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了重大转机,但调整国家宏观政策取向还为时过早,对我国未来经济的走势不育盲目乐观,无论当前还是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一些困难,我们必须继续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经济的持久增长。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总结和反思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探讨舒缓危机冲击的应对方略以及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走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拟于2009年7月3~4日于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全球智库峰会”。本次峰会将邀请全球著名政要、学者以及200-300家国际知名智库和世界500强企业领袖为全球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新疆金融》2008,(4):I0001-I0001
为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不断扩大的局面,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执行十年的货币政策中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家经济发展全局,深刻分析未来经济走势后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4.
CFO逆势谋变     
《新理财》2009,(1)
2008年12月15日,北京总会计师协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民营企业分会、《新理财》杂志社联合发起的“北京总会计师年会暨宏观经济走势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人员普遍认为,2009年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会更加恶劣,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困难,CFO应在充分预见未来经济形势严峻性的同时,树立坚定的信心。危机面前,企业管理者要结合本企业自身特点,深入思考如何进行资金、  相似文献   

5.
《现代商业银行》2005,(2):13-13
1.世界经济走势牵动中国经济“神经” 2005年,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2005年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7.2%,消费增长率为13.8%.出口增长率为32%,与去年全年相比.三大需求的增长率除了出口低了3.4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率都比去年全年要高。但是目前却出现了一场关于未来经济走势的争论.主张仍需防“过热”的人说,既然目前的需求水平与去年比并不低,去年在进行宏观紧缩.今年怎幺就会“过冷”了呢?主张经济已经趋向下滑和通缩的人,则用CPI指数下降、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下滑和贸易颇差大幅度增加的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中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及自身的经济特点,未来承担经济建设中的融资主体应以“股进银退”方式发展。那么,什么是“股进银退”?“股进”指的是股市政策更加积极一些,更多担负为企业提供融资的职能;“银退”指的是让银行稳健、稳健更稳健,在对企业方面稍微靠后一些。  相似文献   

8.
“经济向下,政策向上。”当记者拨通李要深电话时,他没有像一些研究人士那样含糊其辞,而是非常明确地说出了自己对2009年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的这一预判。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期宏观经济数据的进一步明确,相信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和“新常态”理论将最终会取得共识,在“四中全会”利好因素兑现,沪港通实施之后,市场短中期走势还是要看成交量能否持续放大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春风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健全,从原有的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现代化的多元化经济形式。历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稳健,经济管理形式日新月异,充满了活力朝气。伴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多重发展,经济管理形式也在推出陈新,不断改革发展,适应新的经济潮流;分析当下市场经济的现状,把握经济管理的未来走向,有助于企业和国家更为有益地发展进步。下面针对现代化经济管理的现状、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势等相关现象与问题进行大致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世界资本论坛”以“倡导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全球金融秩序”为主题,邀请各国政要、商要莅会探讨重建全球金融和谐秩序,并解析2009世界经济走势,帮助各行各业把握投资和资本运作方向,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掌握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2.
近来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好不容易不再激议“触底”说了,可“二次探底”说却又泛起。中国经济会不会再见一次底,有没有实力再沉一次底,是一个艰深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于跃 《新理财》2013,(5):94-96
尽管未来10年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机遇期,但对企业而言,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陛,以及国内金融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则要求企业切实地做好财资管理。3月20日,《欧洲金融》在北京举行“第七届中国企业现金、财资与风险管理年会”,与会嘉宾就未来经济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财资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冯一凡 《新理财》2013,(1):48-49
“当所有人贪婪时,我恐惧:当所有人恐惧时,我贪婪。”投资家巴菲特一言中的,让“逆周期扩张”成为企业家们信奉的“圣经”。经济走势和行业周期成为把握投资时机的理论基础和判断依据。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恰好是一个提升价值的好时机。“择时”投资更让2012年成为了中国企业的“并购年”。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我中心支行引导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中央和地方投资项目信贷投入力度,积极发展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由于市场外部需求大量减少,“7·5”事件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全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未来经济走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05年将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进程中,在中央银行9年来首次加息后,货币政策会出现哪些动向?这对于分析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军 《新金融》2007,(11):4-5
我们力图通过交银经济学家论坛,放眼全球经济金融动向,探讨当代中国重大经济问题;银行战略转型。我们力图通过论坛,交流平台,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展望宏观经济未来走势,研完商业为经济学家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大型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前瞻性经济金融信息,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银行业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周程 《国际融资》2005,(3):10-16
当人们还纠缠在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如何面对宏观调控时,长江商学院的项兵院长始终将目光聚焦在我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上。“我国民族企业如不充分整合世界现有资源,我们就可能又一次失去战略性的机会,这也可能是我们最后的一次机会!”未来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什么位置?未来中国的企业要走怎样的道路?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  相似文献   

19.
彭文生 《银行家》2012,(10):68-70
正未来经济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企业部门融资条件。因为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和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判断私人部门的融资条件的变化需要从融资量和价格两个方面看。并在此基础上判断货币政策未来的走势。融资量改善,但总体偏紧从融资量看,由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指标"银行信贷"的代表性日益降低。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总量(包括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等渠道的融资)有助于更准确判断企业的融资条件。社会融资总量代表的是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但企业部门的总体财务状况,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财政政策(决定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资金净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家》2014,(9):40-41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的状况并未得到明显缓解,结构调整还正处于“爬坡”时期。面对如此复杂局面,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揽子“组合拳”方案隆重推出了。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部门采取综合措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多方着力破解企业“融资贵”难题。这些意见,将各项涉及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和措施具体化,为金融服务企业常态化、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