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言逻辑和理论知识上,论证了马克思提出的“个人所有制”,是靠剥夺剥夺者,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来重新建立。因此,它既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是它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指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这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的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发挥的物质基础,是共产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问题,于是“个人所有制”这个被人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遂又成为学术界近几年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在仅就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的不同理解概述如下。一、“个人所有制”是否指消费品的个人所有一种理解是,消费品个人所有说。如有人说,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应当是公有制。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是与私有制相对称的,它指的是对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而不是指个人对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不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也不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它是人类彻底解放,人人自由全面发展,停止个人生存斗争,实现全球和谐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4.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七节提出的.他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第832页)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中则改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法文  相似文献   

5.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指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存在重建的问题,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雇佣的劳动者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只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劳动者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因此,需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否定之否定,指的是劳动者占有自己劳动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存在着否定之否定进程.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七节提出的,他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第832页)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中则改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7.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对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的构想,对其内涵的理解学术界一直共识难达。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学术界重提对该命题的阐释。本文首先归结了学术界有代表性的几种意见;进而分析了各派的主要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未来社会所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内涵的理解;文章结束于对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人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别合约,公有制经济创的理论逻辑,是在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个人的人力资本占有的基础上,否定物质资本所有者对物质资本的人占有,实现人力资本所有者以集体的名义对物质本的占有,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并非涵义背反,而是共同占有与个人所有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逻辑在理论上是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只能采用市场方式实现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交换。  相似文献   

9.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遵循否定之否定定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做出的预判.恩格斯的解读不仅符合马克思本意,而且遵循否定之否定同一律原则.但是在“重建”命题的当代争议中,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都违背了同一律原则.由于专业分工与旧式分工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消灭私有制”没有严格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扬弃私有制则遵循了否定之否定定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核不在于消灭社会成员内部个别利益之间,以及个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在于相机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有人利用翻译经典著作原著的一些文字问题,以鼓吹资本主义私有制。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讲到社会主义所有制时不使用“公有制”而使用“社会所有制”,断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未来社会要“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要建立生产资料“人人皆有的私有制”。那么,为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讲为“社会所有制”呢?德文gesellschaftliches Eigentum在辞典中有“社会所有制”和“公有制”两种含义,而当人  相似文献   

11.
在苏东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由于种种原因而解体以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公有制形式进行改革以后,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对建立公有制和消灭私有制提出了质疑。有的学者提出以“社会所有制”或“公众所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必须讨论清楚,以取得共识,坚持公有制的理念不动摇!  相似文献   

12.
<正> 在《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作了科学揭示之后,提出了他关于未来社会的著名论断:在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未来社会将会“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的这一历史性的宣告,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并力图去理解、把握马克思论断的思想真谛,大家见仁见智,产生了众多的解释。本文也愿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对几种流行解释的分析对马克思上述论断的解释,焦点在于说明“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对此,流行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三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马克思指的是消费品分配制度,即个人直接占有生活资料。第二类观点认为所谓“个人所有制”就是私有制,这类观点虽然对其主张的私有制各有其不  相似文献   

13.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正确理解”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拜读了王成稼同志“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一文后(下称王文),认为这种“正确理解”是值得商榷的。王文绕开了马克思为什么在这里采用“个人所有制”的用词,而不是用一般“公有制”;如果说这只是“消费品分配原则”,为什么马克思要改变初衷,在这种场合去突出消费品分配问题;最后马克思用“重新建立”这个既肯定又加强的用词,又有无特殊含义;等等问题,看后觉得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再次论证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即恩格斯所指明的产品即消费品,不赞同卫兴华教授与其相背离的观点: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公有制基础上的公有制。其次,本文再次论证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个人所有制,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不赞同卫教授将其贬低为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的生活消费品的个人所有。  相似文献   

15.
(一) 马克思关于在“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推断,是在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这段话的全文如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来说,所谓所有制,说到底,就是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即与客观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时,对其所依以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单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认为“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全民职工身份”互为存在前提 ,并据此质疑了几种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措施对所有者利益的损害。在分析马克思“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移交赎回“全民职工身份” ,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是国企所有权改革的制度前提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及我国所有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英 《经济问题》2004,46(5):9-11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对完善目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从有利于人的发展着手所有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正值我国产权改革步入攻坚之际,经济学林新秀丁建中同志推出了一部力作——《产权理论及产权改革目标模式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作序)。全书分上、中、下三篇(计15章、25万字)。上篇通过探讨“个人所有制”、“公共所有制”、“差异共有制”这三种所有制形式的起源和演化规律,为人们突破“原始公有制→私有制→高级公有制”这一僵化的单线模式,明确公共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两制”共生、共同演化的双线模式,从而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扰提供了途径。中篇论述了产权的八大原理,主要为揭示法人产权的性质,破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之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协作和对土地及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因此,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不是对土地及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而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我们农村改革的成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和所有。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既是社会的所有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有制,又特别强调每个个人实实在在的所有权,以切实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性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这里说的公有,首先和主要是指全社会公有。恩格斯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全体劳动者掌握着生产资料,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当然是要按照全社会的利益和需要来支配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