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林业》2022,(10):5-7
<正>2021年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的意见》,为“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2年10月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部署会,向全省发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的集结令、冲锋号。  相似文献   

2.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提出,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林业承担着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的重要职责,是“两个先行”的重要生态支撑,是山区林农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全省林业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在“两个先行”中展现浙江林业新担当。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05,(12):6-7
“十五”期间.浙江林业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为及时总结和宣传浙江林业所取得的成绩,省林业厅办公室近期组织了“十五”浙江林业“十大成就”、“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经过广泛推荐、公开投票、综合评定,评选出“十五”林业“十件失事”、“十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2022,(10):10-23
2022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筑牢共同富裕绿色基底,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新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浙江智慧的“绿色共富”之路。本期特别策划将带领读者重温十年来浙江省国土绿化美化、林业资源保护、富民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建设成效,回顾浙江林业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以激励广大林业工作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凝聚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5.
《浙江林业》2009,(9):3-3
近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森林浙江”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这是浙江林业建设新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林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功能层面、支撑层面和保障层面论述了对浙江林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并根据林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对浙江林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与描述。  相似文献   

7.
林业贴息贷款是我省林业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我省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我省紧紧围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开展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林业贴息贷款在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我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牢记宗旨,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围绕“农村、农业、农民”这条主线,立足“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服务于产业发展、服务于基层、服务于林农,积极利用林业贴息贷款促进我省林业事业现代化建设。2001-2005年,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的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建设计…  相似文献   

8.
丽水作为浙江重点林区、典型山区,林业肩负着建设生态屏障、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三大重要使命。本文就如何做好当前丽水林业工作,加快推进丽水林业现代化进程,发挥林业多功能效益,促进丽水经济社会发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21,(3):16-21
近年来,浙江省基层活跃着一批热爱林业、热爱林农、热爱农村的林业科技推广员、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等,他们践行科技工作者精神,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高质量森林浙江和林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一批200人“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名单,浙江省楼君、严邦祥等6名林业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本期特别策划将介绍“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效和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具有林业特色、符合林业发展特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浙江林业》2010,(3):26-27
为实现以科技支撑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满足浙江林业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合作研究领域,2003年12月,省政府与中国林科院签订了《林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省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事关我省林业发展大局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以解决浙江现代林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经过省院双方5年的共同努力,第一轮协议已于2008年顺利实施完毕,  相似文献   

12.
《浙江林业》2013,(2):8-9
德清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6.5万亩,森林覆盖率46.1%,林木覆盖率46.9%。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森林浙江"和湖州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决策部署,以"生态林业构筑绿色屏障,特色林业壮大绿色产业,人文林业弘扬生态文明"为主线,综合运用"加减法",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加快"森林德清"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竹乡"、"中国早园笋之乡"、"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平安林区县"、"浙江省林业产业百亿强县"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业》2006,(8):3-3
8月22日下午,由浙江省林业厅,湖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湖州现代林业示范区”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首个现代林业示范区。是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新举措,必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出席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浙江林业》2011,(10):3
日前,省政府决定从2011年起,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为期5年的"森林浙江行动"。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稳定在61%以上,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18%以上,建成生态公益林4500万亩,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森林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林业经济加快发展、森林资源有效保护、森林文化日益繁荣的目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进行科学、客观的度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浙江省林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遵循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和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系统学、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使用SPSS软件,可以对林业现代化进程进行测评。  相似文献   

16.
胡侠 《浙江林业》2023,(3):7-11
<正>近日,浙江省林业局召开全省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2022年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当前林业形势,研究部署2023年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为全省“两个先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上传达了徐文光常务副省长批示精神。徐文光对2022年全省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在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浙江省林业计财工作认真贯彻全国林业计财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森林浙江”建设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广筹建设资金,严格项目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为扎实推进“森林浙江”建设而努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2023年是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二十周年。20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探索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浙江林业作为“村庄绿化”的主要实施部门,主动融入大局,坚持规划引领、久久为功,全面助力“千万工程”落地生效。2023年8—10月,本刊记者跟随浙江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的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努力绘就“锦绣丹青”——林业践行“千万工程”全媒体采访活动,走遍山野林间,全面回顾探索实践的历程,系统总结村庄绿化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亲眼见证新时代“千万工程”下,浙江林业谱写出的村庄绿化华丽篇章。  相似文献   

19.
《浙江林业》2012,(1):48-49
“十一五”期间,省林业基金管理中心紧紧围绕全省林业工作,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加强林业贷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林业贷款在“森林浙江”、生态文明、林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被国家林业局林业基金管理总站评为“全国林业贷款管理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0.
《浙江林业》2004,(10):20-20
由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淅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推进退耕还林、阔叶林发展项目建设规范管理林业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省财政厅、省林业厅近日制定出台了《退耕还林阔叶林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