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提振内需的经济刺激计划后,个税起征点近期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起征点调到多高才合适?世界各国都在推行减税,中国的个税调整方案对拉动内需,提升信心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9,(7):19-1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国民休闲计划”,得到了全国很多省市的热烈回应,很多地方政府都动用财政力量,向公众发放了巨额的旅游消费券。甚至还有人提议设立“特别黄金周”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3.
浏览近期的各大媒体,从央视到地方电台,从《人民日报》到网络论坛。上自全国两会的代表议案,下至老百姓的茶余饭后,“消费券”一词无疑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词汇。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内到省外,有的正在酝酿,有的已经大规模发放,一场大规模的“发券总动员”似乎已箭在弦上,都希望以此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4.
王大用 《新财经》2005,(12):16-17
一般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公认来自“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而我们这几年增长主要靠前两者:出口和投资。我国的外贸顺差主要来自美国和欧盟,这二者加一块比中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顺差总和还大好几  相似文献   

5.
方征 《特区经济》2005,(11):19-21
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扩大内需,政府已采取许多措施,这些剌激内需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起到巨大作用。实现自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情况仍能实现了平稳高速增长目标。然而,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尽管政  相似文献   

6.
又是“两会”召开之际,又到国是共商之时。2009年国是之重点何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十二字真言,人所共识,自不待言,问题是如何落实这十二个字?当前国内的经济困难表面上看来由国际金融危机触发,但如果把一切都归咎于国际,对国内因素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又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希望全都寄托在“四万亿”或“加大政府投入”上,则属大谬!  相似文献   

7.
邱楠 《改革与开放》2014,(15):21-22
内需疲软,出口和基建投资微刺激是5月经济企稳的主要动力。下半年随着微刺激效应的衰退,出口对经济拉动较小,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的下滑将持续拖累经济,经济复苏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日前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成思危表示,这具有战略意义,将产生四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就业,二是拉动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三是刺激内需、鼓励消费,四是防止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9.
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支点.中国在2008年11月8日终于出台了“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期稳定金融市场和消费信心.减缓出口下降所带来的冲击。尽管这个将财政政策基调由“稳健”调向“积极”、将货币政策基调由“从紧”调向“适度宽松”的经济刺激计划得到世界性的认可.但是面对贫富差距、社保不足、消费不振、行业垄断等众多难题,  相似文献   

10.
消费需要既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生产结构调节的重要依据.本文界定了需要、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内涵,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难以向消费需求转换的原因;进一步梳理了消费需要与生产的一般关系,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和满足程度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构不同社会形态的消费需要,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1.
陈平 《沪港经济》2007,(8):56-57
内需不只是多发一点钱就能拉动消费,实际上,人们对收入的预期、对改革的预期、对养老保险的预期,都会决定其今天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瑞 《辽宁经济》2006,(1):65-65
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间接的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是以直接的方式带来的。曾经热衷一时的教育产业化就大力倡导通过发展教育产业来刺激经济.该观点认为教育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开始于亚洲金融危机.在危机刚刚过去的1998年.中国周边国家经济总量大幅篓缩,中国经济靠外贸拉动的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刺激内需成为发展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消费券     
《浙江经济》2009,(4):45-45
眼下消费券俨然成了一些地方政府拉动消费、提振内需的不二法门。一些地方正在研究推出旅游券、教育券等消费券,也有人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做法。然而,问题是正如有读者提出的:消费券是不是真有拉动内需、激活经济的魔力?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政府承诺: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的财向对消费的拉动。中国的确需要拉动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细细品味,如果过大力度地拉动消费,搞不好就会落入一个巨大的经济“圈套”。  相似文献   

15.
“保增长、扩内需”,无疑是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民惟邦本,本固邦强。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如何让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不同地区将面临哪些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作为中央相关政策的具体施行者,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地方政府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他们会有哪些思考?他们将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相关精神?  相似文献   

16.
赵伟 《浙江经济》2009,(10):28-31
是致力于挖掘消费潜力,将老百姓不多的储蓄或预期收入先挖掘出来花掉,借以营造短期繁荣?还是致力于增加大众收入,因而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消费能力?这一点值得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问题。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璎的需要,中央在2008年底和2009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提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针,指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实现内需和外需的有效互补,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2月11日,南昆明.9%,个简单而又特殊的数字,云南官员记住了.当天,南"两会"闭幕,省确定的9%的增长目标被顺利通过.云南"两会",西部省份中,后一个地方"两会",此,界可以大略描绘出今年西部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9.
比较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的经济政策出现了一个大转变。2008年,政府要控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2009年,却需要拉动投资、拉动消费,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明显,这是中国政府致力于经济转轨的信号,预示了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有重大的转变——从出口导向型向拉动内需型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一周之内,“国十条”的效应呈几何级数放大。 11月12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一系列落地举措。按照以往的经验,中央投资与地方和社会投资约为1比3的比例,未来两年总共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中央财政出资约为1万亿元,其余的为地方政府及社会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