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代乡镇》2004,(10):31-35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内对“民工荒”有系统深入研究的人士还很少,“民工荒”的成因和影响也远没有清晰地揭示出来,甚至在“民工荒”是否存在的问题上仍有疑问。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民工荒”只是媒体对正常的缺工现象的渲染,我们仍要感谢这些媒体,正是有一群“好事”记者的存在,才使这些本该早就引起注意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进入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透视民工荒     
在充斥着太多热门话题的中国,劳工问题在过去并未引起足够关注。而近来,“招工难”、“民工短缺”、“民工荒”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热门话题。有媒体甚至用“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民工荒”来定义这种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巨变。  相似文献   

3.
2004年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其背后有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从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4.
2004年年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遇了20多年来的首次“民工荒”.“民工荒”直接原因是短期内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造成的,但是。造成其发生的根本愿因是一直都存在的.那就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民工荒”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同题,由于城乡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僵化;“民工荒”昭示着这种制度已经伤害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改革的出路在于打破这种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透视珠三角“民工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工荒”的出现,是经济学界、工商界、有关政府部门等各方人士所始料不及的。那么,“民工荒”在珠三角的出现,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如何应对猝然出现的“民工荒”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但是近两年来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出现,是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是社会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建立统一的国民待遇制度,并通过调整同行业分布来降低农民迁移的成本。企业可以与农民工签订合同来加强教育培训,保证费用共担,利润共享。农民工自身应该建立工会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整个社会应该重视“民工荒”问题,保护中国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透过"民工荒"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月红  周浩 《特区经济》2007,(3):267-269
近年来,我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趋势。从“民工潮”到“民工荒”转变这一悖论现象折射出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特有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民工荒”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透过“民工荒”悖论。从技工需求缺口、人文关怀及教育公平问题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改革,跟踪市场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魏良枝  孙晓阳 《魅力中国》2010,(24):16-17,19
长期以来,国内对“刘易斯拐点”理论存在着一些理解的偏差,必须正确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本质上是制度缺失、权利缺失和中间劳动力领域结构性短缺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民工荒”并不能表明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而工资上涨也只是对廉价劳动力的补偿。  相似文献   

9.
"民工荒"预警劳动力供给瓶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期媒体报道,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成为媒体炒作的一个热点。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众说纷纭,笔者也试图做一些分析。一、现象分析1."民工荒"是客观存在而非炒作。"民工荒"反映的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此次"民工荒"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地区以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如东莞、深圳、泉州、无锡、嘉兴等,仅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民工荒释放什么信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根源是“制度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鄢平  贺建风 《改革与战略》2009,25(7):171-173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要素变化和劳动者就业惯性着手,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东部地区“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一是中部地区的重新崛起使中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跨行业转移,从而减少就业惯性阻力;二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加强了就业惯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导三化”培训高质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要善待农民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农”思想。最保守的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5亿人。有统计显示,珠三角地区存在严重的“民工荒”。“民工荒”从何而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就是“质量荒”,根源则是民工的“教育荒”。  相似文献   

13.
透视浙江“民工荒”现象,我们不难看到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它对浙江的劳动力市场、浙江经济运行格局和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发展模式产生的影响。当前浙江全面性的“民工荒”不会持续出现,但是客观形势的胡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从“民工荒”现象看我国制造业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2004年,在我国的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民工荒”现象。课题组的调查报告显示,仅珠三角地区就有近200万人的用工缺口,缺工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课题组,2004年)。我国持续了近20年的“民工潮”转入了“民工荒”。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赶上了第三次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末班车,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加工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就存在着农民工从内地涌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潮”。毋庸…  相似文献   

15.
私企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民工潮”,如今在一些沿海城市居然变成了“民工荒”。归结起来,民工权益受损是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而发起这场“用脚投票”的隐性反抗的正是变化了的“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社会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和不同。正是这些不同警示拥有大批“新生代”农民工的私营企业必须正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民工荒”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 《乡镇经济》2005,(7):36-39
2003年“民工荒”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在剖析当前理论界对“民工荒”产生原因的种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五方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造了一个理论模型,得出了人口流动均衡条件,从而对“民工荒”现象做出了新的解释。本文的结论是迁移成本和就业概率决定了迁移人口的规模;农村工业部门的发展不仅分担城市就业压力,还缩小农民流动规模;农产品价格波动表示的农业剩余波动使得劳动力无限供给神话提前破灭,但并不意味着二元经济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民工“慌”     
《新财经》2009,(11):46-47
一边是民工找不着工作,一边是企业招不到民工,“民工荒”的背后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只有解决了“民工荒”,民工和企业才不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在劳动力似乎能无限供给的情况下.自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却出现“民工荒”现象。本文试图从工资刚性角度来分析造成民工荒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问题的实质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小芳 《发展》2006,(9):62-63
一、"民工荒"问题的出现及其原因的表象分析 2004年1月起,有着近9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