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寅安 《经济论坛》2010,(9):109-111
本文对2007年浙江省42个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进行物流产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后认为,浙江省物流业已成为基础产业,但还不是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的税收收入效应,不仅体现为不同产业直接的税收贡献差异,还包括产业间相互关联而带动的税收收入。对某些产业而言,产业关联带动的税收收入甚至高于产业自身直接的税收贡献。因此,本文从产业关联视角出发,探索产业税收波及效应的传导激励,并结合福建省产业结构测算各产业通过相互带动而产生的地税波及效应,以及因产业关联程度不足而可能存在的波及泄漏效应,从而提出强化波及和减少泄漏的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3.
胡永仕  王健 《技术经济》2011,30(9):70-74
在界定流通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将流通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作为国民经济的第四部门;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流通产业与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及其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的依存度、直接关联效应、完全需要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都有较强的关联,能有效带动福建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胡瑞冬 《经济师》2012,(7):221-222,225
黑龙江作为煤炭资源大省面临着资源转型的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黑龙江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协助决策者对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文章以2007年黑龙江省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用多个指标对旅游业进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波及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旅游业与交通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产业形成了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条,旅游业对这些产业的推动和拉动作用明显,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为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内部部门间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2005年浙江省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中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三个指标,分析了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性特征,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6.
张艳  苏秦 《经济地理》2011,31(11):1857-1861,1856
基于中美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相关指标,比较分析了两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及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中间依赖,而美国已进入服务经济社会,物流业逐渐与其母体制造业分离,对其他服务业的依赖更强,且两国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对产业价值创造贡献均更大;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中,产业自身的作用均占据主导地位,但对中国来说,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效应也较大,而美国其他服务业与物流业之间互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罗涛 《当代经济》2021,(2):82-87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的价格—成本模型,利用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巴西、美国和日本2000-2014年投入产出表,计算物流业的价格效应波及系数,并对系数从大到小排列绘制价格波及效应曲线.结果表明:物流业价格调整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大、波及面广.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且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8.
王晶  王艺 《经济论坛》2022,(11):56-64
会展业通过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等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联动能力强,关联水平高,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强大的带动效应。对应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会展业由简单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转向生态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展是市场规律,也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我国2018年投入产出表,计算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产业的关联和波及效应。从产业关联角度来看,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度较高,与服务产业的后向关联度较高;从产业波及视角来看,会展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能够产生联动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促进会展产业绿色化发展相关建议,以期借助其影响和辐射作用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了我国物流业及其子行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相互关系及融合情况,并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以验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所得的结果。结果显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投入产出表所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即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物流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物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最后提出:通过促进物流业内部及外部融合,推动物流业结构调整、服务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各产业间有紧密的联系,某产业生产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产业一系列变化。波及效果是指某一产业或某一产业的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全部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产业波及效果进行分析,主要使用投入产出表、投入系数表和逆阵系数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产业关联能力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业关联变动趋势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在经济联系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认清产业关联的变化轨迹对于产业转型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部门产出比重相叠加,构建波及能力指数和感应能力指数,并利用这两个指数和《1987—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分析河南省产业关联变化的趋势。结果发现:1987—2007年间河南省的循环累计增长部门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推进产业转型的同时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基础能源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逐渐增加;生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周乐琪 《经济师》2007,(7):184-184,186
文章深入研究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以及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通过对我国物流产业政策环境分析,指出新一轮流通体制改革必然带动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与物流业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作为制造业发展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角色,近年来更出现了两者交融加速的态势,因此两者必须相互协调、互相发展。在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性,发现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没有实现很好的联动发展,对此提出了促进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使两者的相互联系增强。利用浙江省10年来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关联梯度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场理论的相关方法,建立了产业关联分析的梯度场模型,提出产出梯度、波及效应梯度、感应度梯度、影响力梯度等新概念,并给出了其理论意义和计算公式,从而为了解各产业在产业空间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其变化提供了简便的量化分析方法。结合江苏产业系统的实例,预测了江苏产业结构及产业关联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投入产出方法,根据2002年中国122部门投入产出表以及OECD英国1990年、1984年、1979年和1968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及英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合两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中国应借鉴英国成功经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及退出机制,通过一系列的优惠补助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注重对大学科研的重点资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沈阳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相互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沈阳市货物周转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2001-2012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对立统一关系,促进两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各方面对旅游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产业,仅仅单独研究旅游业是不够的,因此有了“大旅游”“超旅游”等概念,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概念界定、研究方法、旅游产业的关联方式、产业的波及效应、产业融合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物流行业作为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行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信号灯,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用2012-2018年物流业及制造业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进行关联分析,根据关联程度结果,总结出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变运营方式,适应消费需求;重塑价值定位,促进...  相似文献   

20.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我省深入落实中央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重大部署,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建设,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201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14.1亿斤,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