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外包作为产品内专业化分工在国际市场的延伸,使参与其中的国家和行业生产都得到了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内资企业多利用劳动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以外包的承接方身份参与跨国外包。本文首次从外包承接企业角度出发,利用我国制造业内资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承接外包对其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资企业承接国内的外包业务并不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但是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这说明,内资企业在承接国际外包的情况下,能够从国外的外包商那里获得相应的生产技术、工艺或者经营管理知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商》2015,(5)
跨国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垄断优势进行国际分割生产外包,使得东道国企业在外资企业技术转移效应中获益。外资企业依据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将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安排到相应国家生产,东道国企业在分割生产过程中通过传染、联系、竞争和培训途径不断获得外资企业先进技术的转移,一方面通过学习仿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外资企业市场竞争激发了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使得生产技术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长三角地区2003-2007年26428个企业的(4046个外资企业和22382个内资企业)面板数据,从行业(20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和区域(长三角地区18个城市)层面就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溢出和潜在的技术溢出两种渠道产生:从行业层面看,同一区域的外资企业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冲击和工资溢出效应对同一行业内资企业的工资产生显著影响,且前者对内资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后者;从区域层面看,不同城市内资企业的工资受到本地和相近区域外资企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3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定量评估内资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及行业内R&D溢出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论为:该行业内资企业自身R&D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其创新产出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总体的国内技术购买、技术引进及外资企业本土化R&D投入通过研发创新领域相互竞争机制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的行业中,行业总体国内技术购买水平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存在负向R&D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发展现代经济体系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 企业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积极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激励。 税收优惠政策是我国政府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我国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激励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加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中国实施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结束了二元税制结构.这一税制变革保障了税则的公平性,其中有关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变化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这次税收规则变化的另一重要内容,其效果如何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评估.本文基于偏向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构建两税合并与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模型,采用倍差法实证考察了两税合并对外资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在通过多种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之后,我们发现:2005-2012年间中国制造业外资企业的创新效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由于两税合并政策的实施,2008年外资企业创新效率出现增长加快的现象;政策的边际影响时滞微乎其微;同行业内资部门的份额越大,两税合并引致的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越明显.两税合并政策不但有助于内资企业学习更多的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提升外资企业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为研究对象,以2016—2020年样本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对短期内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政府财政补贴对研发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使企业绩效压力加大,强化了这一抑制作用。经过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在不同组别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体现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抑制作用在非经济发达地区、内资企业和老资历企业中更加明显,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在非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内资企业和年轻企业中更加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史亮 《商场现代化》2008,(11):345-346
两税合一政策取消了长久以来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所得税上的不平等待遇,这意味着我国内资企业将获得一个与外商同样的平台参与到竞争之中。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取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外资投入的积极性,但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国外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内资企业在获得同等的优惠待遇后,除了自身收益的提高之外,还将引领国内市场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当地居民消费需求强劲增长和外资零售企业刚刚进入的背景下,近年来广州零售业内资企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广州零售业内资企业具有接近市场和经营灵活等优势,但在经营理念、技术条件、规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同外资企业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文章提出,内资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技术上持续创新,发展连锁经营,扩大规模;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创新经营特色,实施差异化经营;吸收先进技术,持续创新,加强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FDI进入以及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会有怎样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技术水平内资企业的研发策略,认为外资进入后将促进技术领先的本土企业提高创新投入,但却阻碍落后企业的创新投入。文中以通过DEA模型测算的内外资技术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与外资比重和勒纳指数的连乘项作为主要自变量,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差距对本土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预期假说,并且技术差距越大,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作用越强,而市场势力的正向作用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外向配套协作给昆山的内、外资企业都带来了显著的效应。外资企业尽管不愿多说在协作配套过程中所获取的利益,但他们在谈吐之间,早已流露出分工带来的好处,那就是降低了物流和制造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生产批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内资企业则在与外企配套协作过程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调查和相关指标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减免税能有效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短期对研发产出、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没有明显效应。就减免税对研发经费投入的影响而言,分税种看,所得税和流转税减免都有显著效应,但后者激励作用更大;分地区看,减免税只对东部企业有显著效应;分经济类型看,减免税对内、外资企业都有显著效应,但对外资企业的刺激作用更强。就减免税对研发人员投入的影响而言,总体上也有显著效应,但分税种、分地区、分经济类型看,只对外资企业有明显刺激作用。因此,我国今后应当将高新技术产业减免税重点由生产、销售环节转到研发投入环节,并保留和完善流转税优惠与所得税优惠并用的税收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宋裴 《商场现代化》2007,(8):279-280
《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曾在我国吸引外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规则的要求,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因所得税税基、税率等要素方面的差异对内资企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步增加,将两套税法修改为统一税法已成为必然。笔者针对“两税如何合一”提出了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宋裴 《商场现代化》2007,(3Z):279-280
《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曾在我国吸引外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规则的要求,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因所得税税基、税率等要素方面的差异对内资企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步增加,将两套税法修改为统一税法已成为必然。笔者针对“两税如何合一”提出了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国有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发展,到1995年全国非国有企业数量约为3151万户,占企业总户数的93%;非国有内资企业注册资金20666亿元,约占全部内资企业注册资金的40%;非农从业人员16870万人,约占全部非农从业人数的60.1%.1994年,非国有经济的工业产值、商品零售额和上缴财政收入分别达50708.6亿元、11070.8亿元和1790.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组织团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财务内部控制.财务内部控制指企业为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财务方面的管理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日渐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很多集团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内控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内控总得可以概括为:集团企业要比中小企业好,外资企业要比内资企业好.  相似文献   

17.
新科技革命诱发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促使国际生产的微笑曲线趋平、缩短全球生产供应链、引发研发创新的全球化,影响着国际分工的格局.新科技革命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带来了机遇:为平台产业进化提供丰富数据资源积累;为制造产业升级提供"换道超车"机会;为研发产业提升提供全球资源整合空间;为营销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多样实践渠道.同时,中国也面临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缩水,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空间缩小,发达国家对新兴产业发展设置障碍等挑战.为此,中国应采取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壮大中国平台产业、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抓手发展中国实体产业、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等措施,积极应对,努力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物流国际化与物流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流需求逐步扩大,基本建设加速发展,中国物流业与全球化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从行业整体来看,运输方式的转换及服务面积的扩大和高水平发展引起了结构性变化,并最终波及到企业,物流企业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各种物流企业相继出现。文章指出,近年来,国际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工序间的分工也越来越普遍,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相结合,以多种运输方式进行国际物流运输。要实现国际国内物流的结合,需要解决规格不统一、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物流市场结构不合理、统一物流行政缺失等问题。文章提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为应对这种变化,物流企业必须不断改变经营组织和经营战略,而外资企业在其中起着先导作用。从企业层面来看,外资企业在末端物流上必须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而民营企业以这种合作为契机不断积蓄力量,也会产生飞跃,物流市场上既有尖端物流需求,也有简单运输需求。从行业整体来看,一方面,以外资企业为中心,为满足国际市场高端需求,大中型企业群逐渐成长;另一方面,为满足简单运输需求,小企业群也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19.
朱维芳 《商业时代》2007,(24):39-40,36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途径是多渠道的,这些渠道在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都相对独立、不存在产业关联的情况下,对东道国技术溢出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本文从外资当地成分和进口依赖程度两个方面来考察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国内本土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存在进一步加强产业关联的空间,并且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依赖程度过高,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作用也较弱。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各种模式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要求组织管理者必须以全球视野,思考所在行业应如何审时度势地调度其日益复杂的战略运作。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国际企业纷纷加强跨国经营管理活动,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管理当局在重新制定或修改其生存、发展和创新战略时,必定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革,例如跨国界的业务重组、加强全球战略联盟、跨国界收购与兼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参与跨国经营活动,并成为跨国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借鉴西方企业己有的管理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外资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跨国经营过程中管理问题,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