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动负债发展会带来商业银行间融资增加,通过分别设立模型研究商业银行间净融资规模增加和不同期限互相融资规模增加两种情况后,可以得出主动负债发展的微观经济效应:(1)净融资规模增加后银行流动性改善,资金投放规模增加;融资环境改善后商业银行备付金率可降低,流动性进一步提高.(2)商业银行彼此融资后,在不同期限资金投放业务上成本不同的银行会发挥各自相对优势,实现差异化经营,促使银行总收益增加.在上述微观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我国金融环境的具体分析,可以得出主动负债发展能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金融市场、促进货币创造等宏观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明 《时代金融》2014,(7X):50-51
巴塞尔协议III最有争议的两个方面是对流动性新的要求,一个是流动性覆盖率(LCR),一个是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净稳定资金比率是指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该比率的标准是应大于100%。NSFR强调资金风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银行风险结构变化,避免资金长短期的不匹配,减少由于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而增加的融资风险。本文给出了NSFR的估算式并给出了对于低于最低值的银行满足NSFR要求不同策略,并估计这些改变对于银行净利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协议III最有争议的两个方面是对流动性新的要求,一个是流动性覆盖率(LCR),一个是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净稳定资金比率是指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该比率的标准是应大于100%。NSFR强调资金风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银行风险结构变化,避免资金长短期的不匹配,减少由于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而增加的融资风险。本文给出了NSFR的估算式并给出了对于低于最低值的银行满足NSFR要求不同策略,并估计这些改变对于银行净利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流动性监管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发现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的净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短期内会显著降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长期会提高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流动性监管要求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即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在长期会提高资产回报率,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负债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流动性监管主要通过资产端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力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地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支付能力和盈利水平.在严重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造成银行的清偿问题,若得不到外援,便会陷入关门的境地.由此可见,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好坏是一项致命的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7.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是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而银行业过度的期限错配行为则会带来系统性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创新步伐加快,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呈现扩大趋势,流动性问题凸显,风险事件频发。从商业银行业务实践出发,分析我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的形成机制,基于同群效应视角,实证研究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有较大意义。结果表明:受外部经济环境、行业同质化经营及最后贷款人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区域性银行间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行为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同时,银行自身及同群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对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类型银行具有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银行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防范流动性风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青 《济南金融》2004,(3):58-59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力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地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支付能力和盈利水平。在严重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造成银行的清偿问题,若得不到外援,便会陷入关门的境地。由此可见.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好坏是一  相似文献   

9.
林康 《现代金融》2006,(11):46-46
近年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几大商业银行上市以后,筹集了大量资金,必然要寻找出路,因此,贷款量持续上涨,直接导致流动『生过多。银行流动性过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一、充分利用央行票据的良好流动性,建立合理的、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比如扩大同业融资规模、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合理安排债券投资期限结构、发行一些期限较短的债券、加大中短期央行票据的投资力度等。二、加快融资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银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失衡的现状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应该是匹配的,以规避利率风险、避免出现流动性困难。但实际上,银行在经营中普遍存在着“短钱长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现象,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于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银行实际上在用短期负债为长期资产融资。这主要是出于收益性的考虑,因为以短期负债为资金来源发放长期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这也相应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近年来,存款期限短期化和贷款期限长期化使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有很多资本高度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维持生产运营,若无法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以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极易引发动荡。本文研究发现,在当时中国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结构下,为确保“重要而不能倒”的国有企业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而不破产倒闭,不适合采用放开银行准入以促使银行竞争的方式,反而应限制银行准入,控制银行数量。原因在于,放开银行准入增加的仅是中小银行,其资金动员能力有限,与国有企业的规模特性不相匹配,更重要的是,大量中小银行进入会分流大银行的存款,降低大银行的资金动员及服务国有企业的能力,导致国有企业的贷款成本和破产风险因此而上升。本文指出,一个国家的银行业结构内生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限制银行准入的政策安排通过在金融方面支持国有企业,在改革初期起到了维护国防安全、保障国计民生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的作用,为平稳推动改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银行业在宏观风险来临时出现的流动性不足和系统性风险,通过建立 DSGE-VAR 模型,考量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结果发现:银行同业借贷、其他证券资产和交易性负债业务的综合作用会使得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总体增大,银行如果想要降低存款提取率对其流动性的影响,就要在银行间市场停止拆出资金、出售政府证券及其他流动资产,并出售潜在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从监管层面来讲,应当通过监管的引导效应将交易性负债进行转化,引导同业借贷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向平衡区域集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银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中长期资金有助于促进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渠道单一、配置低效等问题均较为突出。金融结构论者将原因归结为我国银行体系一家独大、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解释力可能稍显不足。鉴此,本文站在金融功能论的视角,淡化直接、间接融资渠道的概念,抽象出金融系统通过期限转换供给中长期资金的一般原理,即通过市场化或政府主导的方式,为资金供给方提供安全补偿、流动性补偿、外生风险补偿、盈利补偿,是金融系统实现和促进期限转换的必要条件。国际对比的结果也表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和银行中长期资金投放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上述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据此,本文认为,优化我国中长期融资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集中精力优化上述补偿机制,强化金融系统的期限转换功能,稳步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着力提高中长期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文章考察了德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及其对金融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德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分步骤平稳推进。改革后,在全能银行模式下德国金融业没有出现象美、英那样的银行集中倒闭危机;银行贷款在非金融部门融资中仍居于主导地位,而住户部门的金融资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德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银行的流动性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银行信贷政策以及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王玉洁 《银行家》2021,(2):24-29
新冠疫情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大量企业和家庭的收入和现金流周转带来冲击.日本政府为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恶化,推出了加强流动性支持、提高金融机构向企业和家庭提供融资的意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项主要措施.日本银行业积极配合政府的纾困政策.目前企业经营风险尚未传导至银行业,但风险存在滞后性.随着纾困政策结束,预计将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现实背景和《巴塞尔协议Ⅲ》,利用2008年至2017年间19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银行净稳定资金率进行了度量,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探究了其影响机理和传导渠道。研究表明:扩张型货币政策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具备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具有异质性;在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中,银行信贷行为是重要的传导渠道。因此,央行可基于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差异进行相机抉择;商业银行则要加强信贷规模和质量的管理,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弱化信贷渠道作用来降低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recent banking literature centred on the core themes of performance, risk and govern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 write this review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major changes it caused to banking sectors in many countries. Several themes emerge, but the overarching issue relates to the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bank risk-taking incentiv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systemic stability. Specifically,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work on: the role of safety net subsidies and how these relate to systemic risk;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adoption of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and how innovative behaviour links to risk-taking, market returns and contagion. Future research could also be directed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competition, capital, profitability, liquidity and risk.  相似文献   

18.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2007‐2008 financial crisis on nonfinancial firms’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 and 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lleviating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the external capital supply shock. Employ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research design, we find that better governance mitigates the disruption caused by the bank credit supply shock to firms’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 A variety of robustness tests suggest that our findings are unlikely to be driven by an endogeneity problem. We obtain similar results when we extend the sample period to include the delayed spillover from the banking sector to other capital market sectors.  相似文献   

20.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