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研究国债发行规模监控指标和影响因素,目前我国仍然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数量。在目前金融产品的高收益冲击下,要提高国债投资收益,丰富国债产品,加强规模控制,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资产选择理论对国债的最大可能发行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国债的发行则取决于国债利率和居民对国债资产需求的大小,预防性储蓄存款是制约国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往反映居民应债能力的指标需重新考察。通过对我国国债潜在需求能力的估算和预测,发现我国国债规模已经接近国债的潜在需求能力,国债实际发行空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谈农村居民的国债购买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证式国债以其手续简便、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变现灵活等特点,备受投资者青睐。但是近年来,国债发行对象大多局限于城市居民,县以下城镇和农村居民购买国债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与日益繁荣的农村经济及农村居民强烈的投资愿望极不相符。应在分析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凭证式国债在发行过程中,既有喜又有忧。我国一方面应继续扩大凭证式国债的优势,另一方面,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凭证式国债的品种、计息方法、发行方式和认购方式进行适当调整,扩大认购主体,将柜台交易国债作为理想替代品种,建立多层次的国债市场,扩大记账式国债发行量,弥补凭证式国债的弊端,以有效解除发行中的忧患。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数据,通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静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次多项式曲线较好地拟合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呈向上倾斜,符合纯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长期国债收益率高于短期国债,这与纯预期理论相符舍.我国目前上市国债的期限结构明显不是很合理,短期国债发行量和发行规模较小,超长期的品种还很少,而中长期债券占的比重较大,期限结构并不健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我国国债规模是过大还是尚存在发行规模空间存在较大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8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效应来检验我国国债是否适度,结果证明我国国债发行未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挤出民间资本,它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为我国未来的国债政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浩  白建军  高原 《西部金融》2007,(10):29-30
2007年第一季度,甘肃武威市出现"基金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债发行中存在的凭证式国债期限设计单一、国债承销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建议优化国债结构,拓展投资群体,扩大国债承销范围,培育和发展农村国债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概况及“国债法”制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国债法”制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阐述了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我国制定“国债法”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并对“国债法”的基本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王利平 《现代经济》2007,6(7):35-37
近年来,凭证式国债在财政筹资过程中一直承担着主渠道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储蓄国债是针对这些不足而推出的又一次金融创新。本文介绍了储蓄国债的发行背景并分析了其优点和创新,最后指出了储蓄国债在发行和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资产选择理论,国债的发行取决于国债利率和居民对国债资产需求的大小。目前,预防性储蓄存款是制约我国国债需求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往反映居民应债能力的指标需重新考察。采用ARIMA模型对我国国债潜在需求能力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国债规模已经接近国债的潜在需求能力,国债实际发行空间不容乐观。由于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储蓄中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预防性储蓄的比重仍然较高;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预防性储蓄存款是增大国债可发行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