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清朝仓储制度是借鉴前朝经验建立起来的,从开始就比较完备。一、清代的京通仓清代京通仓是在明仓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整个仓群包括大型仓库15个,1362座。主要贮藏由各地缴纳的税赋漕粮,并按种类及支放用途分存,以保证官俸、京城军粮供应以及平粜、赈济之用,其储粮规模与明代的每年400万石相当,最多时可达年700万石。京通仓事务由仓场衙门管理,北京设有总督仓场侍郎,也称仓场总督,户部满、汉侍郎中各出一员担任,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灾害群发期”,伴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朝廷的荒政制度、仓储制度的订立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随之而起,与此同时,全社会灾荒赈济协同机制的构建也渐渐趋于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边疆治理的本质是国家希望区域治理与基层治理平稳有序,这不仅符合国家经略边疆的方针和政策,而且契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朝廷出台灾荒赈济机制的目的也在于此。清代云贵地区赈灾机制的构建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这一要求,因而推动了西南边疆地区社会公众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客观上提升了朝廷经略边疆的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三、粮食经营产业化的主要形式粮食经营产业化是一种制度创新和经营形式创新。制度创新是指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探索、开创粮食经营新体系;经营形式创新是指在深化农村经济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形成的完整连结各产业链的粮食一体化经营新形式。粮食组织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4.
清代江南地区社区赈济发展简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滔 《中国农史》2001,20(1):45-50,90
文章对清代江南地区赈济行为的社区化倾向作了简要梳理:在清前期(顺治至乾隆中期),以社区为单位的赈济已广泛存在,只是官方介入较多;从乾隆晚期至嘉道时期,随着国家荒政体系的逐渐衰败,社区赈济民间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由地方力量倡率的“小社区”的赈济活动不断兴起,并提负起重要责任;咸丰以后,社区赈济向多元化发展,但仍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由乡镇组织的赈济活动替代了以都图里甲庄圩为单位的小型社区的赈济。  相似文献   

5.
第一期论原始农业起源过程中的“观念农业”阶段…………徐旺生井田制拾遗………………於忠祥  鲍春生绿洲农业开发与楼兰古国生态环境的变迁………………谢  丽南岳衡山寺庙土地经营研究………………张齐政简论鱼鳞图册…………赵  冈清代江南地区赈济发展概况…………吴  滔清代湘米贸易论略…………钟兴永民国年间冀中农户劳动生产率研究…………侯建新建国四十五年来南方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黄国勤清《本草纲目拾遗》兽医方考注…………冯洪钱注释求索《司牧安骥集》一得续…………邹介正关于"耦犁"几种解释之商榷………  相似文献   

6.
清代佛山义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义仓是解决民食的重要储备机构之一,但在封建势力的控制下,大多数仓廪管理混乱,积谷溃散,成为贪污纳垢的场所。不过“天下四大镇”之一的佛山,其义仓却是当时南方优秀仓储的典范,它能长久地担负起赈济灾民的任务,使佛山渡过多次的社会危机。在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它不断地发展储备规模,正常运作,它浓厚的商业经营色彩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给中国粮食仓储制度带来的新活力,这正是区别于传统的封建仓储的重要特征。佛山义仓已经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储备的功能,同时在社会管理中也成为重要的控制形式。佛山义仓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后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启事(一)     
<正>为了提升《粮食问题研究》期刊的学术性、权威性、可读性,坚守粮食舆论阵地,更好地服务粮食经济发展,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体验,我社荣幸邀请到业内知名专家,于2017年1月正式恢复《粮食问题研究》编委会制度。其中编委会主任由丁声俊担任,编委会委员为郭晓鸣、黄玖辉、贾晋、李国祥、邱雁(按照姓氏序母排序)。感谢编委会成员对《粮食问题研究》的大力指导,希望广大  相似文献   

8.
清初东南区域出现了粮食过剩的情况,于是,许多农民转而进行经济作物及手工业的商品经济生产,使东南经济日趋活跃,出现了康雍乾盛世的繁荣。然而,小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导致东南区域粮食减产,乃至成为缺粮区,粮价飞涨,老百姓生活困难,出现了闹赈、禁粜、抢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清廷为解决这些问题,拨款运粮至东南赈济灾民,赈济成为国家财政最大的负担。面对这些问题,东南人民出现了两派意见:儒生与城市平民主张禁止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粮食生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官府支持这种政策。可是,农村的农民与地主为保住较高的利润,却反对所谓的“重农抑商”政策,因而,官府禁种经济作物的政策无法贯彻。不过,清代中期东南区域发生的社会动荡也说明,缺粮至少已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嘉道时期东南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9.
论储备粮量的界定及其流转王文举我国从1990年开始,各级政府陆续成立了粮食储备局,开展了粮食储备工作。在调节供求、平抑粮价保障生产者、消费者利益,净化粮食市场环境,保护粮食流通顺畅,救灾备荒赈济灾民和参与粮食进出口贸易,保持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国外粮食流通体制评价及其启示(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流通体制,是指对粮食流通过程中的经营主体、流通渠道、流通方式、购销政策和价格政策的制度安排。通过介绍与分析美国、日本、欧共体等粮食主要生产、消费国的粮食流通体制,以达到对国外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从而为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天下第一仓     
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目前还沿用着一座清代粮仓—“丰图义仓”,这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粮仓。丰图义仓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是官督绅办的民用粮仓。清代陕西著名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原是大荔县朝邑镇人,他一生居官清正,颇受人们拥戴。有资料记载:“光绪年间,黄河泛滥溃决,饥民遍野,惨不忍睹。”忧国忧民的阎敬铭为赈济灾民,筹集3万多银,历时三年之久,建成了这座号称容纳3万石粮食的粮仓。丰图义仓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砖砌周垣内有仓洞58个,每洞可储粮7.5万公斤。该仓全部用窖洞形式,用青砖砌成,坚…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宝应县粮食局根据上级部门通知要求,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年度粮食收购资格核查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行政审批环节上出台了多项措施,针对部分粮食经营主体征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否还要进行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粮食收购资格核查和《粮食收购许可证》年审(检)制度是什么关系等问题,笔者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准确把握和规范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工作进行了分析。一、国家"简政放权"  相似文献   

13.
<正>(一)秦朝的仓储管理制度古代历史提到秦汉时期中的秦朝,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但秦代的粮食仓储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在先秦时期已经制定并行之有效的延续。因此,这里提到的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是指春秋战国以来的秦朝到秦始皇执政时间内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徐晓望 《中国农史》1994,13(3):31-38
清初东南区域出现了粮食过剩的情况,于是许多农民转而进行经济作物及手工业的商品经济生产,使东南经济日趋活跃,出现了康雍乾盛世的繁荣。然而,小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导致东南区域粮食减产,及至成为缺粮区,粮价飞涨,老百姓生活困难,出现了闹赈,禁粜,抢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清延为解决这些问题,拨款运粮至南赈济灾民,赈济成为国家财政最大的负担。面对这些问题,东南人民出现了两派意见:儒生与城市平民主张禁止经济作物处  相似文献   

15.
金元明清北京粮食供需与消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历为金元明清四个王朝的都城。国都地位的确立,使城市与区域人口呈周期性急剧增长,粮食供需矛盾尖锐化,解决粮食来源遂成为历代之急务。当时北京粮食供给主要仰赖输入外地粮食和发展区域农业两大措施。供给北京的巨额粮食除用于皇粮、官俸、兵饷和匠吏工食外,还大量用于市场平粜,贫民赈济和近畿州县的救灾等。历史地看,为稳定和确保京师粮食供应,输入外地粮食和开发京畿农业应该是并行不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样米在税粮的征收、运输、存储、支放与民间粮食流通过程中,起到了标准和规范作用。本文以《钦定户部漕运全书》《钦定大清会典》《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清实录》及相关地方志资料为基础,集中研究样米的内涵、应用、弊端及制度。此外,还讨论了规范粮食流通的关键标准量器——样斛。研究认为:干、圆、洁、净是清代乃至传统社会中甄别粮食质量的最高标准,有效保障了粮食的征收与流通;多方评估、签订契约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样米标准自身的不足;官斛校验及严禁淋尖踢斛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样米乃至粮食流通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规范粮食调控贷款操作,加强粮食调控贷款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精神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粮食调控业务,是指在国家粮食储备业务以外,企业从事政府委托的粮食政策性购销业务。第三条 粮食调控贷款是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下同)为支持企业开展粮食调控业务而发放的收购资金贷款。第四条 粮食调控贷款发放…  相似文献   

18.
学术研讨题目(1)王星光:农业考古学的形成浅谈(特约讲评:樊志民博士)(2)王利华:农史工作者的自我定位问题(特约讲评:王星光教授)(3)李令福: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特约讲评:萧正洪博士)(4)吴滔:清代嘉定宝山地区的乡镇赈济与社区发展模式(特约讲评:曹幸穗博士)(5)曾雄生:电脑时代的农史研究(特约讲评:曹幸穗博士)(6)卫斯:小议甘肃民乐灰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及年代(特约讲评:吕卓民博士)(7)杨九龙:农业古籍数字化尝试《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CIP与比较研究(特约讲评:曾雄生副研)(8)倪根金:20世纪中国林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述了清代广东缺粮的原因。分三方面探讨清代中央政府及广东地方当局为改变粮食供求状况而采取的政策:(1)流通政策:实行比明代更为严厉的禁籴政策,禁止本省大米出口,其次是鼓励省内地区的粮食流通,外省大米进口,逐步放宽外洋大米进口,增加本省粮食供应数量。(2)积贮政策:加强州县一级的粮食贮备,严格常平仓的管理措施,保证省、府常平仓的储存数量,鼓励民间社仓、义仓的发展。(3)生产政策:通过大力垦荒,推广农业技术、大兴水利建设以增加粮食生产。但总的来说,清代广东粮食政策是不成功的。关键在于土地的增长及粮食生产的增长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粮食价格制度转型的效果与实践经验分析从美国整个政策演变过程看,价格制度作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美国农业政策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经历长达八十多年的政策调整和转型,已经形成了一套健全的价格制度框架。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在不同历史时期保持美国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去农产品库存化,保障农场主利益,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和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