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以来,不仅造船业在奋力追赶海工装备研制进程,其他行业也不甘落后,加力打造海工产业链。 在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中.海工装备作为新兴产业被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十一五”以来.除造船业在奋力追赶海工装备研制进程.完成多项海工平台建造外.其他行业也不甘落后.加力打造海工产业链.这对于我国海工装备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日前在石家庄举办的中国科协第12届年会海洋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介绍了中石油以及中石化设备行业近年来涉足海工油气工程装备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打破国外公司产品垄断成功打造海洋钻井平台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上半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上.韩国承接新订单金额为140亿美元.位居第一.占全球海工接单额的40%多.新加坡为45亿美元.位居第三。毋庸置疑.韩国和新加坡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上前两大强国。虽然上半年中国的海工装备接单额达到80亿美元.市场份额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仍与韩国和新加坡有较大差距。因此.韩国和新加坡海工产业发展思路及动态对我国发展海工装备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造船市场的不景气让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在危机之中仍有稳定市场需求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而目前全球海工市场400亿~500亿美元的盘子更让许多船企摩拳擦掌,谋划着如何分得一块“蛋糕”。然而,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要求远高于一般的船舶建造,许多关键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瓶颈,因此——  相似文献   

4.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不仅仅指的是海工装备制造商的集聚.狭义来讲,需要聚集多家海工装备制造商以及相关配套企业,以形成完整的大型装备和配套体系的生产基地;广义来讲,还需要设计商、海洋装备服务商和销售渠道,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海工装备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产业主体对产业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了产业主体的市场竞争力,也推动了海洋工程装备的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5.
金融海啸爆发,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也受到冲击.出现了“接单难、交船难”的问题。仅在国内.就有多家造船厂因付款不及时而被迫暂停建造的情况。而关于韩国船厂海工建造延期、撤单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面对这样的市场境况,人们不仅产生了疑问,海工市场走低的根源是什么?市场是病入膏肓还是恢复在即?船企在海工领域遭遇的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相似文献   

6.
船舶与设备     
武汉船机海工产业又添新品继成功研制开发海洋工程三用工作船拖缆机系列产品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海工产业又一重点项目——拖绞盘近日顺利装配完毕,发运出厂。它标志着该公司海工装备产业不断向系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不仅仅指的是海工装备制造商的集聚.狭义来讲,这一集群需要聚集多家海工装备制造商以及相关配套企业,以形成完整的大型装备和配套体系的生产基地;广义来讲,还需要聚集设计商、海洋装备服务商和销售渠道,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完善产业链助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从中船集团公司到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从中远集团到中集集团.从中国海油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的船舶制造企业、物流及装备制造企业、能源企业纷纷涉足海洋工程领域.除上海外.辽宁、江苏、山东等造船大省也开始建造或计划开建海工基地.引发了一波进军海工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将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在2017年中国国际海工展上,《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作为同期举办的重要论坛,受到海内外专家、海工企业的高度关注,论坛呼吁中国企业要积极面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以创新的思维和措施,推动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7月15~1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在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要大力发展海工业务。这意味着.中船集团公司将积极把握我国油气开发走向深海的机遇.在未来强力挺进海工装备市场.努力将海工作为战略业务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作为全球第三大海工装备制造商,一直以来在海工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实力,市场份额位列中国、韩国之后.在全球海工市场低迷的情景下,新加坡海工企业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2016年1-5月,新加坡海工出现了订单“颗粒无收”的局面.一方面,新加坡海工产业面临着油价持续下行压力,海工市场的回暖难以预期.另一方面,新加坡外劳准入制度的实施,给处于困难中的海工企业再浇冷水.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新加坡海工企业反应迅速,采取降低成本、多元发展、提升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有一些企业,实力超群,背景资金雄厚,它们承担着绝大多数海工装备总装建造的工作,见证着海洋平台由钢板切割到试航完成交付船东的全部历程;它们是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产业链中绝对的强者,是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说,就是这些总装企业撑起了中国海工装备产业的脊梁,是我们发展海洋事业、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3.
对标近期中、韩两国船企的接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特别是海工装备订单已成为影响两国船企接单业绩的突出因素。今年一季度,韩国船企新船接单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现代重工、现代尾浦造船和STX造船海洋在海工装备订单领域均有不俗的斩获。这说明.韩国主要大型船企在船市低迷时期.业务结构向海工装备转向调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反观一季度中国船企海工装备接单量仅有4艘(座)、合计金额约为13亿美元。虽然近两年来中国船企不断加紧开拓海工市场.但整体接单量以及合同金额。与韩国船企相比差距明显。笔者认为.这一现状值得深入反思.中国船企在破解困局时.应当做到“瞻前顾后”。。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梳理海工装备制造特点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为促进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必要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梳理海工装备制造特点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为促进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必要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梳理海工装备制造特点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为促进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必要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7.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也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制造企业,致力于成为代表中国海洋工程水平的重点企业.2005年以前,深水平台建造被新加坡和韩国少数几家海工企业垄断,我国与这两个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中集来福士通过建造技术工艺重大创新,建成全球超重能力最大的2万吨“泰山吊”,实现一次性完成半潜、平台上下船合拢的技术创新,突破了深水半潜平台批量建造的关键瓶颈,获得首轮6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挤进高端海工装备“俱乐部”.  相似文献   

18.
2016年7月,经过湖北海工院申请,湖北省政府鼎力支持,工信部批准同意,通过省部联合方式,以湖北海工院为载体建立的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海洋工程创新中心”)成立.海洋工程创新中心是我国首批试点建设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承担探索和建立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的任务,将着力培育海洋经济和空间经济,推动海洋工程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全球海工现状 近期全球海工装备新造市场低位复苏,成交量大幅反弹.据克拉克松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共成交海工装备约117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23%;数量75座/艘,较20 1 6年下降约26%.尽管成交量较2016年小幅下滑,但由于多座高价值量装备成交,贡献了2017年海工市场的绝大部分,从成交金额来看,全球海工市场在经历4年下跌后首次出现触底反弹.  相似文献   

20.
海工市场疲软是近期业内关注的热点之一.金融危机后,常规船舶市场低迷,海工市场却独领风骚,于是国内船企纷纷将海工作为转型升级的目标.谁曾想,仅仅几年工夫,特别明显的变化也就发生在这一年内,石油价格狂跌,海工巨头纷纷削减投资,平台价格走低,进军海工的企业遇到融资难、交付难等困难.如果说海工曾是船企希冀的救命“稻草”的话,这根稻草可能正在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