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为此本文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资》2011,(7):9-9
3月23日.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到苏州高新区考察调研.就如何大力推进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融资能力等问题开展调研,王伟中对高新区在风险投资和科技金融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创新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且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在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和资源大省的黑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表现更为突出。本文以黑龙江为例,围绕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功能,试图以政策性金融为核心,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宁夏地区存在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发挥的作用不相协调的问题,这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宁夏金融资源在企业之间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金融资源在企业之间配置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给我国经济环境特别是申小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指出:“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融资难始终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因此,抓住政策机遇,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结合赤峰市喀喇沁旗实际,对搭建融资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区信用制度创新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尚未建立民营商业银行的情况下,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社区信用组织是一个风险和成本均较低的选择。本文介绍了神户中小企业社区信用组织创造性地运用民间金融的互助原理,通过构筑信任集团来解决融资中的信息问题,在将个体信用提升为集团信用的基础上,以社区信用资源为杠杆引入外部金融资源的案例;并对我国发展社区信用组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不完全资源禀赋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以集聚形式增加其各种资源的可获得性,并实现快速成长,而中小企业这种极具活力的发展形态与融资特点密切相关,互为影响,互相制约。从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特性上找出金融支持更加理性的认识,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在世界各国中都处于重要地位。而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给不足与其重要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情况在中国尤为突出。美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发达金融体系的国家,其融资体系对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本文旨在从外部环境出发,以金融结构视角分析美国是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并实证研究了美国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国必须从改善金融结构入手,这是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柴达木资源开发特别是盐湖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产业融合和循环利用,当地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但融资难问题长期制约其正常发展。从现有金融机构种类和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在资源开发型工业城市格尔木设立地方性商业金融机构已具备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来自美国的实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在世界各国中都处于重要地位.而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给不足与其重要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情况在中国尤为突出.美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发达金融体系的国家,其融资体系对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本文旨在从外部环境出发,以金融结构视角分析美国是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并实证研究了美国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国必须从改善金融结构人手,这是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GDP的60%以上,而占用的经济资源只有20%。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松原市为例,对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难点进行分析,并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体系的核心是建立自由资本形成制度;完善中小企业债务性融资体系的关键在于既要使债务性融资体制与机制具有处理中小企业“软信息”及防范融资风险的能力,也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弱势融资地位问题;构建中小企业理财服务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与可信度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甚至可以整合金融、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提供类似金融控股公司式的综合性服务,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融资支持问题,理论界和实业界巳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本课题从深入分析我国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制约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因素入手,在考察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支持体系的构想。这一体系具体由商业性金融贷款融资体系和政策性金融贷款融资体系两部分构成。其中,应以商业性金融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等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包括政策性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为补充,尽而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主动把创新发展模式、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与经济战略充分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金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金融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应开展银团贷款,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强化服务特色,大力吸引优秀金融人才;优化金融组织结构,积极拓展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融资难问题至今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本文首先运用生产要素禀赋学说分析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根据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探讨其融资瓶颈。在详细介绍和评析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措施基础上,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从外部效应的存在、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性及非自然垄断等视角说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成因在于市场失灵,进而对症下药,从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活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政府调控职能等四个方面提出纠正市场失灵.冰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欧拉投资方程模型和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选取了2007年—2015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国有中小企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市场失灵与金融机构定位缺失以及制度安排不当,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要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需要有新视野:一是要转换观念,实现金融信贷管理方式创新;二是要完善金融体制,整合金融机构,发展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多种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资源结构性错配严重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矫正这一问题,进而驱动中小企业创新.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固定及中介效应模型,在传统金融结构错配背景下,探讨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金融,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数字金融通过矫正传统金融结构错配,改善非国有、高技术、成长期和成熟期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环境,更具靶向性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覆盖广度影响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企业杠杆来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发展优化、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东营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总量规模、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但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桎梏中小企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