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研究货币篮子的定义,如何确定货币篮子的最优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货币篮子的运行情况。实证的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区间内,当人民币篮子货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或升值)1%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只贬值(或升值)0.32%,表明美元在人民币货币篮子中所占权重较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2.
王慧  刘宏业 《经济问题》2008,342(2):90-93
以Branson和Katseli(1981)建立的分析货币篮子最优权重的理论为框架,以曾经采用钉住货币篮子汇率制度的泰国和新加坡为实例考察货币篮子所涉及的国家之间实际汇率的长期均衡关系.实证分析主要包括建立泰国和新加坡货币篮子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两国的货币篮子进行协整检验从而验证篮子货币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对两国货币篮子长期均衡关系的分析判断出泰国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并非最优权重而新加坡货币篮子的权重接近于最优权重,新加坡的货币篮子的弹性优于泰国的货币篮子.这启示我们人民币所参考的货币篮子一定要控制其中美元的权重,增强弹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进口中间产品生产出口商品是垂直专业化的典型特征。本文建立了一个纳入进口中间品的预期利润最大化模型,研究了进口中间品在不同计价形式下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出口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并采用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出口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取决于进口中间品的计价货币形式,当且仅当进口中间品以第三方货币计价时,垂直专业化分工才会对出口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产生影响,且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出口贸易选择本国货币结算的可能性越低。(2)垂直专业化对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负向效应。(3)中国出口产品差异化程度、出口市场份额、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显著影响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4)当前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变化主要由出口市场份额变化所致,但仍不能忽视在深度融入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进程中,中国出口对以第三方货币计价的进口中间产品高度依赖所带来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库,通过倍差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加成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获得了正向"加成率效应",而从事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都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分所有制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提升,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恶化;从不同要素密集度视角出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可以提升加成率水平。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通过概念模型探究了贸易方式对进口中间品企业加成率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本文证实进口中间品通过价格渠道影响了企业加成率。  相似文献   

5.
陆前进 《财经研究》2012,(1):94-102
文章研究"金砖五国"货币合作的可能形式,构建了稳定的篮子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为货币合作提供政策建议。文章首先考察了汇率之间的关系,认为一种货币的加权几何平均汇率能够消除不同货币表示币值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篮子货币指数;其次研究了篮子货币波动最小的货币权重的选取,通过最优化方法获得最优权重;最后模拟计算了"金砖五国"篮子货币的权重,并探讨了如何把篮子货币最优权重转化为具体的货币篮子,同时给出了篮子货币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经济账户,在科学测度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三类中间品进口依赖的基础上,引入技术距离和规模效应,深入剖析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三类中间品进口依赖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中间品进口依赖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①制造业服务化会加剧制造型中间品进口依赖,缓解生产服务型和生活服务型中间品进口依赖,该结论在多维检验中均稳健存在;②引入技术距离后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型和生产服务型中间品进口依赖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制造业服务化的边际效应受技术距离的影响;③行业规模扩大能够有效缓解制造业中间品进口依赖,随制造业服务化的提升对制造型中间品进口依赖的缓解作用加强;④制造业三类中间品进口依赖均能够有效提高一国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吴丽华  王锋 《经济研究》2006,41(7):15-28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和协整理论,测算1984—200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季度状况,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此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币值低估和两个阶段的币值高估。结合这21年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划分阶段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可以发现:较大幅度的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低幅度的实际汇率错位,不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危害,经济系统本身可自动调节;另外,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的变动有非常好的解释作用,这反过来证明,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状况的测算是准确的。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1984—2004年整体时段来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和进口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文构建了包含实际汇率变动和居民收入水平两个因素的国际旅游需求理论模型,并以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的15个主要客源国与11个主要目的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居民收入和实际汇率变动是决定出入境旅游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国际旅游市场的大部分波动现象;第二,出入境旅游市场对收入的弹性大于对实际汇率的弹性,因此,在两个因素变动率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效应小于收入效应;第三,不同国家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程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操作变量的影响是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的选择,以及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操作变量(即利率和基础货币)的影响渠道,并以货币政策规则模型为基础,对中国1996-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础货币和利率都对中美实际汇率的变动作出了显著的反应,中美实际汇率升值引起基础货币增加而名义利率上升,这意味着我们在构建新的宏观调控框架时要考虑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中不能轻易地放弃汇率目标而专注于通货膨胀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引入中间品生产贸易、出口品定价方式变动、资本不完全流动以及冲销干预的开放新凯恩斯模型,在外国进口关税冲击环境中,在不同程度的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1)货币国际化通过提高出口品本币定价比例,降低了因外国关税冲击导致的本国经济波动和福利损失;(2)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逐步放松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能够提升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济的改善效果;(3)随着汇率管理的不断放松,相较于最终品,出口中间品本币定价比例提升对本国经济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因此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应坚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并重视出口中间品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