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商业活动持续创新发展的背后,马克思的商业资本理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这一理论的科学认识与正确解读,关系到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通过回归《资本论》原文并系统梳理马克思的商业资本理论,结合脱离原典理论后容易产生的认识误区,厘清了作为商业资本最重要的“亚种”的商品经营资本与作为产业资本过渡形式之一的商品资本的实质性差异以揭示商业资本的特殊重要性,分析了商业资本本质职能的实际体现;同时结合基本经济制度,阐释了商业资本介入情况下的新变化及其潜在影响,并系统考察了商业资本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与产业资本之间的关系,为流通领域的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萧灼基 《商业时代》2002,(1A):11-12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我们就要用这一思想来认识商业资本和商业经济的意义。应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花很大精力研究商业资本。从《资本论》的第二卷就可以看到:商业资本的功能,作用,定位都讲得非常深刻。比如说,马克思在讲到资本循环时说,资本循环有三个阶段,就是货币循环,生产循环,商品循环。他强调商业资本循环意识非常重大。产业资本,生产资本到商业资本这是一个跳跃。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就无法实现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也不能实现商品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因此商业非常重要。恩格斯也曾讲过生产和流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流通,没有流通也就没有生产,他说生产和流通是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关系,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对我们现在也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通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第一卷所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每一个个别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也就是每个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中的直接生产过程)。第三卷所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也就是从总体看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这两卷之间的第二卷研究的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对于马克思的这样一个叙述程序,或许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马克思在讲完个别资本(企业)的直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第1篇中深刻地阐明了“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的理论。这是对单个产业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论述了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形态、三种循环的统一及其各种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和在时间上的继起,创立了科学的资本循环理论。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不仅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再生产与流通中的对抗性矛盾,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资本循环研究的主要问题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并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资本。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中才能增殖自己。在运动中它总是从流通领域进入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向阳 《商业研究》2005,(15):12-15
按照建设而不是批判的思路对《资本论》中的流通理论进行新的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中流通现象的研究,论证了在流通的作用、形式、内容、时间、费用、目的等方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2015,(5)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经济形态以及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其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对应的生产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资本论》首次出版至今已超过14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当中《资本论》对世界生产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其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有助于把握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并指导我们生产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该文将对《资本论》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迄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已被历史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补偿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资本论》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论述了工人利益的受损与补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补偿、生态断裂与补偿等问题。《资本论》中的补偿思想对于中国协调劳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维佳  贺伟 《现代商业》2013,(32):262-262
《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与马克总研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是马克思进行《资本论》创作过程的重要前奏,而且是理解整个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过程也就是《资本论》的创作过程。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商品流通理论是一座宝库。在商业体制改革中,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研究和运用这些理论。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向同志们请教。一、以马克思关于商业资本职能的理论为指导,确立商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关于商品流通的理论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使命,就是通过“对产业资本流通过程起中介作用的这种活动”,①为产业资本的再生产循环服务。  相似文献   

12.
李开彦  李宾 《现代商业》2011,(20):164-16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过程的描述,揭示了近代英国从以小农经济为代表的一元经济形态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为代表的二元经济形态的历史过程,是后期二元经济理论研究鲜有涉及的内容;马克思揭示了农业部门在促进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后期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开创性地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规律,显然不同于西方多数学者从生产力角度着眼研究二元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思想的牛市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过分鼓吹私有化、输出民主和市场自我调节,结果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灾难。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有好几天,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第一部在法兰  相似文献   

14.
外贸仓库工作,是整个外贸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贸仓库是对外贸易商品流通的一个中间环节,起着进、销的桥梁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论述商品流通时,曾对仓库的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马克思指出:“没有商品储备,就没有商品流通。”“只是由于有了这种储备,流通过程从而包括流通过程在内的再生产过程的不断连续进行,才得到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1972年版第184、165页)外贸仓库不仅为生产和流通服务,它本身也担负着一定的生产任务,如对出口商品的挑选、整理、加工、改制、包装、刷唛头等,这些都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仓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例如,商品流通越快,企业占用资金就越少,费用水平就越低,经营成果就越大。相反地,如果商品积压,资金不能周转,或者周转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回到经典文本,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批判凯恩斯《通论》中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证明凯恩斯经济危机原因理论前提的三条基本心理规律是错误的,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不断发酵的客观结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研究的是<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其中心是,揭示资本是如伺参与对剩余价值的瓜分的.考察的是,货币资本独立化为生息资本及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结论是,生息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借贷资本.借贷资本作为货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二重派生形式.  相似文献   

17.
商业和其他涉及商品流通领域的部门,应该重视和研究缩短商品流通时间,这是直接关系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一、为什么要缩短商品流通时间?从理论上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的《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有两处提到流通时间:第一篇的第五章和第二篇的第十四、十五两章。前者是从资本形态的变化及其  相似文献   

18.
郑伟 《中国市场》2011,(35):110-113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继承了他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但马克思并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辩证法的著作,而是在他的著作中以方法论的形式运用着辩证法,《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代表作。辩证法是贯穿于《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它通过《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这一明线表现了出来。所谓《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是指:以剩余价值概念为核心的,以概念所体现的客观矛盾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基础的,表现为一个概念之间不断流变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动态发展过程,在《资本论》中具体表现为:前导性概念层、本质概念层、中介概念层、具体概念层之间的层层递进的主体概念之间的横向辩证转化,以及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平均利润这四个概念层次之间的核心概念所形成的纵向辩证转化。这一纵横交错的概念转化体系,使马克思的辩证法在《资本论》中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为根本目的;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的揭示在总体上体现为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矛盾的揭示以概念的不断"流动"为表现形式,体现为一个按照"正—反—合"的模式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概念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流通概念的涵义是什么,即流通过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是在分析社会主义流通过程时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资本论》第二卷分析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包括个别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包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价值补偿与物质替换),这是没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中,集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地租理论。他说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土地被大土地所有者垄断,农业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而向大土地所有者租地,再雇佣失去土地的劳动者为农业工人从事农业生产。由此而产生了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联结这个经济关系的纽带就是地租。马克思还分析了地租的两种形式: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垄断产生的,任何地块(包括最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