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创新正逐步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在分析福建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人才缺少、科技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战略方针,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支持创新发展,我省紧抓近年来大量"海归"人才回国发展的机遇,帮助"海归"回皖创新创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据此,首先介绍了安徽省"海归"人员创新创业现状,全面分析"海归"创新创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发展和完善安徽省"海归"人员创新创业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晶 《市场论坛》2021,(2):6-13
文章系统梳理了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通过顶层设计,加大科技投入,突出平台建设,加快对外交流等举措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吉林战略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分析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科技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匮乏,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规划,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医药健康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快道地药材研发,培养和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规划承载"城市副中心"、"创新高地"等功能和定位的福州滨海新城区位条件优越。尽管已初步建立大数据、VR等新兴产业,但仍存在传统产业比重大、土地制约性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福州市滨海新城应着力发展硬科技,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氢能源、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VR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滨海旅游、邮轮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城融合;抓好科创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高地助推产业高地建设,打造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我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典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吸引国际人才、培育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完善公共服务和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汇聚全球英才、培育青年后备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加快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税务政策、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对更好地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科技创新创业的社会功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其如何适应税务政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等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分析了我国现行科技体制弊端,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对策,对改革措施的出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解读《意见》与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基于湖北省情,以建设"创新湖北"、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从省委省政府统筹、省科技主管部门规划和相关厅局业务处室落实三个层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西咸新区以国家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依托陕西良好的科研院所布局和科教人才优势,打造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为"硬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旨在高效链接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助力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加快西部地区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大潮中驶入"快车道",使"硬科技"成为西部乃至国家创新战略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受到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速下降影响,2017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增速也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创新既存在着极大的动力,也面临不小的阻力。其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牌战略不清晰、创新人才不足和缺乏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这种情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创新可从发展自主品牌战略、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来实施。  相似文献   

1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对加速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人才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把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征,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持续支撑,是必须面对和日益紧迫的问题,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科技中介机构作为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工作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以来,围绕"科技兴荣"主题,荣成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抓政策和规划引导、抓平台和载体建设、抓产业和高端集群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铿锵有力,各项鼓励科技创新政策纷纷出台,各种要素加快配置整合,各项措施迅速开展实施,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大项目建设在荣成市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2.
资讯视界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科技部近日下发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部门联合制定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开放联合、机制创新、集成攻关等特征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规划称,"十二五"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本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实现纲要的目标,必须从现状着手。本文从科技创新内容的角度分析山东省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以及各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来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市场化发展与经济快速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有利于推进市场化发展的新进程。现有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市场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仍有值得完善之处。存在科技资源分配不均、资金供给科研发展矛盾、市场信息不对称、监管速度不及时等不足,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化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民间资本参与市场、依托互联网平台运营推动信息透明化、及时推进合规管理与市场监督,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促进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动力,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加快提高福建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福建省的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下,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福建省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梳理分析目前福建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建立人才机制、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建议对策,希望能为福建省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是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的战略性资源。"十二五"时期,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在"十三五"时期,受新医改政策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医药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使得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大增。但由于我国医药队伍庞大、医药企业经营多元化、医药零售药店数量众多等原因,在培养医药创新型人才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我国应勇于创新,坚持中医药特色;同时加快在高校实行教学改革,并树立教育和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出优秀的医药创新型人才,适应创新型城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发展是江西省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优势为GDP增长迅速、创新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好等,具备较强的科技发展潜力。劣势为政府观念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小、科技人才短缺、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等。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扬长避短,在正确认识创新驱动战略中政府的作用,合理定位创新驱动发展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围绕资金、人才、创新成果转换与保护等创新要素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南京地区在良好的科技背景下,加快技术转移步伐,实施了一系列加快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举措。全市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南京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建设好南京地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南京地区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存在高校院所、产业创新主体、科技服务资源、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应聚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升政府服务精度效能;大力引培创新创业人才;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作用。湖南高校科技创新在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应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科技创新需求带来的机遇,克服经费筹集困难、人才争夺激烈、供需对接不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产学研合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政策措施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