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商》2015,(23)
根据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具体包括旅程隐喻、建筑隐喻、比赛隐喻、家庭隐喻、宗教隐喻和商业隐喻。本文结合Mandelblit提出的认知翻译假设,探讨了译文中隐喻翻译所使用的策略,可以发现: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翻译应在两种情况下采用换译和增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人类借助较为具体的事物谈论较为抽象的事物。隐喻意义的形成就是把始源域(domain)的图式结构投射到目标域上,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IN的隐喻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由始发的空间域向时间、状态、数量等认知域影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有着相似点的认知域互相作用,相似是比较的基础。分析介词IN隐喻意义的认知基础——其最基本意义,表示空间方位"体"的三维概念。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汉“人生”概念隐喻既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和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它们都呈系统性,都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人生”这个抽象概念,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概念隐喻网络体系。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也体现了语言的系统性。“人生”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系统性和文化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德喻。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5,(3)
秋风送爽,秋菊怒放,菊花以其千变万化的花姿,独特的开放季节,顽强的生命力,在唐诗中始终是隐喻意向不可或缺的题材。在文人的认知中,迟暮之悲,隐逸之愿,思念之伤,长寿之盼,菊花在唐朝诗人的笔下,总有喻意千万。本文通过研究唐诗,发掘菊花的隐喻之意。  相似文献   

5.
刘丹丹 《华商》2008,(3):117-11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隐喻性的。因此,语言中的隐喻是施喻者和受喻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的主要隐喻类别进行归纳和分析,论证了Lakoff提出的"隐喻无处不在"的观点,证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许多经济概念都是由隐喻来构建的。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能迅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经济语篇的阅读能力,这也为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商》2015,(7)
爱情是人类最悠久、最神秘的情感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隐喻会使有关爱情的表达变得更加精妙,使许多爱情故事变得更加美好。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出发,以认知视域分析探讨隐喻翻译的方法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不同语言之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传递的等值。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本文以英汉的许多习语和名著中许多隐喻的运用为例,旨在探讨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词汇存在很多的概念隐喻特征。本文在对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概念隐喻探讨BE词汇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认知的发展过程中,空间隐喻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在我们学习英语介词的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空间隐喻,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真切,能够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空间隐喻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应用在时间、数量方面,还会应用在状态和范围方面,这些抽象领域应用空间隐喻,体现出了空间隐喻的广泛性、系统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除此之外,空间隐喻的应用还体现了在人类的语言发展过程中,隐喻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是时代特征的标志,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体现。流行语的产生及普及与人类的认知能力息息相关。在隐喻、转喻、象似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流行语的产生及理解的理据。由隐喻、转喻及象似性产生的流行语体现了人类思维模式及认知能力。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流行语被赋予了新的情感色彩,同时体现了人类求新、寻简、标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联系密切,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而不同语言文化在隐喻运用上又往往有较大差别。在分析了隐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后,阐述了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最后比较了英汉不同文化下的隐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与传统的语言观不同,认知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在人类的概念体系中产生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和系统性的,而非语言性的,习语的语义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有理据和动因的。隐喻、转喻和普遍知识三种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其中隐喻概念是我们理解习语的最重要认知机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习语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习语的语义,这时习语的外语教学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基于最小描述长度(MDL)方法来进行特征码检测,根据检测量分布的推导结果,提出了检测门限对检测性能、特征码位置不确定性和信噪比变化自适应的MDL特征码检测方法。当基于特征码进行通信信号分选时,新方法具有更好的应用灵活性,且检测性能对频偏具备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认知论视角,以态度构成、态度行为关系等心理学认知理论为基础,重构了品牌资产评价模型,并以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顾客样本数据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表明,模型整体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普适性,但在品牌资产的具体形成路径方面存在显著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0名受试学生的英语录音进行语音可理解度实验,发现EFL英语语音的可理解度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零语境条件下的语音可理解度不到0.6。进一步研究发现有8类语音“错误”在低语境条件下影响语音可理解度。结合声学分析来看,这些错误均涉及音段的质变,而语音“偏误”由于对音段没有质的改变,在一定语境的作用下,没有发现其对可理解度产生直接影响。语调、节奏、停顿等超音段因素的某些次标准特征有时容易对听者产生误导,使其在理解时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若是在有一定的语境和允许听3遍的实验条件下,并不至于导致理解失败。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与英语这两种发达而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语言都包含着丰富的词汇,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颇为相似.通过大量的成语实例对汉英成语的异同、对比、表层结构与内涵及两种成语的相互借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英汉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广告语言都受历史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反映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它们既有文化共性,又在表达习惯、词汇句式、语意重心以及用语内容上呈现出语言文化差异。在英汉广告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应以语言为媒介,很好地搭建起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中西的跨文化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观念营销的营销组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念营销指企业在追求自身经营目标时,通过设计、推广和灌输与自身产品相关的理念,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而达成交易的过程。本文认为,企业要获得消费者认可,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设计、推广以及向消费者的灌输;观念营销由观念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沟通策略等五个方面构成,而企业文化力、市场前瞻能力、观念力、产品力、通道整合能力等是影响观念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认知无线电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功利导向的市场化改革不是万能的,至少不适合科研领域。科研的根本动力是人对科学问题的兴趣,而功利化冲淡人对科学的兴趣,使人分心、浮躁和思想不自由,因而不是科研的动力;而是科研的阻力。科学产品具有自然垄断性、公共性、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性,因而容易使市场失效。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中国科学的进步远不如经济的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