出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主要来自于收购目标公司的战略价值,如优秀员工的创造力,但是现行的财务指标无法准确度量这些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做了修正,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合理控制权私人收益+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其中超额控制权私人收益表现为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发现,大股东通过控制权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实现了"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超额回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变化。研究发现:股改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有小幅下降;流通股比例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负相关,且负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加强;权益负债比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负相关,且负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减弱;行业相关性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正相关,且正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并购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并购能否提高企业绩效,并购的行业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和不同并购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这三方面对学术界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脉络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权私人收益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明  张喆  万迪昉 《会计研究》2007,19(6):86-93
所有权集中的治理结构使得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引入控制权私人收益概念则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存在收益独占性问题以及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影响到谁占有什么收益等问题。本研究围绕以控制权私人收益为切入点的文献资料从概念定义、度量方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以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本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对控制权私人收益概念界定不清,度量方法不够准确,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2004—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合理掏空动机”与”超额掏空动机”伴随着现金流权的上升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而这两类动机都会引致控股股东对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但是二者的作用机理却是完全不同的;(2)伴随着现金流权的影响,控股股东的”超额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正向效应和”合理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负向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吴章洁 《会计师》2013,(1X):7-9
并购作为企业谋求快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很多大型企业都是通过并购手段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扩张。为了研究企业并购长短期绩效,以及分别对目标公司和并购公司带来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普遍存在不一致。本文主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文献,并根据事件研究法和财务分析法分别予以总结和综述,以此作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3,(2)
并购作为企业谋求快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很多大型企业都是通过并购手段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扩张。为了研究企业并购长短期绩效,以及分别对目标公司和并购公司带来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普遍存在不一致。本文主要回顾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文献,并根据事件研究法和财务分析法分别予以总结和综述,以此作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许龙浩 《会计师》2022,(8):16-18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随着去产能、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国企改制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并购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企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作用也愈发明显。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及其评价体系的相关文献,以并购活动的内在联系为核心,分析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促进我国企业并购理论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