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土地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所谓城中村是城市在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不得不保留的仍在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城中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产物,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课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用地的来源主要是征用农村农业生产用地或非耕地,给农民以经济补偿。在村落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话题,其焦点在于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份的变化。城中村传承农村集体经济,在城市建成区逐渐将其包裹进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经历了远离城市、近邻城市、被包裹进城市和城中村城市化等四个阶段。城中村改造需要以利益为线条,协调政府、居民户以及开发商之问的利益关系,通过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完善拆迁政策,正确处理好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发展、城市形象、民生需求间的关系,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变市民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中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既不同于传统,又区别于城市社区的特点给城市社会的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保证笔者从经济视角阐述了以西安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的产生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人口的涌入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城中村",我们既应该看到它存在的问题,也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作用。总之,我们应该正视城中村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突出问题与防治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谢宝富教授在2014年第1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题为“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为例”一文,认为与普通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相比,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常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第一,社区流动人口膨胀,成员复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使社区不同程度上成为流动人口的社区。第二,社区违法建设泛滥,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恶化。第三,社区非正规就业普遍,人员复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失灵,公共安全堪忧。第四,社区服务缺位、错位现象突出。第五,社区组织建设问题较多,包括社区村委会与居委会重叠交叉、村委会仍是社区主要管理服务者、一些由农民转为居民较多的村庄出现了所谓“万年村委会”。所以,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提是防治违法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与征地扩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的结果。城中村以其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人口管理混乱而被视为城市肌体上的病斑。目前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多多:村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护;村民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得不到扶持;城中村集体资产难以担当社会转型重任。为此,亟待推出新的城中村改造策略: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的城市化机制;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经验;加强对城中村的社会管理和环境整治;对城中村民实行就业扶持;淡化集体资产安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在近13亿人日中有70%即近9亿农民.因此,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要是乡村城市化问题,农业、农民的现代化问题.根据一项统计,我国1995年的城市化水平只相当于世界上1950年的平均水平,落后了45年.80年代费孝通提出“小城镇是大问题.”“现在看来,城市问题很大,解决问题靠农村;农村问题很大,解决问题靠城市:农民问题很大,解决问题是让他不是农民.”据我们近年来对浦东农村城市化的调研,在浦东一些准城市化地区,已形成的“镇管社区”模式值得关注与推广.浦东新区的城市化过程不是自然演变而是经济开发外力推动的结果,乡村  相似文献   

8.
蔡娟 《全国商情》2009,(9):81-83
"城中村"实质是制度意义上的农村.目前,"城中村"的社会结构、文化特征和社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与制度有关.没有本质上的制度变革,这些问题就难以或无法解决.本文基于制度视角对"城中村"问题作了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城市化加速过程中形成的“城中村”问题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尤为如此。针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政府与当地居民不和谐的社会关系,按照达伦多夫关于社会变迁的动力源自冲突,而冲突的根源在于对权力等稀缺资源的争夺等观点,给予“城中村”问题以社会学的解释,并提出对“城中村”改造的综合策略,从而构建“城中村”地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谢宝富教授在2014年第1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题为"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为例"一文,认为与普通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相比,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常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第一,社区流动人口膨胀,成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石家庄市社区图书馆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石家庄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石家庄市社区图书馆建设应抓住机遇,建立其与社区居民互动共建、与高校图书馆互动合作制度,健全社区图书馆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和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对石家庄市农业发展进行了预测,目的是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文用非均衡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房地产市场,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即房地产总量短缺与过剩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当前的调控措施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匹配等非均衡的问题。研究发现,1997年-2006年间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度呈现出先降后升又降的变化趋势,2006年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度降低为0.2。10年间,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造成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的原因主要有房地产市场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调控不力及政策缺陷。解决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的途径为市场调控、政府调控和房地产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是中国近代农村城市化发展形态的典型范例,加强石家庄城市史研究,对丰富中国近代城市史理论有一定积极意义。在现有基础上深化对近代石家庄城市史的研究,必须加强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发掘,特别应当加大对各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利用。以往石家庄历史整体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当代和古代,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石家庄城市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现在地方史志等方面,近代石家庄城市史的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以石家庄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第三产业的投资现状,进而研究石家庄市第三产业内部投资结构以及投资效益,并选取了全国的情况做比较,指出了石家庄市第三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在投资方向上应侧重于现代服务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的中转地批发市场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本报告在严谨的市场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石家庄批发市场的经营现状和战略发展环境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剖析,力图使提出的发展对策适应石家庄市批发市场发展的需要,从而为推动石家庄的华北商埠建设和商贸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成为新兴铁路交通枢纽以后,使传统的运输路径、交通运输体系和货物流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昔日获鹿的晋冀商品集散地的位置向东转移至石家庄。随着石家庄商品中转和集散地功能的逐步增强,其经济地位和实力逐步超过获鹿,又超过了正定,遂成为河北中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之冠。石家庄逐步具备区域经济中心的功能,实现了近代冀中南地区经济分布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建成了以纺织和炼焦等支柱产业,奠定了近代石家庄工业产业基础。在经济功能基础上,逐步增添了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从而具备了复合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石家庄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以石家庄市2001年—2011年相关社会经济因素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SPSS 15.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石家庄市商业地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进行剖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商业地产的健康有序发展。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商业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投资和消费)、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增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是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华北首获解放的重要城市。就伟大的解放战争而言,石家庄之战算不上大仗、恶仗;就作战的规模和投入的兵力而言,石家庄之战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其在整个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来说,解放石家庄的影响超越了战争本身,也超越了石家庄本身。因为此刻正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从武装夺取政权转向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斗争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如何管理经济和治理国家是缺乏经验的。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直接指挥和领导了石家庄的解放和城市的接管,并取得了十分宝贵的城市工作经验。文章从3个方面阐述了刘少奇对石家庄的解放和城市接管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充分发挥利用首都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有首都特色社区文化,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阐述了首都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着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建设首都社区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