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总结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建议,以对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走出去"战略:省域经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之后,大多数的地区和省份都已经或正在制定和实施"走出去"的方针与政策,从理论上对不同省份、不同省域经济如何"走出去"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和研究恰是当务之急,省域经济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发展阶段极不平衡特征,省域差别突出,不同省域经济"走出去"不应当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或同样的战略.正因为如此,本文将舍弃宏观和微观层面,而以省域层面为研究范畴,以省域经济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研究目的,对不同省域经济"走出去"战略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寻求省域经济"走出去"战略制定的依据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走出去"的现状和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陈小川 《时代经贸》2012,(24):17-18
农业“走出去”战略事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安全。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增长和开放度的提高,中国经济走出国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但由于在宏观上我国激励和保护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还有待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也未建立,在微观上我国经济实体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竞争力薄弱,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走出去将面临种种困难。因此,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度文针对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农业“走出去”整体战略构想,提出提高对农业“走出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实施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和政策研究,努力形成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关键的一步。本文在对新形势下"走出去"的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走出去"的必备条件和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成功走出去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对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邢厚媛 《经济》2011,(11):58-59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去年则是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十周年。我国用三十年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其中用十年时间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而实施"走出去"战略功不可没。面对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总结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建议,以对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每行内依次为文章题目、作者、发表期号以及在该期的页码)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北京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发展与思路张华雨126从斐济中资企业看我国企业“走出去”杨亚沙130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对“走出去”的启示寇鲁林133全面推动“走出去”战略加速实施吴喜林34适时调整战略措施促进增长方式转变——2004年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述评邢厚媛382004年全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312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的通知313铸中国水电建设第一品牌建跨国经营大型企业集团——走向世界的中国水利水电建…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14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上,围绕"企业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议题,与会专家认为,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中国企业要积极地"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企业自身努力和政策支持来化解困难,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会专家认为,要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中国正式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短短十年里经历了从快速起步到高速发展的成长历程。本文基于企业内生边界理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行业选择进行分析,认为资源类行业大规模"走出去"是高资本密集度的内生选择。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资源类企业"走出去"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企业迎来"走出去"新的战略机遇期相对于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时间较短,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达到901.7亿美元,继2012年继续成为世界对外投资三大国之一。不仅如此,中国企业正迎来"走出去"新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是中国建设"强国"的必由之路。但如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以后,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国际跨国公司的全方位竞争,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石油企业必须加快改革,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制度创新,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市场换资源,实现我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3,(7)
总部经济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空间配置的思路框架,将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看作两个功能板块,推动这两个功能板块在不同空间上进行布局,进而实现不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我国应加速总部经济发展,加速中国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实力,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2012年9月"第八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我国总部经济理论的首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作了题为《总部经济助推"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主题发言,本刊以访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并伴随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过这些年的逐步发展,在美国次贷危机阳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方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服装手工制品、农副产品出口和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出口领域,而是逐渐依托多年的走出去经验和强大资本实力参与国际投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跨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最早在2000年世纪之交由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至今已有12个年头,在这不平凡的12年中,"走出去"战略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一股巨大力量,尤其在加入WTO后,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企业文化,都融入到全球的浪潮中,并迅速壮大了自身的实力,但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国内企业真正实现走出去还存在着很多的困境与阻力。本文就这十几年的发展做出总结与思考,对国内企业未来走出去战略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一、对外投资在"走出去"国家战略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继200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之后,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为便于简化讨论,本文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相关经济指标均未含港、澳、台地区)。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进入了转变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中国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国家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是:以"规划先行、金融先导"为基本原则,以规划整合各方资源,以金融"走出去",统筹带动中国技术、装备、标准等中国因素和企业"走出去",创新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好开发性金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在实施"引进来"产业战略的基础上,对有条件的行业推行"走出去"的战略,使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和"引进来"相比,中国产业"走出去"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相差很远.正视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有利于准确定位中国的国际市场地位,从而正确制定中国全球化产业战略.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是势所必然.亚洲市场是中国大多数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选择,因为其与国内相对较小的环境差异决定了它将成为中国企业国外市场拓展进程由易到难的起点.本文以中国企业进军日本市场作为重点,以此为切入点来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一点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设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即发展跨国直接投资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突破贸易保护壁垒,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从投资主体,经营方式,投资的部门、区位及技术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福建文化要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相关优势,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本文分析了福建文化"走出去"的优势和困境,并对福建文化"走出去"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