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在近30年,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独特的主导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多方的高度认可与称赞. 在英语里,China既指中国,亦指瓷器,区别仅在首字母的大小写上.以一个单词将瓷器及其发明国并称,足见西方人对瓷器及瓷器母国的崇拜,这也印证了“中华向号瓷之国”.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在近30年,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独特的主导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多方的高度认可与称赞. 在英语里,China既指中国,亦指瓷器,区别仅在首字母的大小写上.以一个单词将瓷器及其发明国并称,足见西方人对瓷器及瓷器母国的崇拜,这也印证了“中华向号瓷之国”.  相似文献   

3.
德化窑瓷器是我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生产的白瓷深受全世界瓷器收藏者的青睐,尤其是德化窑生产的“孩儿红”瓷器,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形成的,因此“孩儿红”瓷器制作成功的几率很小,流传下来的也是少之又少,它彰显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笔者通过本文来简单介绍德化窑“孩儿红”瓷器.  相似文献   

4.
展讯发布     
《中国拍卖》2012,(6):4-7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该展览精选148件套精美瓷器.从明代早期外销瓷.到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再到清代中期欧洲仿制的瓷器.充分展示那段鲜为人知的瓷器贸易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同时也展示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瓷器”于2005年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虽然扭转了“景德镇瓷器”被其他产地陶瓷肆意假冒的局面,但景德镇陶瓷行业内部仍然处于一种低价倾销的无序竞争状态。因为原产地保护制度毕竟是“舶来品”,我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本文从制度安排和技术标准等几方面入手,提出逐步完善“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制度的对策与措施,以提高“景德镇瓷器”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活着的瓷器     
刘阳  六指 《市场周刊》2010,(9):70-73
“CHINA”本有瓷器之意,瓷器曾经是中国的符号.可这追溯起来也是小几百年前的事儿了。今天的瓷器像是遇上金融危机的富二代,有那么点气质.却只是那扬起45度角后.天边的一抹残虹。就跟那些口口相传的历史被封进书籍一般,精致的瓷器也只能关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或是收藏家的官邸之中——仅供围观。  相似文献   

7.
<正>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如同汹涌的海潮,一浪推着一浪,奔腾不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拍卖,这个近代的“舶来品”也开始复苏,重新出现在华夏大地。1992年在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与领导下,北京拍卖市场与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北京国际拍卖会”。这是北京恢复拍卖业后举办的第一场包括青铜器、瓷器、字画、  相似文献   

8.
尽管时间跨度上只有三十八年.但作为我国工艺史上的辉煌片断,民国瓷器早已有了“中国瓷业史上的复兴之花”的美誉。在全国又兴“收藏热”的当下,民国瓷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收藏视野。拂去百年尘埃,今天.它依然光彩如初。回眸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洋货冲击.中国传统瓷器生产呈现出衰败之势。为抵制洋货,一些实业救国人士开办了瓷业公司,如厦门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等.从民国初年至民国二十年之间,全国陆续开办了二十余家瓷业公司。同明清瓷器生产一样,彼时的景德镇仍然是瓷器生产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9.
广闻博览     
八字诗篇 我国古代诗篇《弹歌》,写制造弓和打猎过程,只用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前四个字写砍竹造弓,飞土是射出土制的陶丸,逐肉是追赶野兽。 九字广告 海外有一家瓷器商店的广告,只用九个字:“瓷器,你的名字叫中国。”因为英文瓷器与中国都是China。  相似文献   

10.
汝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且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在宋代是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口.可想而知宋代汝窑的瓷器烧造技艺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汝窑瓷器以天青釉而闻名于世.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再无超越。除了天青釉之外,蟹爪纹、香灰胎也是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本文作者从瓷器的釉色、胎体及器物的口、唇、腹、足等十个方面分析介绍汝窑瓷器的特点,以希望对那些喜欢汝窑瓷器、爱好收藏汝窑瓷器的人士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打破了以往从“源语”、“译语”两方面入手研究翻译问题的传统,开始把目光转向“读者反应”,这也给圣经汉译带来新的气象。通过对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圣经对希腊语单词καρπov的汉译比较可以看出,功能对等理论背景下特殊的翻译技巧与处理方法,如取消比喻修辞手法采用直说,暗喻修辞手法转译为汉语熟语表达,依据中国人认知习惯改变限定语,依据汉语表达习惯抽象概念转译为具体概念等。  相似文献   

12.
戎马 《中国广告》2011,(11):119-121
符号是对语言和文字的图形化逻辑行为的转换,不是个人对文字解读导致的视觉形态,是在社会中大多人对文字游戏转入图像游戏的思维实践。是一种想象知觉、个性品质的系统活动表现方式。公共符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公共产物,用最简单的图形解决最繁琐的语言表述,如用符号来解释“此时此地”要“做这做那”,它就可避免众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的困惑或迷茫,也同步找到了行为的失落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将“吃”从补充身体所需能量上升到精神生活的层面,使“吃”成为饮食主体的“知”、“情”、“意”有机统一的“外化”过程、“心态”抒发过程和精神性自由活动过程。因此,中国人是以一种诗性的目光来观照和对待“吃”的。这种对“吃”的诗性体认,不仅将“吃”变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活动,而且使“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中国人因之学会了以一种诗性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和社会人生,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艺术——集物质与精神的价值于一体,把自己的现实人生艺术化。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库恩所著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问世,为科学发展的模式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词汇——“范式”。这引起了人们对范式理论的关注和不同方面的研究与解析。比如讨论范式的内涵和功能,探讨范式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将“范式”引入其他学科等等。文章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借用社会学中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对库恩的范式理论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三星堆地区出土的玉(石)器上发现了指南针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字。其中,指南针是玉(石)的,不会转动,是象征性的,可能当时已有会转动的实物。这一发现,把中国指南针的发现史推到了伏羲时代,而其上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字的发现,更显现出在上古时代我们祖先对空间的认识,这些古文字比甲骨文更早,那种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顶峰”的观点是错误的。由此可推断,中国文字的发展史至少在万年或万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不断得以发展完善。与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我国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也分别经历着从"迷信"到"迷惘"、从"突破"到"愤恨"、从"疏离"到"务实"、从"自发"到"自觉"的嬗变。影响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认识变迁主要因素有政治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民族情感等。思考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认识的变迁,从而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记录和承载着文化的内蓉,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通过对英汉语言物质结构(文字结构、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文字结构体现了中医“整体、辩证、综合”和西医“局部、静态、分析”的医学观;英汉语句子结构反映了西方文化“重律轻德”和中国文化“重德轻律”的“法治”观;英汉语篇结构展现了西方民族“直线型”和汉民族“螺旋型”思维方式的特点。因此,从英汉语言物质结构可以明显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了苏联传统教科书体系的研究视域,重新建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以人和实践为主题的新马克思主义。从表层看,关于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问题的探讨,但从实质看,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问题的研究。通过对“人道主义与异化”和“实践唯物主义”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展示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发展路向,它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必须在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寻找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中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传统汉语语法对词的分类方法是从印欧语系语法体系直接引进而来,然而汉语自身所具有的音系、语词、句法结构特征都明显地区别于印欧语系,致使汉语语法对词的分类不能"恰当"地切合汉语语料分析,并造成汉语的词性分类与词的句法功能"两张皮"。这也长期困扰着中国菜名的语词研究。从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词与句法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中出现了大量的"过译"现象。"过译"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过度"翻译,而是因英语与汉语语词与句法结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严复的译作《原富》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西方最新的思潮,启发了国人的心智。通过比较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文和严复的译作《原富》,从经济自由主义、反重商主义和最小政府三个方面,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在更深层次上把握严复对于亚当·斯密观点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探究严复的富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