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已经5年,这5年里,中国国内市场已经逐步对外开放,随着2004年7月1日修订的《对外贸易法》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企业、经济组织、个人加入到外贸行列中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将越来越活跃。但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国际贸易欺诈行为也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欺诈行为动摇了买卖双方的信心,给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很多企业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分析发现,国际贸易中的欺诈行为以信用证欺诈为最主要形式,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利用提单进行欺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已经5年,这5年里,中国国内市场已经逐步对外开下,随着2004年7月1日修订的《对外贸易法》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企业、经济组织、个人加入到外贸行列中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将越来越活跃。但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国际贸易欺诈行为也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欺诈行为动摇了买卖双方的信心,给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很多企业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分析发现,国际贸易中的欺诈行为以信用证欺诈为最主要形式,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利用提单进行欺诈。  相似文献   

3.
赵靖 《中国集体经济》2014,(34):100-101
如今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不断攀升,大笔的资金将通过信用证的方式支付,由此也给诸多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埋下了诸多隐患,而如何防范欺诈风险一直都是国际贸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几种常见的信用证项下欺诈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信用证欺诈对于进口商的风险,进而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证欺诈的发生,保障进口商利益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提单欺诈活动猖獗,对提单的正常流转产生了重大威胁,严重地影响国际贸易秩序的安定,预防与控制提单欺诈已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可以从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当事人层面上对提单欺诈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5.
文博  冯沪斌 《特区经济》2004,(12):201-202
一、国际贸易合同欺诈在中国的表现 国际贸易合同欺诈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或中介公司利用合同当事人之间分处不同国家,相互间缺乏了解,以“影子公司”的名义和对方当事人签订国际贸易合同,造成合同的名义主体和实际主体不符而逃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法律责任,最终达到欺诈对方当事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保险欺诈日益成为侵蚀我国保险业肌体的毒瘤,保险欺诈行为越来越频繁,欺诈手段越来越高明。一场欺诈与反欺诈的“魔道之争”因而也变得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欺诈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信用证软条款就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方式,本文在分析几种典型的软条款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对策,以期对我国外贸企业识别某些外国不法商人设置的陷阱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昊梅 《发展》2006,(12):152-154
商业银行跟单信用证是银行界与商业界为解决国际商事交易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冲突而发展起来的国际结算工具,是国际金融法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是根据信用证的独立原则和“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法律属性,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所关心的只是单据,而不关心单据是否名副其实。就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欺诈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信用证的特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产生和适用条件以及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法律制度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与其他贸易成员之间的国际贸易往来将日趋频繁,各类跨国欺诈案件的发生也将臼益增多。因此,研究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国际贸易欺诈的特点、原因和形式,及时采取防范的措施,对于保证我国的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保险的认识在不断增强,保险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保险欺诈行为也随之增加,保险欺诈行为一旦得逞,保险公司将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威胁着保险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扰乱我国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为此,本文拟从保险欺诈活动的危害入手,分析保险欺诈发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保险欺诈的建议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红日 《中国经贸》2008,(20):36-38
欺诈例外规则对信用证的三项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在欧美等国家,由于信用证交易的频发性及判例法制度的灵活性,“实质性”欺诈的认定标准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信用证交易的实践时间较短,应对信用证欺诈案件不仅经验少,而且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使得立法往往滞后于现实的需要。本文以国际惯例及国内相关立法、司法案例为基础,浅析信用证受益人欺诈,并借鉴判例法思维检视我国的实质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互不信任,买方如果预付货款,担心卖方不按合同规定发货,甚至不发货;如果卖方先发货或提交货运单据,也担心买方不付款。因此,需要两家银行做买卖双方之间的保证人,代为收款交单,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其中,银行所用的工具就是信用证。信用证的产生,就是因为在异国间贸易中存在欺骗的可能性,而作为一种融资活动,信用证方式本身并未消除国际贸易中欺诈的各种成因。因此,事实上,信用证方式的使用,总是伴随着各种信用证欺诈同时进行的,请问《当代经理人》,如何才能认识信用证方式本身运作的特征,以防范信用证欺诈?  相似文献   

13.
万重山  高硕 《特区经济》2005,(4):226-227
<正>一、国际海事欺诈概论国际海事欺诈由来以久,它与海洋冒险活动、海上运输和国际贸易相伴相随, 几乎同样古老。随着国际贸易及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国际海事欺诈也日益蔓延与猖獗。尤其是70年代初期以来,国际海事欺  相似文献   

14.
范青 《魅力中国》2010,(6):349-349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渠道的扩大,票据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支付结算业务面临的外部欺诈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文章对支付结算业务外部欺诈风险欺诈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支付结算领域面临的外部欺诈风险,提出具体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欺诈例外规则对信用证的三项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在欧美等国家,由于信用证交易的频发性及判例法制度的灵活性,"实质性"欺诈的认定标准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信用证交易的实践时间较短,应对信用证欺诈案件不仅经验少,而且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使得立法往往滞后于现实的需要.本文以国际惯例及国内相关立法、司法案例为基础,浅析信用证受益人欺诈,并借鉴判例法思维检视我国的实质性标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范围的扩大,信用证成为国际贸易最普遍使用的支付货款的方式,它对买卖双方来说,既安全又可靠,加速了贸易的发展,但是作为中枢作用的银行,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风险。本文就银行在信用证交易过程中所面临的欺诈风险产生的原因、欺诈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诚信与欺诈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诚信不足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欺诈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影响金融高层正常运转和效率、干扰价格信号、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经济不是滋生欺诈的土壤,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要要求,是现代商业道德的基石。要让信用的收益和欺诈的成本相对称,关键在于建立全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化程度越高,欺诈和诈骗的手段就越高明,虽然为数极少,对社会公信力的破坏却很大.石油企业也屡受其害。本文分析了欺诈和诈骗的主要途径.以及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常见形式和手段.提出了预防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韩蓓 《新西部(上)》2007,(7X):132-133
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既包括国家的合同管理制度,还包括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民事欺诈主要是指行为人为了经营,借以夸大履行能力等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当事人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在实践中应当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只有在确定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客观行为和客体的性质。因此,只有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才是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区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FOB(离岸价条款)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屡遭“无单放货”的海运欺诈案例越来越多。有的存心不良的外商特意与境外货代互相勾结骗取我国出口企业的货物,他们从小单做起,及时付款,次次顺畅,等到做大单业务时,就可能会动无正本提单放货的心眼,进行海运欺诈。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50多亿美元的出口货款无法收回,其中遭“无单放货”海运欺诈造成的损失占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