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人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老年人口的适应和调整能力较弱,加之我国现阶段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养老体系不完善,使其更容易沦为贫困阶层。老龄化背景下老年贫困成为一个突出且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据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保定市老年贫困人口社会救助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发现现有救助标准并未满足贫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政策落实不到位及救助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对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对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易啊丽 《商》2013,(9Z):212-212,203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贫困始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大阻碍。本文围绕贫困理论中的贫困线的测量方法,通过分析它们的优势和缺陷,找出适合我国的测度方法,旨在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反贫困实践。  相似文献   

3.
亲贫困增长的公理性标准及其测度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贫困增长主要是指能够使贫困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得到更多好处的经济增长.文章把影响亲贫困增长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并纳入亲贫困增长判定的公理性标准当中,对公理性标准实现了改进,并提出亲贫困可加性公理.文章还构建了基于收入分布且符合改进公理性标准的亲贫困增长"贫困度"判定指标,把该指标与GIC、PGC等常用测度指标利用公理性标准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常用方法的不足和本文所提方法的优越性,为实证测度亲贫困增长提供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雁  杨龙  陈虹妃 《中国物价》2015,(4):84-85,88
我国边境地区贫困问题是减贫工作的关键环节。基于2006年和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的大样本农户数据,本文对边境县的基本状况、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边境贫困县家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健康问题突出且呈恶化趋势,非农就业比例低于内陆贫困县,但增长速度快于内陆县。按照新、旧两条国家贫困线标准计算,边境贫困县2010年的贫困状况比2006年有所好转,但其贫困状况仍比内陆县家庭严重。边境县家庭2006年多维贫困状况比内陆县家庭严重,2010年边境县家庭的多维贫困情况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5.
长阳县横柏山乡是宜昌市18个特困乡镇之一,多年的扶贫攻坚取得巨大成绩.全乡已有2896户农户10033人解决温饱,占全乡人口的96%,98年实现整体脱贫.刚刚越过贫困线的农民,因病因灾等原因又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少数农户再度返贫,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贫困乡镇贫困的成因及整体  相似文献   

6.
侯明佳 《商》2012,(12):163-16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如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苦的时候,城市贫困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贫困问题给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极其复杂,并带有我国特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治理城市贫困问题时,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通盘考虑。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的途径,并以解决能力贫困及权利贫困为重点解决对象。  相似文献   

7.
《商》2015,(38):278-279
本文基于收入分布函数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一个衡量贫困程度和规模的指标"贫困深度",并给出了具体的测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贫困程度和贫困发生率,这能够为相关部门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贫困问题作为困扰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亟待要求解决,本文从贫困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贫困的原因,并对中国的贫困状况及典型性案例进行了剖析,并就贫困与人的生理道德底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贫困与道德的相对联系,并就消除贫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姚毅 《北方经贸》2012,(6):58-6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而相对贫困问题则日益突出。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着重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会自动产生;二是不同纬度的人力资本均能有效地缓解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问题。由此,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此情况下,中国城市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而随着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着重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城市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研究表明:(1)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会自动产生;(2)不同纬度的人力资本均能有效地缓解中国城市的相对贫困问题;(3)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网络性资源,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由此,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张栋 《商业研究》2020,(4):31-39
未能获得低保救助但贫困脆弱性较强的近贫人口,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且与低保家庭相比,还可能存在救助性福利缺失的悬崖效应。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测量近贫人口的贫困程度,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低保制度是否对低保家庭与近贫人口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悬崖效应,并分析由悬崖效应引起的救助性福利缺失是否造成近贫人口对低保制度参与权与福利加成的不平等。结果显示:以各地区低保线为基点,近贫人口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线的部分累加至最低工资线与低保线差值的0.2至0.25倍的区间时,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与救助性福利缺失,参与权与福利加成方面存在不平等。因此,应将贫困脆弱性纳入到现行低保救助判别机制之中,以此完善对未来陷入贫困可能性的测量与识别;同时将存在救助性福利缺失的近贫人口纳入到低保制度,以此化解悬崖效应引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The African environment poses formidable problems for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these are unpredictable and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droughts, aridity, and desertification; decline in 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ductivity; water shortages for plants, animals, and humans; vector- and water-borne diseases; HIV/AIDS pandemic; unemployment; poverty; and crime.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mpediments within the continent that elevate poverty level. It analyses the extent and variation in poverty in Africa and identifi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E) as one of the means of solving poverty problem in the continent through mass mobilization, enlightenment programs and introduction of EE at all levels of learning (formal and non-formal educational programs).  相似文献   

13.
王春萍 《商业研究》2007,(4):108-110
困与贫困治理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学家将贫困问题研究归于福利问题研究,即研究社会的福利水平与分配。当前对贫困的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贫困的内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发展改变的仅是传统评价个人福利和贫困状况的思路,很多问题还处于不断争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我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从整体上讲,我国城市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利用17000户城市居民收支调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000万-1500万。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发展经济同时保持公平合理分配原则是消除城市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黑龙江人口的贫困发生率和农村人口的贫困发生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这凸显出黑龙江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的艰巨性。黑龙江省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生活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和生产社会救助,这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内容过于侧重绝对贫困、救助形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应重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救助,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与救助标准的透明度,增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是改善农村贫困,抑或恶化农村贫困?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较大。采用中国人口迁移数据分析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贸易开放度与我国农村贫困的联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开放与农村贫困的联系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贸易自由化能够扩大一国的比较优势,但它对贫困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对我国外贸-贫困联系的描述性实证分析表明,尽管贸易开放促进了经济增长,改善了农民福利,有助于农村贫困的减少,但不同地区种植不同农产品的农户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采用了省际面板数据回归估计方法,对我国贸易-贫困联系采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贸易开放对贫困的影响具有倒J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聂军  冉戎  唐源珑 《商业研究》2020,(3):104-112
地方政府为如期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是否会将其压力转移到企业?基于2016-2018年上市公司手工收集的精准扶贫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在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企业精准扶贫投入越多,且在控制了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后依然成立;(2)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较于国有企业,政府财政压力对非国有企业的精准扶贫投入影响更大;(3)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削弱了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越小;(4)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银行贷款较多的企业中。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地方政府需注意企业承担精准扶贫任务的“适当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一个基于组织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敏华 《财贸研究》2005,16(6):21-27
目前,中国农村扶贫陷入了制度性陷阱,具体表现为:扶贫的边际效益出现递减趋势;农村贫困人口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贫困人口“返贫”的压力依然很大。为此,需要对现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构建农户的“内在激励机制”可能有助于冲出扶贫制度陷阱,而农户组织化则为该机制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组织支撑。通过对贫困农户组织化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化效应的系统分析,本文有力地支持了农户组织化与农村扶贫存在有机统一性的推断。  相似文献   

20.
秦其文 《财贸研究》2008,19(2):32-39
基于理论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发展经济学家关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总路径,诠释了四种类型的农民典型落后思想道德素质导致农户家庭贫困的具体路径,反之亦然。这一具体路径遵循了发展经济学家关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总路径。最后通过对中国反贫困历程的反思,得出"贫困者自身落后的思想道德素质乃贫困之总根源"的结论,相应地,提出"新时期思想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