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00年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中国农村50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并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劳动参与率较高;影响老人是否工作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健康状况、所承担的责任、性别、居住方式和土地等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关系不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家庭的核心化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迁,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冲击,必须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对劳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养老保险覆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尤其对于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养老保险待遇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激励农村居民降低劳动供给,尽管养老保险待遇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但农业劳动供给水平将会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更倾向于将农村居民留在农业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倾向于激励他们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鼓励他们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需要构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静 《经济问题》2006,(7):79-80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75%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就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养老保险模式而言,无论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商业养老还是政府养老,都不能单独、有效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首先  相似文献   

4.
周莹  梁鸿 《经济咨询》2006,(6):26-30
在我国,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学们已达成共识,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关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目前大体存在三种取向:①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②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③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想、设计与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6,(1)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且随着家庭规模缩小化,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愈演愈烈,养老服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和严峻。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相对滞后,造成了老年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加之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社会对农村养老服务的关注度远不及城市,由此更凸显了农村养老服务供求矛盾的尖锐性。因此,对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进行研究,探寻农村养老难题的破解路径与办法,对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大陆统计的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76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基本达到国际老龄化国家的标准,养老已经成为关系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河北省农村养老服务实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分为两部分,即在城中村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平原村建立民间机构主导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山区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平原村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养老体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老年人权益受侵问题频发,进而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该问题应引起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老人的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梁丽  马祥 《技术经济》2003,22(2):7-9
一、建立农村老年保障机制的必要性1.我国农村老龄化的现状要求建立全新的老年保障机制。按照国际标准 ,60岁老年人口占到全社会人口的 10 %以上或 65岁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 7%以上 ,标志着这个社会进入了老龄化。中国的老龄化来势猛、速度快、规模大。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其他因素 ,我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仅用了 2 0年时间。目前 ,我国老年人口占全世界的 2 0 % ,占亚洲的 5 0 %。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又明显快于城镇 ,据资料显示 :2 0 0 0年我国农村 8.33亿人口中 ,65岁以上的占到了 17.39% ,而城镇老年人口仅占 13.1%。我国是一…  相似文献   

9.
荣轶 《经济师》2003,(11):89-89
女性走向社会并在企业享受同男性具有相同的待遇 ,一直是全日本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有所改观 ,但在企业中对女性的差别待遇依然存在。这一方面与传统的人事采用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日本都市生活的特殊构造也决定了女性难以做到工作与育儿两不误。但伴随着IT革命的进展 ,即使不遭受通勤之苦 ,通过“在宅勤务”这种灵活多样的雇佣方式也可以为公司完成工作 ,所以 ,IT革命就有可能使日本社会的女性与工作的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农户非农劳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对于户主选择农业劳动和非农劳动以及二者间的时间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安徽省的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非农劳动参与率和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通过检验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拥有耕地面积等因素具有显著性效应;而户主受到的农技培训、粮食补贴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户主参与非农劳动决策有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在农村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王超  浮莉萍 《生产力研究》2006,(4):129-130,147
失业问题既可从劳动力需求不足的角度分析,又可从劳动力供给过剩的角度分析;文章尝试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失业问题,通过家庭决策、教育体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劳动参与率特别是19岁以下人口劳动参与率过大的原因,进而找到改善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的有效途径,以缓解目前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入手,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指出当前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选择,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力低成本是我国劳动力竞争的重要优势。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本文意在探究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郑爱文  蒋选 《经济学动态》2020,2(5):101-116
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劳动供给问题已成为决策者和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对老年劳动供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老年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分别梳理和归纳了国外学界有关健康、养老金和家庭三类因素对老年劳动供给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概述了每类影响因素背后的机制,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在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最后,本文总结了老年劳动供给问题研究的特点,以及对我国老年劳动供给的深入研究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力低成本是我国劳动力竞争的重要优势.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本文意在探究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扬明 《经济师》2010,(2):75-76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2009年起试点试行,但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弱化,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只有继续发挥传统养老的积极作用,弘扬传统尊老伦理精神,建立健全多支柱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农村老人才能衣食无忧、精神愉悦、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高血压作为健康测度变量,运用CHNS四期追踪数据,探讨了健康对农村和城市的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由于疾病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本文用患高血压之前的钠盐摄入量作为工具变量。我们发现患高血压对城市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农村人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我们发现,城市的效果几乎全部来自较低教育程度的蓝领工人,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拥有养老保障的体力劳动者容易在高血压影响下产生退休意愿,而这个现象在同样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中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8.
史妍  喻訄  崔莎 《时代经贸》2010,(12):21-21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甘吉世 《时代经贸》2011,(18):58-5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关于中国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为缓解我国女性就业压力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