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教育思想,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思想土壤,挖掘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形成有民族文化特征,富有民族特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儒、道、佛三家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资源,探析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可以丰富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学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资源.在全球化、都市化这一语境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具有解决心理问题的作用,可以为当前人们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仕勇  王磊 《理论观察》2009,(3):121-122
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心理学研究的一贯人文取向、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政府扎实的政策基础,也基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全体与个体的积极整合、侧重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同时,应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继承发展关系,不能过分夸大积极的功能而忽视消极对人的某些有益功能,并应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和健康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学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资源.社会急遽变革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冲击,这一背景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具有解决心理问题的作用,可以为当前人们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医学文化和养生之道,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卫生思想,它是创立中国当代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根基。只有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并借鉴西方成功经验,我国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王桂英 《魅力中国》2010,(29):210-210
就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本土化发展即实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化发展,本文从:“碰撞与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继承与超越;传统文化心理观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现代转换、借鉴与创新;西方心理健康及咨询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民族化发展”等三个途径简要论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视角下具有一定的优劣两重性.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基础,但是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给其造成了一定的困境.那么如何以发展的眼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视,结合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好的助力作用,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9.
孙涵 《理论观察》2013,(11):109-110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力量,通过人类潜能的发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取向对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积极心理学引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心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建立支持系统,积极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正确把握教育目标的定位,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代心理学正经受着各方面的考验,面临各种危机,但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科技促进了心理学的飞速发展,新的思潮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学派以及心理学的中国化,笔者拟探讨拥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的心理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发掘人的积极因素,研究的三个方面包括: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之一。医学院校将积极心理学与自身的特色结合,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的模式,从而推动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90后"大学生幸福感缺失已是普遍现象。传统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集中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状态,而对幸福、快乐、满足等积极情感缺失的研究非常少。在探讨积极心理学观念来教育与引导培养大学生快乐、幸福的心态的同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当今"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建立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从身体、情感、道德、智慧四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以追求幸福的四个层次:身体层次的幸福、情感层次的幸福、道德层次的幸福、智慧层次的幸福为基础,对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四个维度,即身体维度的道以养生,情感层次的诗以抒情,道德层次的儒以涵德,智慧层次的禅以净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随着经济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将出现一些新趋势,主要有全面化、专业化、信息化、特色化和整合化。  相似文献   

16.
刘惠敏 《理论观察》2002,(4):102-104
我国正致力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既不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全盘否定 ,也不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翻版 ,而只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超越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分化与整合的二元互动互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决定的.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上入手,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和思想道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的关系等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渊源,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丰富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中国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持有批判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人本心理学的教育观念,从中找到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视角的研究不断升温,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大都注重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中国化中的作用,西方文化的作用很少涉及。先行的中国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先接触的是西方文化,经过器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历程后才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这说明西方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助推作用。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西方文化背景是必要的,可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野,也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