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与密切,政策间的相互影响也越发明显。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重创美国经济,美联储为将自己国家从经济危机中解救出来而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家庭资产的配置。文章着重分析美国退出QE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家庭资产组合的调整之策。  相似文献   

2.
QE3即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它是美联在结束货币政策后推行的。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就业市场的疲弱现象和刺激经济复苏。美国出台这项政策的目的是改善本国经济,促进自身的更快更好发展,但是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经济上的牵连,所以在美国采取这项经济措施时,或多或少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影响,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在消极的方面,我们的经济都受到了美国的制约与影响,本文就针对美国QE3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做相应的分析和介绍,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理解本国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低迷,欧洲央行宣布了无上限购债计划,随后美联储也推出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是否会是各国央行陆续"开闸放水"的信号?本文讨论此次QE3对中国的外贸形势、通货膨胀、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并总结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以来,美联储放出"缩减"量化宽松(QE)的风声,这一政策的出台会对我国的房地产业产生何种影响?在美国退出QE预期的背景下,"热钱"的流动会不会引起我国房地产业的崩盘?本文从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成因、热钱流动对我国房价影响的实证分析及热钱流向三大方面综合考虑,认为QE的退出对我国房地产业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美联储推出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重点分析QE3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文中从经济增长、大宗商品价格、汇率波动、资本流动等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利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未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指出我国本轮通胀既有美元泛滥导致输入型通胀的国际原因,也有我国持续顺差导致货币供给过度的国内原因。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促进了我国"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从而引起了"工资-价格螺旋"型通货膨胀。最后,本文对如何解决通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会云 《商》2012,(11):39-40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泥潭之中,,美国为了应对疲软的经济在2008年底至2009年,美联储推QE1,在2010年8月推出QE2,随后大宗商品和贵金属市场大涨、美元大幅贬值,各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两轮QE对中国影响最大,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损失也最大。2012年九月,美联储故技重施,推出QE3,本文从该背景出发,分析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美联储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减少失业率.但同时QE3也带给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许多弊端,通过“增印钞票”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只是美国强行让别国为其买单的霸权主义.面对QE3政策所导致的美元贬值,中国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本国的利益,在变局中赢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商》2015,(41):110-111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采取了很多以量化宽松(QE)为核心的经济用于刺激的政策,这个政策一共四轮,它持续了5年多。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后,就业情况好转,美国公民要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呼声逐渐涌现。本文就针对美国退出QE,分析这一政策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各项重大影响,并提出中国应对美国退出QE政策的可操作性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和汇率制度面临选择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备受关注。本文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相对美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国基本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和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汇率浮动幅度有明显差异的两个时段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差异,发现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放宽并未导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增强,放宽汇率管制并不能增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吴少新 《财贸经济》2004,(12):25-28
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措施进行紧缩,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又要明确此次由投资过度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以往的通货膨胀在成因和治理手段上都应有所不同,在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上都要有严格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经济仍然受危机后遗症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现象一直困扰这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危机遗留下的经济问题未能有效解决,而造成政治的动乱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将进一步阐述研究后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我国金融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转轨时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金融体制处于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过程,当然我国赁币政策也呈现出明显的转轨性,这一点无论是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的选择,还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都有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5.
李昊玥  贝政新 《商》2015,(2):159-160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性,需进行选择及平衡。本文首先阐述了货币最终目标的含义及各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存在冲突,然后使用VEC模型检验两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当今经济环境下应当选择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容忍度下,保持经济以中等速度稳步增长的阶梯目标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美国监管层对金融自由化的信奉,导致金融监管松弛;而金融监管松弛诱致甚至怂恿金融机构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进行过度创新;过度创新导致经济体系中信贷膨胀、资产泡沫;当预期风险增加、信贷收缩时,资产泡沫破灭,便引发全面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18.
本刊编辑部与中国金融学会、甘肃省金融学会、《金融研究》编辑部联合邀请全国著名货币金融专家、学者30余人,于8月16~22日在甘肃就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层思考的问题。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相对于以货币供应量增加为主的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从而有效解决了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性的难题。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由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的特殊有效性,中国可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美国经济逆周期的中国经济货币政策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美国经济处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上存在的矛盾以及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