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崇义县为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决定在全县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体作法是:一、成立“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培训机构建立县乡两级组织网络,并实行挂牌制。一是建立县级培训基地。以县委党校、县职业中专为依托,成立崇义县“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二是建立乡镇培训基地。以乡镇党校、农技站、乡村示范服务基地、党员电化教育室等现有的教育阵地为依托,成立乡镇“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师资力量由三方面人员组成:一是从县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针对农民受教育少、农村教育差、农业教育水平低的实际,在教育上创新。要实行“三化”、“三条路”并走,即富余劳动力要技术化,走农民致富之路;新生劳动力要知识化,走农民市民化之路;农业劳动力要科技化,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最主要的建设者。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决定着我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生态化(即农业"四化")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以农民的知识化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在保证农业生态化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化"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陈得良 《乡镇经济》2003,(10):41-43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民收入总体增长较快,但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下降趋势,面对新的阶段,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来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农民知识化是农民增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曾秀萍 《老区建设》2008,(10):59-61
“农民知识化”工程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长效工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政策缺失、农民教育内容缺失、农民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方式陈旧。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8.
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近8亿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本文论述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万丽娟 《老区建设》2008,(22):41-42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但农民整体素质的低下和劳动技能的缺乏,使得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首先谈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影响农村成人教育的原因,最后依此提出解决农村成人教育问题的一些对蓑。  相似文献   

10.
陈玉玲 《新西部(上)》2010,(2):121-121,128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其次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注意推进农村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形式,全面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和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刘庄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是发展集体经济的老典型。60多年来,刘庄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如今的刘庄村,已经成为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的现代农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公共财政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中央政府承担的责任过少,实际上是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承担了主要责任。这种投入体制一方面导致相当多地区的县乡财政难以支撑,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农民承担过重的教育负担。  相似文献   

14.
潘敏 《辽宁经济》2004,(11):37-3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当前农村发展要适应新形势,以科学地发展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推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组织、新风貌、新班子为重点内容的“新农村建设运动”,确立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手段推广新技术多年来,农民都是父业子承,在生产上多为行家里手,但在经营中多数是“门外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常为“种什么、怎么销”而发愁。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增收空间…  相似文献   

16.
《乡镇经济》1998,(1):36-37
农业干部院校是80年代初期为适应党的中心任务转移和干部“四化”要求而诞生的新型人高校,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干部的专业和文化知识补课,解决干部新老交替中的“知识化”问题。几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干部培训的内容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留守农民”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由于多种原因,这个特殊群体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留守农民”是当前农村急需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霍渊 《西部大开发》2010,(6):108-109
本文讨论了新时期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农村教育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只有立足现实,依托载体,凝聚人心,就能找准新时期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融合点和根本点。  相似文献   

20.
熊坚 《老区建设》2007,(9):24-2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的历史条件背景下,农村教育已成为了我国在此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了,我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才能找到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