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2日,中铝公司对外公布。将用72亿美元以认购可转债方式增持力拓(Rio Tinto)股份,用约123亿美元入股力拓有关铁矿石、铜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并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两项交易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9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1,海尔和中海油这样的大收购者将卷土重来。尽管在最近的收购战役中他们运气不佳,但对全球扩张的追求不会减弱。  相似文献   

3.
周力军 《经营者》2005,(8):103-104
<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在2004年已初现端倪,如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海油在海外并购油气资源等。2005年,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资产的趋势加剧:大的有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大宇,小的也有奇瑞在马来西亚、伊朗设厂生产。一向吸引外资的中国汽车行业突然大幅迈出海外并购的步伐,跻身到世界汽车的大潮之中。TCL先后收购施耐德、汤姆逊的彩电部门和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则是中国企业向世界级企业进军过程中通过跨国并购、迅速扩大规模的典范,开创了海外大规模并购的先河。海尔收购美国家电巨头模式美泰克更成为近期传媒关注的焦点。去年中国公司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330亿美元,中国将在今后四年成为全球第五大外国直接投资供应国。市场需求是中国公司全球并购行动的根本动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收购技术先进的欧美企业是迅速拉近中国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有效办法,快速做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并购迅速扩大规模。海外并购,其战略意义显而易见, 被收购的跨国公司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广大的海外渠道和知名的品牌,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加上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国际竞争力似乎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4.
《企业与市场》2006,(12):82-82
目前国内的并购市场有三种类型: 1.中国企业的境外收购。比如中海油的海外收购。 2.外商企业在中国的收购。 3.国内并购。 2005年到2006年8月份的公布数据显示,并购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2006年前8个月,三种类型的并购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海外并购应重视国际游戏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单纯来看中海油、中石油这两起并购事件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但细细想来还是能够在这两起并购案中找到一些相通的问题,而这两家企业处理手法的不同以及最终它们一胜一败的结局都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  相似文献   

6.
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公布了2005年度机构研究报告《向世界舞台迈进:中国企业的对外并购》。在这份报告中,我们谈到了以下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曾经一厢情愿的大举海外并购,如今到了重新反思的时刻54岁的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股份)总经理王宏前缓步走进会议室,与大家一一交换名片。他中等身材,圆脸,看上去一团和气。  相似文献   

8.
徐建凤 《英才》2011,(1):54-55
中国的海外并购趋势在今后几年还将持续,但同时面临来自技术,政治、法律、劳工、文化和运营等各个细节方面的风险。又是一年12月,然而2010年却不同往年,这是中国油气企业斩获颇丰的一个月。12月10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签署确定性协议,以24.5亿美元收购西方石油公司阿根廷子公司100%的股份及其关联公司。无独有偶,12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  相似文献   

9.
数据显示,2009年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资源的一个高峰。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海外资源型企业无疑成了中企最佳的并购对象,中企在澳大利亚的收购金额中,这类并购占到总金额的90%。大量的资金投入固然显示出企业的战略眼光,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投资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从2005年8月2日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优尼科到10月27日中石油宣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短短两个多月内我国跨国并购舞台接连上演两场“大片”。尤其是当中石油顺利完成总值高达41.8亿美元的中国企业最大海外收购时,这其中确实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正准备收购的悍马,当初曾被印度企业拒绝。一迎一拒,显出中印企业在海外收购时的取向是多么不同。  相似文献   

12.
姬岳洪 《英才》2008,(1):70-71
中资银行一系列的海外出击震惊了国际金融界。2007年10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以约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次并购让工行稳稳地坐上了迄今为止中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头把交椅”,也让近两年来的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7期《抄底华尔街?》次贷危机发生后,大家都在关注国内金融企业受到的影响。这其中似乎只有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的声音格外理直气壮,他说,在此危机出现前,招行的次债投资已经全部获利了结。了结的原因是招行经过研究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已出现疲弱态势,暗藏风险较大,因而在获利平盘之后招行未再介入任何相关投资。  相似文献   

14.
汤森路透发表报告称截至2009年2月17日,中国企业今年的海外收购总额较去年同期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  相似文献   

15.
徐建凤 《英才》2012,(12):98-99
很多民营企业盲目跟风,并不具备海外投资的知识,甚至只是将此作为炒作平台。"冷",恐怕是2012年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主基调,但它却并没有成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羁绊。11月14日,德勤发布的2012年大中华区海外并购报告中称,尽管全球宏观经济不明朗,但中国(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企业对外并购活动依旧充满活力,前三季度海外投资额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已披露的中国企业对外并购交易约133宗,较去年同期的145宗交易下降  相似文献   

16.
环伺海外,中国车企都有一颗悸动的心。在路虎和捷豹一年前易手之后,悍马、SAAB(萨博)、沃尔沃等国际品牌陆续被摆上了交易台。于是,一直将打造国际竞争力作为战略目标的中国车企们跃跃欲试。但是,这些整车品牌是合适的收购对象?  相似文献   

17.
赵晓 《中外管理》2009,(10):18-18
一定要走出去。但是这个市场吗?是这家企业吗?是这种方式吗?是现在吗?已然的“现在”是否已明了?必然的“以后”该如何筹划?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6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消息不绝于耳:中铝向澳大利亚力拓增资195亿美元的计划因对方毁约而功亏一篑;四川一家民企腾中重工宣布收购通用旗下品牌"悍马";中投斥资12亿美元增持摩根士丹利股份;而就在几天前,中国五矿集团收购世界第二大锌矿生产商OZ公司终获成功……然而大量的海外投资却未能如愿以偿,换来应有的回报。即使并购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财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并购战略是一把“双刀剑”,如何兴利除弊?立足财务视角分析和把握,是必须的,也是别有启迪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活跃的身躯,矫健的脚步,大手笔下注!!,还在欧美企业苦苦疗治被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侵蚀和撕裂的残疾身躯时,蛰伏已久的中国企业顺势而起并强势发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资本并购的狂澜,其亢奋之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国际社会听到了中国经济阔步前行的铿锵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