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咨询专家钟朋荣在昆明一次“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中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负债还是募股?理论是:高效益、低风险的企业应首选负债;高效益、高风险的企业应首选募股。”“负债是为自己打工,募股则是为别人打工;负债培养资本家,募股培养企业家。”  相似文献   

2.
<正> 企业融资的办法很多,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募股,一类是负债。 企业究竟应该选择募股还是应该选择负债,至少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第一因素:企业现有的效益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如果企业现有的经济效益较好,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而负债融  相似文献   

3.
股权投资的局中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岩石 《中外管理》2009,(11):21-22
无论是资本家、企业家、股权投资商还是股票投资人,都要轮流当企业牌局中的“傻瓜”。  相似文献   

4.
经理书架     
《企业研究》2007,(4):80-80
《生与死中国企业到底能活多久》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仅为4.2岁,这个残酷事实说明:生存还是死亡,是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企业的生命规律到底是什么?企业的生命法则又有哪些呢?中国企业“夭折”、“病变”的“病毒”是什么?中国企业延年益寿的基因密码是什么?李敏/著广东经济出版社定价:38.00元  相似文献   

5.
杜亮 《中国企业家》2003,(4):117-118
虽然适值“两会”紧张进行,但是一个主题为“新政企关系:新政府与企业家”的沙龙还是吸引了略显疲惫的企业家代表和委员们的积极参与。其中,支持民族产业成为企业家们颇有“同感”的话题。中国必须培养自己的世界级企业 李东生:十届人大小组会上我做过一个发言:国家应大力支持民族工  相似文献   

6.
这个题目有点吓人,因为我们征集到了一些目前活跃的企业家为自己设想的墓志铭。一个可以被称作企业家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一架完美的赚钱机器还是一个承担经营企业之外更大社会责任的人?一度流行的观点是,能够做好一个企业的人就是一个企业家,因为他解决了员工的就业、创造了税收。就我们的采访来看,企业家们对自己所处这个阶层的要求已经有所提升,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自觉地把成为”企业公民”作为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李军 《企业活力》2005,(5):12-13
<正>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没有初始资本的创业者和风险资本的结合并创业成功凸现了“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甚至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知识经济”的到来!那么,在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理论是不是应该从以资本为核心转为以知识为核心呢?本文通过分析已有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的内涵指出: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现代企业中的企业家是一个团队,公司治理理论需要研究如何组建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和如何安排契约使得这个团队发挥更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正> 放手还是不放手?放手之后要不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得以实现?怎样培养接班人?如何在自己离开之后让企业继续健康发展?这些都是创业元老的永恒话题。但是,核心问题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不断地把自己放在“过渡者”的角色还是永远自己御驾亲征达到企业永恒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什么是“企业家”? 去年,朱镕基在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和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会上讲话时,对什么是“企业家”谈了看法 他说,“企业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他认为企业家应当具有下面三条素质: 首选,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能依靠工人阶级,跟群众同甘共苦 二要精通国内外各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要善于调动全厂积极因素,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投入最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产出最大的效益 三要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和市场变化,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开发什么产品,投入多少资金,钱到哪里借,借了怎么还。 朱镕基指出,那种把工人撂在一边,整天在外面碰杯的人,那种几十万几百万的投入,最后出来的产品根本没有销路,完全不负责任的人,根本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在浙江有这么多隐形冠军,这跟浙江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钟朋荣: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问题,选择这些产业本身是关键。无论是不是隐形冠军,浙江人的勤劳都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创业精  相似文献   

11.
“过热”还是“不热”?企业家自己判断错了不要紧,就是一个企业的损失,如果是国家错的话,损失就大了,这个损失谁负责?有没有宏观调控失误问责制?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两会期间,本刊特邀请部分企业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03,(1)
种种迹象表明,远大兄弟张跃、张剑的彻底分家,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家成功的大型民营企业,为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兄弟的根本分歧到底在哪里?是性格之争?是战略之争?还是利益之争?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但虎打多了怎么分食自古就是一个难题。有人说兄弟公司无法解决所有权的继承问题,也有人指出这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宿命,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民营企业走向成熟的开始。当外界为张氏兄弟如何划分远大资产、如何决定远大前途杞人忧天地捏一把汗时,如今的远大一号人物张跃却声称:“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企业在企业性质或企业产权问题上扯出麻烦来。说的不好听一点,企业产权问题都扯出来的人,那企业能不能经营得好,我是蛮怀疑的。”其实分也好,合也好,原本是兄弟俩的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无论是投资人的哥哥执掌远大未来,还是技术专长的弟弟引领市场,这是远大的家务事,外人如何说三道四?无论怎样“分开”,重要的不是如何“分”,而是如何“开”?“分道扬镳”后的张氏兄弟,是从此“开云见日”,还是从此“开始衰败”,谁能预料得到?远大还能走多远,远大究竟能做多大,外人只能看热闹,关键在他们自己。对于这对曾经凭借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实力,一手一脚地打出市场,而不是靠着某种社会关系资源置换资本的兄弟民营企业家,我们充满敬意,也因此更加地关注他们的命运。但愿承载着两兄弟远大理想的公司,能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13.
马深 《企业文化》2005,(5):21-22
什么是企业?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就是一个企业家控制某种资源时出现的关系体系。”科斯的这个定义偏重于企业的系统属性,即企业是由内部元素和外部元素相结合形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关系体系”。但是,该定义并没有揭示企业的系统目的和它的价值取向,而且,当一个企业家控制某种资源时,并不一定形成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就“企业家”的称号谈了自己的看法:什么是企业家?就像什么是经济学家一样,目前有许多人的认识是不对的。厂长是不是企业家?经理是不是企业家?不是。企业家应当指的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主要是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要有眼光,第二是有胆量,第三是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语录     
要培养世界级的企业,首先要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家。——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增效“未必靠“减员”,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在不减员的情况下,努力增加企业效益,增加员工收入;假如把员工都减下去了,“增效”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6.
何谓人才?     
紫辰 《企业文化》2005,(4):80-81
当前,人才问题被企业提到生死攸关的地位。许多企业大张旗鼓,许以重金求募良才,大有古代传说那样“干金求马骨”的豪气和决心。但是,如今多少企业家一提到人才的问题,还是依然是那样无奈和愤懑。难道求贤若渴的心情,换来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无奈吗?当企业家总是抱怨企业无法找到真正的人才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天地之大,就没有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17.
企业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是财富还是高楼大厦?尚志市钢丝绳厂厂长、黑龙江省优秀企业家贾殿君的回答是:企业精神.一种永不泯灭,留传千古的精神。那么该厂的企业精神是什么呢?贾殿君斩钉截铁地回答:钢丝绳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当前企业债权转股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有企业亏损是因为负债率太高,还是盈利能力太低? 企业资本金不足,负债比例高,一直被作为解释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因此为了降低企业负债比例,增加国家资本金注入,债转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排忧解难的首选办法。情况果真如此吗? 不可否认,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负债比率高与亏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都没有指出负债率高会导致企业亏损。而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资本结构则要考虑许多具体因素,有很大的灵活性。在需要考虑的诸因素中,有  相似文献   

19.
“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通过举债的方式融通资金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即负债融资。当企业负债融资时,由于借债产生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存在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作出适当权衡。  相似文献   

20.
他们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一群人,还是被阉割了的一群企业家?他们是两恨文化的始作俑者,还是将改变中国文化的一个阶层?他们是革命的,还是渐进的?他们的恐惧是什么?他们最难的又是什么?2003年7月25—26日,中国企业家论坛举办的首届弥勒论坛在云南举行,400多位企业家到场共同探讨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本刊总编辑宋立新和《华夏时报》执行总编杨平应邀主持了首场主题论坛《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