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国粮调〔2016〕210号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要求,今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具体到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有三个核心原则: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补贴资金  相似文献   

3.
正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要求,2016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实行"市场化"加"补贴"的新机制,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志着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品种在历经8年的临储政策后,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国务院要求农发行要发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既为玉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也对农发行的粮食贷款带来机遇和挑战。农发行必须突破只支持收购环节的单一模式,拓展粮食全产业链,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跟市场,培植优势,固本强基,确保粮食主导银行阵地不失。2016年,国家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收储政策的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既为玉米产业  相似文献   

5.
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末出台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两个主要目标的同时也产生了多重负面影响。玉米临储政策必然走向终结,代之而行的是"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收储政策改革。新的玉米收储政策虽为初始状态,但也开始释放某些效应,包括农民收入的显著下降、市场结构的不适应、改革方案的粗放以及为下游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等。国家应加快完善改革方案并不断创新农民增收思路,优化玉米收购市场结构,建立协调发展的玉米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之后,在主产区实施多年的临时收储政策被"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新政策取代,东北主产区玉米流通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很多人用改革超预期形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果。但是,为什么在取消临储收购后没有出现预想之中的"卖粮难"?为什么会取得超预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玉米收储采取"粮食市场化"加"补贴"的新机制实施后,辽宁分行提出与中粮集团合作信贷支持粮食加工企业的创新模式,打造"第三方监管升级版"的工作思路。近期,国家发改委明确,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玉米收储采取"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在新的收储机制下,粮食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市场化收购将成为解决收购问题的主渠道。为适应粮食收储的新形势,辽宁省分行粮棉油处认真研习总行文件精神,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多次组织银政企座谈,立足辽宁省情行情,结合粮食专家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国家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2017年,国家继续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玉米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现已形成,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加工企业全面激活,改革效果好于预期;2018年国家进一步巩固放大玉  相似文献   

9.
2008年我国启动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保护了农民收益,也稳定了玉米的市场价格,但同时也带来玉米价格倒挂,库存压力增大、粮食种植结构失衡、加工企业成本上升、发展停滞等问题。2016年,国家对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进行改革,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新政策实施二年多,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进行一下梳理,分析思考政策改革后的影响,有助于对今后粮食政策的制定积累经验,更为今后粮食生产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施8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玉米市场化水平逐步提高,先前玉米贸易"线断、网破、人散"的格局也逐步扭转,玉米贸易商日益崛起,成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群体。同时,随着东北玉米去库存持续推进,大量仓容闲置,再借助第三方资金的大量介入,贸易商的渠道实力、资金实力、仓容实力均日益壮大,可谓是"有钱收粮、有仓储粮、有路卖粮",甚至已经发展到能阶段性主导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玉米收储改革正式开启,国家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今年4月底,2016年玉米收购工作已结束。新机制实施的成效如何,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对于玉米政策的调整,文件指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本文利用一套独特的且具有全国代表性的1942家家庭农场两期跟踪调查数据,基于DID方法,分析了此次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经营决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收储制度改革导致家庭农场玉米种植面积显著减少,该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健性;(2)家庭农场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总体经营面积的下降而非种植结构的调整,因此收储制度改革对规模经营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可能产生不利影响;(3)收储制度改革更多体现了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的影响,生产者补贴制度由于"补贴错位"而作用甚微;(4)收储制度改革通过风险机制和收益机制影响家庭农场的经营决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风险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国家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了临储收购,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有人收粮、有仓收粮、有钱收粮",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培育,吉林省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骨干、民营企业为补充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只要市场消费平稳,购销有序,"有人收粮、有仓收粮"完全可以做到。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核心问题是"有钱收粮"。2016年以来,吉林省粮食局在积极引导市场预期,统筹多元  相似文献   

15.
2016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其间经历了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以及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建立两个阶段。利用2010~2017年全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DID设计,本文分析了此次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间异质性。在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改革对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总投入均有很强的负向影响;在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二年,虽然改革对玉米单位面积总投入依然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但是对玉米总产量以及播种面积则呈现出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对玉米生产者来说,改革第一年没有配套支持制度,玉米种植收益下降;而在改革第二年,以生产者补贴为主的配套支持制度建立,玉米种植收益上升。  相似文献   

16.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中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和及时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家庭农场追踪监测数据,检验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后,2016年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没有实施收储制度改革地区的玉米农场。这是因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由原先的国家指定收购转为市场主体自主收购,生产者必须随行就市销售玉米,从而面临市场销售问题,而加入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销售风险。因此,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开始对生产和需求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国家战略问题。面对我国粮食收购量、库存量"双高叠加"态势持续发展,着力化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提升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是当前粮食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收储政策演变及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下,玉米主产区内新型经营主体的粮食收储运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万欣农业合作社为例,梳理分析其玉米收储模式的演变及原因,旨在为研究构建农业合作社粮食产后"全程不落地"收储技术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走向终结,代之而行的是"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收储政策改革。从市场化改革破冰,难中推进,到2017年波澜不惊、平稳运行,新的玉米收储政策释放积极效应,整个市场发生了多角度的变化。市场化改革下的内蒙古实践,不仅展示的是内蒙古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也蕴含了内蒙古粮  相似文献   

19.
一、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当前,在东北地区,按照粳稻每公斤1.84元、玉米每公斤1.50元的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按照每公斤3.70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三个核心原则,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取消已持续8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将对玉米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制定补贴政策,如何走好市场化之路,将关系到农民收益、产业健康发展、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