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5.
中国的产业环境完全进入到资本竞争的时代。传统产业经过大规模证券化之后,金融资本就可以轻易地打破所有商业领域的进入壁垒。企业依靠自主经营来积累资本实力的模式,遭到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从思科诉华为案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系统公司和思科技术公司在美国德州马歇尔的联邦地区法院向我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在美国的两家子公司华为美国公司和Futurewei技术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7.
8.
10.
对于所有技术和商业领域内的相关利益者而言,2011年注定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转折意义的一大表征,是这一年会成为"应用元年",各种包含复杂属性的应用将进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期;第二大表征,即是一种崭新的技术交融时代到来。"2011年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那些颠覆性的技术最终会相互融合,例如云和移动、移动和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和‘海量数据'以及实时分析等。"IDC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Frank Gens的观点,基本体现了风投界和分析机构对明年信息技术产业走势的预测和判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虽然在谈判桌上并没有取得成功。但依然完成了一次对“低碳经济”的成功助推。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人“太聪明”,但因为无法用制度、流程、系统把这种个体的“聪明”规范起来,5000年都受穷。读吴建国和冀勇庆君的《华为的世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描述的华为以巨大的代价,通过向IBM等西方公司学习,实现对“华为特色”管理的自我否定,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的过程。从1998年8月,IBM全球服务部负责的IT战略与规划项目启动后,50位IBM顾问在华为一呆就是5年,按照人均顾问费20万美元计算,仅顾问费一项华为就支出5000万美元。此外,华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配合IBM项目组的管理工程部,也有300多人。内部人士的估计是,整个变革项目… 相似文献
17.
任正非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11):5-6
这是一篇开始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甚至已有多种版本。有人认为这是华为集团总经理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由于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很少和媒体打交道,因此我们无从知晓这篇文章的真实背景。但是,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据知,任正非每年都在内部的会议上谈管理要点,但篇幅都不长,而这篇题为“2001年公司管理要点”的文章却长达12000字。本刊现予摘要转载,文内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