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资源供应链的全球化、市场变化的不断加速以及对有害物质的进一步限制,从原材料、零部件到产品的销售使用和回收利用,跟踪管理(Traceability)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的供应链管理中所要求的"何处之何物、处于何种情况"这种单纯对物品的跟踪已远远不够.现在不仅要准确掌握进入本公司的所有原材料,零部件的"履历"和组成成分,还必须全程跟踪本公司出去的库存产品的质量管理、有效期和保鲜度管理等,以及有关顾客方面的使用情况直至回收利用的所有质量信息.跟踪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近日本<质量管理>杂志围绕这一问题刊登了一个"跟踪管理与质量保证"专辑,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空调机生产总部质量管理部村田升部长以"关于产品及其背后的质量信息的跟踪管理"为题发表了一篇论文,全面论述了相关问题.文章从日本企业的跟踪管理现状切入论题,进而分(1)产品开发过程(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和质量评估)、(2)制造过程、(3)物流过程、(4)销售和安装施工过程、(5)售后服务过程、(6)报废和回收过程等6个环节,系统地论述了跟踪管理面临的各种课题.文章又进一步从产品本身和产品背后的质量信息两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跟踪管理水平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堃 《上海质量》2005,(9):32-34
所谓"顾客价值创造的企业",就是指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包括公司最高层到生产车间第一线的全体员工,都在努力为顾客一方创造价值的企业.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质量本部业务质量部门负责人山岛义幸(Shima Yoshiyuki)在近期的<质量管理>月刊上以"为实现‘顾客价值创造的企业’而努力"为题报导了松下电器集团推行"质量经营"的实际情况.作者通过回顾企业传统,概要地介绍了该公司关于"质量经营"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企业乃社会公有之物"、"顾客第一是企业的DNA"、"企业经营等于质量经营"等观点.文中进一步对质量经营的基本价值观进行了分析,从"物流与环境保护"等三方面展望了质量经营的拓展前景,并从优秀的设计、优质的产品和正确的作业等三方面条件强调了100%合格率的产品质量保证.最后还介绍了为实现上述目标该公司如何倾听顾客之声,改进产品质量以及企业领导人怎样了解顾客视点,掌握质量信息,强调质量意识和培养质量人才等各项环节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李堃 《上海质量》2007,(3):35-36
日本<质量管理>月刊近期以"企业经营与现场力"为题刊登了经营管理专家远藤功关于企业"现场力"的长篇谈话,他以问答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日本企业在加强现场力问题上的理念和所作的努力.文章在阐述了现场力的涵义,以及日本的企业管理与商品生产的特色后,分别介绍了日本企业面临的选择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构建"强势现场"的条件,提高"现场力"的方法步骤,现场力与"可视化管理"以及如何培育强健的"经营体质"等企业经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ISO9000指出:"组织应监控顾客满意和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应予以确定."一个有效的顾客满意评价系统可以发现顾客对具体产品和服务特性的评定信息,以及这些评价与顾客未来市场行为的关系,发现在设计、生产和服务交付方面需改进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李堃 《上海质量》2009,(4):37-39
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CAD和CAE等新技术已在产品开发中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另一方面,通过组装在产品上的IC芯片(电子标签)实时收集产品质量信息等新技术也在不断出现,不仅提高了产品使用上的可靠性,而且通过反馈进一步推动了产品设计。日本《质量管理》杂志于2008年起连载的“今后的商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系列之四“快速化与质量管理”专辑中刊登了日本可口可乐等4家公司的案例,介绍了他们利用IT技术收集有关信息并有效地应用于产品开发和生产之中从而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经验。日本玉川大学国际经营学教授大藤正以相同的标题为该专辑撰写了主题论文“快速化与质量管理”,主要围绕“质量管理12条原则”之一的“快速化”(即敏捷性),从不同侧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可视化”推动下的“快速化”与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他首先根据不同时代质量管理重点的变化提出了“具有敏捷特性的质量管理”的方向性问题。然后以多种实际产品为例,分析了运用质量信息实现产品设计上的快速化、通过硬件设备内部的可视化实现操作性能上的快速化、以及通过产品用户使用情况的可视化实现质量管理上的快速化等情况。进而详细地论述了通过可视化(手段)实现快速化(目的)的关系、以及通过快速化推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物流服务创新 (一)理念创新 L物流服务的出发点和目的创新.现代物流的理念应该从传统的以生产者为出发点转变为以顾客为出发点,其目的应该由"供应"转变为"满足".物流管理协会(1985)认为物流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Smith和Barry(1991,p11)也陈述了类似的观点,即物流是"预测顾客需求的过程".Copper et al(1992)将物流战略计划的长期目标界定为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堃 《上海质量》2008,(12):48-51
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竞争为前提,成本结构和成本策划方法的不同以及可靠性技术上应对方法的差异,已成为商品生产中划分赢家和输家的分水岭。日本制造业的特点就是在提高产品开发速度的基础上通过生产中的周密细致的磨合过程以及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高质量和低成本。日本玉川大学国际经营学教授大藤正在近期的《质量管理》杂志刊登的“前端开发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专辑中发表了“成本策划活动和质量管理概要”一文,系统地论述了成本策划与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大藤教授首先提出在产品开发的上游阶段,质量管理活动除质量(Q)策划以外,应包括成本(C)策划和交付(D)策划,也就是说在产品开发阶段必须做到QCD的同步实现。本文以“成本策划活动与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为论题,从商品生产的成本、利润和售价三者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质量功能展开表和一览表分析了成本展开在质量功能展开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策划与成本策划之间的关联。文章详细介绍了成本策划活动的具体内容,并专题论述了信息技术(IT)在成本策划活动中的特殊作用,最后进一步指出了从过去的“质量保证”走向现在的“价值保证”的新趋势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8.
李家志 《企业技术开发》2014,(3):130-130,159
"企业命运掌握在顾客手里"。"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这一理念的创新,比追求产品本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重要。近几年汽车的销量异常火爆,要想提升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保证车的质量,丰田召回事件就在提醒我们在追求生产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汽车各个零部件的质量。文章介绍天海科技公司的概况,分析了天海科技公司质检部,工程部,生产部,采购部四个部门对质量控制的现状,指出了有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质量管理缺乏整体规划,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力度不足,供应商选择不当,技术参数交流不足,缺少专业的检验人员,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树立质量管理全局意识,系统规划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合理选择供应商,增强设计人员与供应商的交流,提高质检部门的专业能力等四个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黎云轩  王恺  郑觉醒 《价值工程》2021,40(4):106-107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针对装备快速批量交付的需要,本文通过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航天型号批生产实践结合的方法,引申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条款,重点强调了领导作用、战略导向引领、关注顾客与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过程精细化控制、积极地测量、分析与改进、以经营结果导向等七个方面,旨在达到控制企业经营成本、加快组批产品交付、提升产品质量、落实领导要求、提高用户满意程度的目的,为推进型号批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企业命运掌握在顾客手里"。"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这一理念的创新,比追求产品本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重要。近几年汽车的销量异常火爆,要想提升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保证车的质量,丰田召回事件就在提醒我们在追求生产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汽车各个零部件的质量。文章介绍天海科技公司的概况,分析了天海科技公司质检部,工程部,生产部,采购部四个部门对质量控制的现状,指出了有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质量管理缺乏整体规划,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力度不足,供应商选择不当,技术参数交流不足,缺少专业的检验人员,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树立质量管理全局意识,系统规划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合理选择供应商,增强设计人员与供应商的交流,提高质检部门的专业能力等四个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一种先进管理概念,是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实施精细化设计、精细化制造、精细化物流、精细化销售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生产管理方式,通过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得以最大程度优化.戴明的质量管理、日本的汽车界创造的Kaizen成本法、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精益化生产等都是精细化管理的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2.
叶永和 《中国质量》2004,(12):81-82
产品标准的目的与作用是统一规定产品的技术性能,并指导企业组织生产与控制质量.内容主要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标准、产品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准包装等等,是企业制造产品不可缺少的技术性文件.但是,企业把产品标准的检验规则作为交付质量合格产品的判定依据,认为只要按产品标准的检验规则进行质量把关,就能保证交付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帕饰克、东和恩泰等6家企业荣登"名誉殿堂"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韩国OSG、韩国大林、韩泰轮胎等38家企业在创新质量、感动顾客等质量管理实践中取得优异成果,被授予"2013质量竞争力优秀企业"荣誉。"质量竞争力优秀企业"评选制度从1997年开始实行,对那些在产品生产、服务体系、顾客满意度、管理成果等方面具备综合竞争力的企业予以表彰。获得此项荣誉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小鸭集团是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大型家电企业,在经营中以质量战略、体系建设、质量改进、顾客服务为重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文化氛围。1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战略小鸭集团领导层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策划质量,确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战略,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制造、产品交付以及售后服务等各项工作均以顾客为中心开展活动,以追求顾客满意为企业目标。事实证明,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战略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建立良好的质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企业克服单纯依赖价格竞争战略带来的后遗…  相似文献   

15.
李堃 《上海质量》2007,(12):20-24
日本《质量管理》月刊在近期刊登了一个关于"质量保证活动"的专集,丰田汽车公司专务董事佐佐木真一以《质量必须由每道工序保证--"本工序解决"活动》为题撰文介绍了丰田生产方式下形成的质量保证活动特色.文章着重提出了"本工序问题必须由本工序自行解决"即所谓的"本工序解决"的质量保证观点和方法,并从商品生产的理念和对公司事业的信念以及业务运作模式两个方面强调了"本工序解决"活动的必要性.佐佐木列举了"汽车壳体保证无漏雨改进活动"和"汽车电子部件焊接质量改进活动"两个案例,详细介绍了"本工序解决"活动的做法,并指出为了避免生产不合格产品,为了在设备或操作一旦出现异常就能被及时发现,必须事先明确必要的设计工作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和生产操作条件,这些都是实施"本工序解决"活动的前提条件.最后,佐佐木论述了产品制造部门如何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来百分之百实现"本工序解决"活动,产品开发部门如何将"本工序解决"活动延伸到产品开发中去的设想,这是丰田公司开展"本工序解决"活动多年后所面临的尚待解决的两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以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改进为关注焦点,分析了服务质量改进的动因,提出了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改进策略,给出了服务质量改进中的若干建议,以吸引更多顾客,赢得顾客资产,降低物流企业运作成本,最终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质量》2007,(4):32-33
(接上期) 9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9.1改进 9.1.1持续改进 组织通过对资源提供过程的监测、管理评审、内部审核、产品实现过程的监测、对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需求与期望的识别与分析、自我评价等方式。可以发现各种问题并将其作为改进的机会.以实现对各个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的持续改进。组织宜明确改进活动,建立运营管理所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物流"CPU"基本概念 物流CPU管理方法是为确定并控制每个产品或产品系列在各物流环节的单位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费用预/实算管理精度,将物流各环节的物流费用根据物流成本的特性分配到产品中,按产品成本定额管理物流费用,CPU就是英文Cost Per Unit的缩写.  相似文献   

19.
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对物料采购成本的核算,是否能够更好的发展离不开采购部门的运作。新型制造销售一体型企业为了控制产品生产成本,往往将产品生产环节外包给专业第三方工厂。因此,企业物料采购管理不仅能够影响企业自身利益,对第三方工厂指定交付产品周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如何在生产环节外包情况下对物料采购管理进行优化研究,使得相关企业更好地实现物流采购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丰顺食品有限公司自从创立伊始就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从生产加工环节向前推到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原材料购入阶段,向后延伸到仓储、交付及售后服务阶段,把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中的影响因素和环节,全部纳入质量管理的视野.同时将质量的概念扩充,不再将质量的内涵局限在产品质量上,还把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纳入质量链当中,通过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来赢得客户.经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综合的质量体系,使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大大提高,燕山、企鹅、蜂鸟、驼鸟、啄木鸟等系列面粉在市场上声誉鹊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