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日前,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新引擎——我国“农超对接”开展情况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着"农超对接"的兴起,超市直采、基地直供,正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农超对接"除了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外,也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管理理念、组织方式、生产流程、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冲击和变革,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5.
<正>以前没有‘农超对接’的时候,‘西郊盖韭’很难找到稳定的销路,菜农们都不愿意种。济南市槐荫区大金庄西郊盖韭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负责人陈冠昌告诉记者,过去费了很大的劲儿,种出来的韭菜每斤只能卖到两块钱,而且由于没有稳定的市场销路,很多蔬菜都烂在了地里。 相似文献
6.
7.
2008年12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8]487号)以来,关于"农超对接"的各项通知、政策相继出台,"农超对接"发展为农产品流通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9.
农超对接方便了城市居民,也致富了农村百姓。近几年来,江苏省海安经济开发区在抓好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布局现代农业发展,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切实加强农超对接工作,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贡献份额,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农超对接":意义与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提出2007年10月,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第一车砀山梨送进了家乐福超市,从此揭开了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的帷幕。三年时间里,农超对接从默默无闻逐渐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网上已经有529万余条信息与农超对接相关,可见农超对接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超对接是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其目的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同时保证名特优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通过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农民、商家、消费者共赢。 相似文献
13.
平价超市建设是解决市民"菜篮子"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平价超市不便宜"也随之出现,如何建设一个有效的农村物流农产品配送体系,是解决平价超市"农超对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物流的供给特征,提出优化平价超市"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何破解菜价暴涨暴跌难题?2011年.在“农起对接”的基础上,农业部再次为农产品流通环节瘦身.全面启动了“农社对接”——即鲜活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点或直销店,这种新兴的产销对接模式是继“农超对接”之后农产品供应链条的再一次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16.
17.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为抓好“菜篮子”工程,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轻松.出台了多项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办法。2011年.苏州市在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设立惠民平价直销商品区。向市民销售包括猪肉、水产、果菜、粮油、鸡蛋等在内的20多个“菜篮子”产品.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 相似文献
18.
“农超对接”:农产品进城新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产品是农业的生产品,也是城市的消费品,"农产品进城"既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又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超市已成为城市居民购买鲜活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涌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农超对接"逐步兴起,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进城的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农超对接”中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及规制——基于中西部五省市参与“农超对接”合作社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西部五省市参与"农超对接"合作社的财务数据和访谈数据资料实证研究了合作社在"农超对接"中的盈余分配问题。研究发现,合作社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且缺乏外在的监督、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普通社员自身素质不高和能力不足是造成当前合作社盈余分配没有达到《合作社法》规定的主要原因;合作社普遍存在夸大其盈利能力不足和明显减少对社员盈余返还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在对农户的盈余返还机制和返还力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