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该准则整体上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但是在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却出现了中国特色,即:资产减值一经确定就不允许转回。因此本文就针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作了新的规定,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也反映了会计;住则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博弈。我国目前资产减值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按照新资产减值准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相关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资产减值准备金提取的现状,结合财政部刚出台的《资产减值》准则,探讨了新准则的特点,并研究了新准则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剖析,从坏账准备、跌价准备、减值准备等方面总结企业会计处理原则,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将资产减值作为准则予以公布,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新准则对企业如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计提资产范围等做了详细规定,为企业准确计量资产价值提供了依据。文章论述了新准则相对于原《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新准则中存在的不足,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资产减值会计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也是社会经济实践活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要求。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独立核算资产减值有了体系。文章从资产减值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新准则出台的必要性,新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实施状况,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核算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敏 《新智慧》2006,(7):17-18
目前我国涉及资产减值核算的会计法规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本就其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简要的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规定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文章从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并对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执行情况,指出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会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模拟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新旧准则平稳过渡,确保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顺利发布和贯彻实施,笔者在财政部会计司的正确指导下,于新准则体系发布前,对新会计准则进行了模拟运行测试.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新旧对比差异、与国际准则对比差异、以及用会计目标理论分析资产减值会计目的第三个方面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准则模拟测试结果对资产减值准则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本文对我国企业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运用上提供一些实践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秦琰旻 《新智慧》2006,(5):56-5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规定,无形资产的减值核算方面发生了如下变化:1.无形资产减值与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同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对于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可收回金额应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孰高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宏观监督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督的内容包括: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督、资产减值准备和防范利润操纵的监督、资产真实性的监督等。根据我国宏观会计监督的现状,研究表明:建立高级别的专职的会计监管机构;更新观念,变服务型会计工作管理为法制型会计监督;尽快完善会计监督法规体系的对策,能使宏观监督对新准则的贯彻执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颁布实施,在折旧会计理论和实务方面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是折旧会计的又一理论突破。对折旧会计的部分基本问题作以探讨,并对固定资产准则中折旧规范部分进行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亏损企业和扭亏企业有可能利用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由于减值准备的存在,部分亏损企业利用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对企业进行“大清洗”,为以后年度扭亏进行适度的准备;扭亏企业则可能利用减值准备的转回调增利润,实现盈利。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将对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资产减值的会计判断仍可能成为今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进一步明确可转回减值损失规定,加强对2006年年报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就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其配股融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为保其配股资格,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进行了盈余操纵.最后,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随着我国具体准则的颁布实施,谨慎性原则越来越重要,但谨慎性原则在具体业务的运用中,如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确认方面、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中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妥当的地方,对此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模式采用的是财、税合一的政策。由于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而使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着潜在的问题。本文指出这些问题所在 ,并提出几点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7.
资产组减值额的确定及会计处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入的资产,规定按其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减值损失,并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而保证了减值测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一准则的规定,就资产组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具体资产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影响企业债权期限结构选择的因素非常多,本文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可能影响企业债权期限结构选择的14个因素,分别是:资产期限、成长性、企业质量、管制行业、企业规模、资产折旧、信息不对称、利率、财务杠杆、企业价值波动性、自由现金流量、信用级别、非债务税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 ,企业无形资产的数量、性质、地位、作用不断变化。应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无形资产的概念、确认、计量、摊销、减值等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