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哲明 《经济师》2004,(2):267-268
员工内部持股制度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些现代企业也在运用 ,有实行部分员工内部持股的 ,有大部分员工持股的 ,但运用尚不广泛 ,理论与实践都在探索中。现就企业员工内部持股的积极意义谈谈个人认识。一、企业员工内部持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1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员工和资本、员工和员工之间、普通员工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员工内部持股特别是大部分员工持股 ,使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由于员工入股 ,员工不是纯粹的被雇佣者 ,而且还是企业资本的所有者 ,员工的身份不是受雇于资本家 ,而是受雇于资本。这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员工经济地位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司制的发展,委托代理产生的矛盾日益成为阻碍公司健康发展的路障.减轻委托代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捆绑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建立激励机制.然而我国员工持股计划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对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理论进行了描述,并结合我国实施现状提出员工持股计划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转变国有企业利益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从单一化股权向多元化股权的转变,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国企职工通过购买企业股票的方法成为了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出现了一些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对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寻求现阶段实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的可行性建议及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员工通过持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 ,解决了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的问题。商业银行由于其服务的特殊性和竞争的激烈性使其更有必要实施股票期权。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实施股票期权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期权股票的来源 ;权利主体资格的确定 ;期权的有效期和数量 ;行权价格的确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私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私营企业大都采用的家族治理模式,成为阻碍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私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建立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等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其主要包括治理主体的创新与治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邓芸芸 《经济师》2006,(1):132-132,134
在现代公司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经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所有者面临不确定性,其有效解决途径是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基于此,文章对经营者持股制度产生的理论背景、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林炳生 《发展研究》2005,(11):51-52
职工持股,是指企业职工和经营者持有本企业股份而成为企业所有者的经济现象.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职工持股使国有资本、社会法人与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经济成果,是一项具有生命力的改革工程,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持股制的探索与改革中,目前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数据为样本,对高管持股特征、持股角色及角色转换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高管持股角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存在三种角色:所有者角色、经营者角色、所有者与经营者双重角色,且这三种角色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高管持股角色的转换取决于高管持股比例的高低;不同行业、不同属性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角色转换的临界值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研究对于管理层持股试点、股权激励等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司治理针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其目的是对经营者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内部控制针对经营者和次级员工(一般管理者和其它员工)的委托代理关系,其目的是对次级员工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层次的问题。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正> 从上市公司2000年报中不难发现,当一些绩差公司忙于年末重组之际,一批绩优公司却纷纷推出将在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方案,员工持股计划业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令人关注的新课题。西方员工持股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运作框架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简称为ESOPs)是企业员工通过贷款购买、现金支付等方式拥有企业的股票,从而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种制度。员工持股计划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问世以来,已被德、法、英、日等许多西方国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基础上 ,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的承担能力 ,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形式的诞生 ,但也带来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 1)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 ;( 2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3)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不对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正是为解决上述矛盾而产生的 ,企业所有者对经…  相似文献   

12.
员工持股与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员工持股改变了原先的所有关系,使员工具有劳动者和所有者双重身份,把员工持股作为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具有其它改革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代理问题,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不同,经营者更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了规范经营者的理财行为,形成科学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必须建立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企业改革进程明显看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走公司治理之路,而建立内部控制是强化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所有者-经营者"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耿素萍  余波 《经济论坛》2003,(22):37-39
一、经营者物质激励模式的分类(一)持股激励持股激励是指经营者获得一定数额的本企业股票,以委托人与代理人相合一的双重身分享有股票约定权利的一种激励方式。持股激励主要包括期股和现股。期股是指所有者同经营者协商确定由经营者在任期内按既定价格获取本公司股份。从经营者持股的途径看,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经营者出资购买;②企业增值切块奖励;③购买股份折扣赠予;④信用定购分期付款;⑤奖励、红利扩股;⑥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职工持股会),实施股权委托集中购买;⑦经营者完成期限期权计划后行权持股。现股则是指经营者已按上述途径获取股…  相似文献   

16.
刘银国  吴成凤 《经济管理》2007,29(24):15-19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比较评价了世界各国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即职工持股下的员工共决制。  相似文献   

17.
员工持股和管理层持股:从美国到中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对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和经理人员持股计划的介绍与分析,指出在我国现阶段,员工持股计划只适合于个别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具备普遍推行的条件;经理人员持股计划在国有企业中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需要股票市场、法人治理结构等内外因素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8.
职工持股计划与股票期权计划——中国企业激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职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与股票期权计划在国际国内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职工持股制度与将股票期权提供给企业员工与其经营者所产生的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在中国国企中实施职工持股制度与股票期权制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实施这些方法的政策建议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张华山 《经济论坛》2002,(17):28-29
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 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古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由于“两权分离”,就必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制衡的体制和机制,这就是公司治理。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于是产生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己效用目标最大化。经营者掌握着公司剩余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因而可能出现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有者为了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激励的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国际公司治理的重心已从过去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变为调整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国际上新的  相似文献   

20.
泊利和米恩斯以及詹森和梅克林认为,公司治理应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焦点在于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相一致。法马和詹森进一步提出,公司治理研究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中心问题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