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1979~2010总量和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纯要素生产率法和Solow余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总体和省级生产率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率变化趋势出现了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生产率提高促进了中国经济较快发展,但资本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主要是由资本投入贡献不同造成的。2000~2010年中国生产率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出现高资本投入、低生产率和高增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重点应是抑泡沫、控投资、调结构、强民生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较好. 国际经济环境将呈偏紧态势,三大发达经济体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充满了波折,这对中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但是,2011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是缺乏增长后劲的表现,不是衰退,因此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不会过于严重.  相似文献   

3.
改革大视野     
我国经济进入大调整时期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政策和刺激措施以后,中国经济继续走低、预期普遍看淡、增长回升乏力的事实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两位数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大调整时期。”这是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一份报告提出的观点。 报告认为,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历史看,经济增长低于两位数以后调整期最多两年,即便像1989、1990年那样严重的情况,也是两年后即行回升,但是这一次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期已经超过三年,各种指标仍然走低,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了全新的情况。 “经济快速增长后的大调整似乎是一个铁的规律。”报告指出,欧美在八十年代调整,日本高增长三十年后九十年代进入全面大调整,中国经济经过近20年的高速增长,现在要面临大调整。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5.
钟伟 《英才》2010,(8):28-28
自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趋于悲观;自今年以来,悲观日益浓重。这种情绪看起来和经历了次贷危机之后仍然强盛的中国经济,仍然自信的民众情绪格格不入。但愿我只是愚蠢的杞人。如果聚焦到房地产,那么过去十年是辉煌的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6.
2009:中国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保中国2009年经济8%以上的增长是严峻的挑战,但是绝不是中国崛起与复兴的根本性挑战尽管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能小看,我国的政策选择也面临着很大挑战,但是我个人仍然认为,只要政府政策调整及时、到位,2009年中国经济仍然有希望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镇企业》2009,(3):14-16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增长态势。然而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未改变,高能耗和高排放量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前途的巨大隐患,同时也对“节能减排”的实现造成巨大压力。当下中国如何再继续可持续发展,做好“保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平衡成为富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8.
《东方企业家》2005,(1):68-71
由于中国经济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仍然处在一个周期性的快速增长进程之中,2005年中国经济仍可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您看来.与往年特别是2004年相比.支持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是哪些?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经济平稳增长是过去半年发展的主要基调。虽然年初以来遭遇到了冰灾、震灾、洪灾等多重内部因素的冲击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和全球通胀等外部力量的干扰,但中国经济仍然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单——1-6月份GDP较去年同期增长10.4%。表面上看,经济增长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