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状况影响其自身职业向上流动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中国未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要素的竞争力。本文在述评西方就业能力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研究对象的特性,提出基于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及宏观需求与政策因素三者互动的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因素整合分析,之后得出初步结论,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莉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73-174
就业乃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安邦之策,是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的基本前提和必经途径。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就业稳定性差、就业保障性低、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并剖析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如户籍制度不合理、用人单位管理僵化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能力不足等,最后从政府、用人单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角度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性,探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和困境,并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个独有的现象。在回顾国内外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特殊性,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效应,并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提出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特别是新型城镇建设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中的就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牵制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展开讨论,着重论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农民工的就业困境,并由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就业主体,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为了详细了解他们在就业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以天津、重庆两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吸纳企业为调查对象,从企业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肖琳 《时代经贸》2013,(2):206-206,F0003
在我国具有非正规就业规模日益扩大,即将进入刘易斯结构拐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市民化融入亟待解决的背景下,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尤为关键。本文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体系,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为准确的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状况,从而有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本文采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两级,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需求与现实政策的契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人的城镇化中"人"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需求与当前政策具有密切契合性:就业看重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契合,对城市的认同度高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契合。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民工需求与政策契合的现实选择,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要从通用性素质教育和专用性技能培训两个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是促进其市民化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推动其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条件。目前,思想观念障碍、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保障机制不健全、自身需求不足等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就业技能的提升。政府应明确其主导地位与服务责任,通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补偿教育、营造制度环境和服务环境、制订激励政策激励以激发需求等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推进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立足与发展的基础,城市融入则是其实现个体城市化和市民化的关键。该文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测量,以上海847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就业能力因素对于这一群体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能力整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融入和市民意愿融入影响显著,就业能力微观因素对于身份和社会地位融入影响显著,宏观维度因素显著影响身份融入。此外,居住时间显著影响城市感情和市民意愿融入,性别影响身份融入,年龄因素影响社会地位融入。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仅是新时期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湖北省农调队调查数据,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对影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进行一般分析,并采用AHP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后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布分别为个人主观意愿、人力资本水平、家庭状况、企业福利、性别、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丁正逐渐成为农民丁群体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决定着他们的利益祈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着一些困境:面临社会性排斥;生活无保障,就业福利差,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就业途径受局限,缺乏专业职业中介体系;等等。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户籍改革,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工就业权益受损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就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就业权益,需要采取制度创新、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增加公共服务、平衡劳资关系、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30岁之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身份是农民的劳动者。如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以及这些就业心理所存在的缺陷。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的分析,最终得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满意就业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进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出现的困境,基于现实意义,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税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对促进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惠及"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税收政策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文章通过考察我国"农民工"的就业特点,提出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来促进"农民工"群体的就业与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其职业期望不一致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全国11个省(直辖市)4030个新生代农民工样本,采用多元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对教育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单位选择、工作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至今,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有着受教育水平较高,就业期望值较大、注重精神和情感生活、忍受挫折能力低以及职业选择迷茫的特点。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与企业进行着组织支持与组织承诺的交换。由于缺乏组织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承诺很低,流动率非常大,给企业造成管理混乱的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就业能力体现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的协同作用。企业应该加强培训、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关注健康以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多组织有意义的群体活动扩展农民工的社交圈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资本;重视心理健康,构建心理咨询渠道以提高其心理资本,通过这些努力,增加组织支持以获取农民工较高的组织承诺,降低流动率。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从就业质量、社会保险和职业技能三个维度测评其职业发展水平。测评结果显示,长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就业质量与全国平均值的差距最大,社会保险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但职业技能优于全国同类劳动者。以长三角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素养能够提高职业发展水平,个人自然条件不同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改进职业培训方法、提高就业素养和倡导多元化就业成为促进长三角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经济享受了30年的"人口红利"在逐渐衰退,开始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在新的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呈现出择业标准多元化、择业方式自由化、就业形式短工化等趋势,同时也凸显了就业过程中的"制度荒"、"权益荒"、"技能荒"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从制度、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